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泡
来源:74U閱讀網
癧子草別名:蠻刀背,下延葉排草,大羊古臊,馬蘭花,獅子草,白當歸,黑疔草,樹胡椒,
癧子草簡介:癧子草,中藥名。為報春花科植物延葉珍珠菜LysimachiadecurrensForst.f.的全草。分佈於江西南部、福建、臺灣、湖南南部、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南部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結之功效。常用於瘰癧,喉痹,疔瘡腫毒,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癧子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活血散結。主治
瘰癧,喉痹,疔瘡腫毒,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相關論述
1、《四川常用中草藥》:“祛瘀,消癰腫。治跌打損傷,扭傷,血熱。”
2、《廣西本草選編》:“活血調經,消腫散結。主治月經不調,跌打骨折,瘰癧,疔瘡腫毒。”
癧子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臨床用於治療喉痹疼痛,疔瘡,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和淋巴結核等。相關配伍
1、治瘰癧,疔瘡腫毒:下延葉排草鮮全草適量,加酸糟少許,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2、治月經不調:下延葉排草12-15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3、治跌打骨折:下延葉排草鮮全草搗爛,調酒炒熱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癧子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幹。癧子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報春花科植物延葉珍珠菜。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體無毛。莖直立,粗壯,高40-90厘米,有棱角,上部分枝,基部常木質化。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3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成狹翅,幹時膜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有不規則的黑色腺點,有時腺點僅見於邊緣,並常連結成條;葉柄長1-4厘米,基部沿莖下延。總狀花序頂生,長10-25厘米;苞片鉆形,長2-3毫米;花梗長2-9毫米,斜展或下彎,果時伸長達10-18毫米;花萼長3-4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狹披針形,邊緣有腺狀緣毛,背面具黑色短腺條;花冠白色或帶淡紫色,長2.5-4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毫米,裂片匙狀長圓形,先端圓鈍,裂片間彎缺近圓形;雄蕊明顯伸出花冠外,花絲密被小腺體,貼生於花冠裂片的基部,分離部分長約5毫米;花藥卵圓形,紫色,長約1毫米;花粉粒具3孔溝,長球形[(26-29)(17.5-19)微米],表面具網狀紋飾;子房球形,花柱細長,長約5毫米。蒴果球形或略扁,直徑3-4毫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西南部、福建、臺灣、湖南南部、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南部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村旁荒地、路邊、山谷溪邊疏林下及草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