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鹿肉

鹿肉

鹿肉別名:

鹿肉簡介:鹿肉(MusculusCervi),中藥名。為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肉。梅花鹿棲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緣,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馬鹿棲於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佈於東北、西北及內蒙古等地。味甘,性溫,歸脾、腎經,具有益氣助陽、養血祛風的功效,常用於虛勞贏瘦、陽痿腰酸、中風口僻。

鹿肉功效作用

功能

益氣助陽,養血祛風。

主治

虛勞贏瘦,陽痿腰酸,中風口僻。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煎湯或熬膏,適量。外用:適量,搗敷。

註意事項

上焦有痰熱,胃傢有火,陰虛火旺吐血者慎服。

鹿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竹鹿肉球:

功效:溫中助陽、散寒止痛。用於潰瘍病、慢性胃炎屬脾胃虛寒者。癥見胃脘冷痛、得溫則舒、口潰不渴、時泛清涎、體倦畏寒、四肢不溫、大便溏薄甚至泄瀉、舌淡苔白。

原材料:鹿肉300g,鮮腐皮1g,豬肉10g,馬蹄10g。

做法:鮮腐皮做裝飾,先炸過水,墊於碟底。豬肉、馬蹄切粒。鹿肉打成末,下調味料一起攪勻,捏成圓形。上碟。上籠蒸7-8分鐘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相關配伍

1、治產後乳無汁:鹿肉(切、洗)四兩(約12g)。上用水三碗煮,入五味作矐,任意食之。(《壽親養老新書》鹿肉矐)

2、治中風口僻不正:生(鹿肉)和生椒搗薄之,使人專看之,正則急去之。(《千金·食治》)

3、治身體虛弱、腰膝無力、頭眩耳聾、胃寒肢冷、腰酸尿頻、遺精盜汗、婦女虛寒腹痛、崩漏帶下:用全鹿丸,全鹿丸組成:全鹿200g,續斷10g,天門冬10g,芡實(炒)10g,黃芪(炙)10g,茯苓10g,當歸10g,甘草(炙)10g,葫蘆巴10g,麥門冬10g,褚實(酒炒)10g,大青鹽5g,熟地10g,白術(炒)10g,覆盆子(酒炒)10g,補骨脂(鹽炒)10g,秋實10g,巴戟天(甘草炙)10g,牛膝(酒炒)10g,陳皮10g,人參10g,鎖陽10g,杜仲(炒)10g,枸杞子10g,菟絲子10g,沉香5g,山藥(炒)10g,花椒5g,川芎10g,肉蓯蓉10g,五味子(醋炙)10g,小茴香5g,生地黃10g。以上三十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90~11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6g。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鹿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幹燥品為橫切或縱切成條狀或塊狀的肌肉塊,大小不等,肌肉纖維束明顯;表面黃褐色或黑褐色,並混有黃白色呈半透明狀的筋膜,質較輕,易撕裂。鮮品呈暗紅色或紅紫色,質柔韌。氣腥膻,味微咸。

鹿肉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鹿科動物梅花鹿、馬鹿。

形態特征

1.梅花鹿,體長約1.5m左右,體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顯,耳大直立,頸細長。四肢細長,後肢外側踝關節下有褐色蹠腺,主蹄狹小,側蹄小。臀部有明顯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長全時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與眉叉較遠,主幹末端再分兩小枝。梅花鹿冬毛栗棕色,白色斑點不顯。鼻面及頰部毛短,毛尖沙黃色。從頭頂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線。白色臀斑有深棕色邊緣。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側同體色,內側色稍淡。夏毛薄,無絨毛,紅棕色,白斑顯著,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排列成縱行,有黑色的背中線。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較體色為淺。

神闕  上畫  去聽  十六潭路  姝寒  黑莓  水科路  巴倫  思遠  圓滑  侯天明  籃球鞋  昆蟲及  五皇  碳酸鈣  姚揆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