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風葉藤

風葉藤

風葉藤別名:毛葉白粉藤,左爬藤,葫蘆葉,粗殼藤,左邊藤,

風葉藤簡介:風葉藤,中藥名。為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苦郎藤Cissusassamica(Laws.)Graib的根。分佈於中南、西南及江西、福建等地。具有拔膿消腫,散瘀止痛之功效。用於癰瘡腫痛,骨髓炎,跌打損傷,扭傷,風濕關節疼痛,骨折。

風葉藤功效作用

功能

拔膿消腫,散瘀止痛。

主治

用於癰瘡腫痛,骨髓炎,跌打損傷,扭傷,風濕關節疼痛,骨折。

用法用量

6-9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註意事項

孕婦忌用。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味淡、微澀、平。有拔毒消腫、散瘀止痛的功效。用於跌打損傷、扭傷、風濕關節痛、骨折、癰瘡腫毒。”

風葉藤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風葉藤、七葉蓮、滿山香、半邊旗各適量,共搗爛,酒炒敷患處。

2、治風濕關節疼痛:風葉藤、七葉蓮根、黑吹風、黑老虎根各15g,兩面針6g。水煎服。

風葉藤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或夏、秋季采挖,洗凈泥土,切片,鮮用或曬幹。

風葉藤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藤莖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0.3-1.5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棱狀條紋,並伴有多數紅褐色點狀突起的皮孔。節明顯,節間長5-10cm。斷面不平坦,皮部窄,木質部呈黃褐色,射線輻射狀,導管的孔眼明顯,木質部易縱向片狀分離,中心髓部紅褐色。氣微,味淡,口嘗有滑膩感。

風葉藤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苦郎藤 。

形態特征

攀緣亞灌木。全株無毛或多少被銹色短柔毛。小枝有明顯的條紋,枝圓柱狀;卷須有時分叉,初時被毛,後漸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5cm,初時被銹色長柔毛;托葉膜質,近圓形,長3-4mm;葉片心形,長和寬各7-12cm,先端短急或尾狀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鮮綠色或暗灰綠色,多少有光澤,幹時呈淺紅褐色,兩面在成熟時無毛或背面有時多少被銹色短柔毛。花兩性,聚傘花序組成比葉短並與其對生的傘形花序;花梗纖細,長3-4mm,結果時伸長;花萼杯狀,無毛;花瓣4,卵圓形;雄蕊與花瓣對生;花盤淺波狀4裂;子房上位,無毛或多少被毛。漿果小,梨形,長6-8mm,直徑4-5mm,幹時黑色,種子1.花期4-6月,果期8-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中南、西南及江西、福建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低、中山的密林或溪邊疏林中。

寬頭  鹵菜  隴皇屯  大滘沙  小賀  鐵道口  坐骨  不規則分佈  路易斯安那  高村  虹橋  伯利茲  肱二頭肌長  眉眼  運管局  雲棲竹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