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走馬胎

走馬胎

走馬胎別名:大發藥,走馬風,山鼠,血楓,九絲馬,

走馬胎簡介:走馬胎,中藥名。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走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A.pseudoverticillata Merr.的根及根莖。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化毒生肌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產後血瘀,癰疽潰瘍,跌打腫痛。

走馬胎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活血止痛,化毒生肌。

主治

風濕痹痛,產後血瘀,癰疽潰瘍,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濕,除酒病,治走馬風。”

2、《綱目拾遺》:“研粉敷癰疽,長肌化毒,收口如神。”

3、《本草求原》:“壯筋骨,已勞倦。”

4、《嶺南采藥錄》:“理跌打傷,止痛。治四肢疼痛。”

5、《廣西民族藥簡編》:“根:水煎服治痛經,四肢無力;水煎服或浸酒服治風濕痹痛,跌打內傷;搗爛敷患處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全株:水煎服或浸酒服或與豬腳煲服治產後風濕骨痛,風濕關節炎,產後腹痛,半身不遂,難產,癱瘓;搗爛敷患處治跌打損傷,骨折。”

走馬胎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走馬胎根60g,大羅傘、小羅傘各90g,五指牛奶、土牛膝各120g,浸好酒1500ml,3天可用。每日早晚各服60g,兼用藥酒外擦患處。(《廣西中草藥》)

2、治關節痛:走與胎根、土牛膝根、五加皮各15g。酒水各半煎服。(《福建藥物志》)

3、治風濕關節炎:走馬胎、金縷半楓荷、五加皮各15g。酒水各半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走馬胎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1月采挖,鮮用或切片曬幹。

走馬胎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不規則圓柱形,略呈串珠狀膨大,長短不一。表面灰褐色或帶暗紫色,具縱溝紋,習稱“蛤蟆皮皺紋”,皮部易剝落,厚約2mm。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淡紅色,有紫紅色小點,木部黃白色,可見細密放射狀“菊花紋”。走馬胎(飲片)外形商品常切成斜片,厚約2mm。氣微,味淡,略辛。

走馬胎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走馬胎。

形態特征

大灌木,高1-3m。具粗厚的匍匐根莖;莖粗壯,通常無分枝,幼嫩部分被微柔毛。葉通常簇生於莖頂端;葉柄長2-4cm,具波狀狹翅;葉片膜質,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25-48cm,寬9-17cm,先端鈍急尖或近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邊緣具密嚙蝕狀細齒,齒具小尖頭,背面葉脈上被細微柔毛,具疏腺點,以近邊緣較多,不成邊緣脈。由多個亞傘形花序組成的圓錐花序,長20-35cm,寬約10cm或更寬,每亞傘形花序有花9-15朵;花梗長1-1.5cm;萼片狹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2mm,被疏微柔毛,具腺點;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卵形,長4-5mm,具疏腺點;雄蕊為花瓣長的2/3,花藥卵形;雌蕊與花瓣幾等長,子房被微柔毛。果球形,直徑約6mm,紅色,具縱肋,多少具腺點。花期4-6月,有時2-3月,果期11-12月,有時2-6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300m以下的山林下陰濕處。

聚慶村  龍邊  愛子  史公祠  前因後果  常駐嘉賓  大雁  小荷花  高教園區  備份與恢復  灣新陽  環太平洋  華洋  壯舉  天得一以清  杜林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