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
来源:74U閱讀網
小棕包別名:小天蒜,細毒蒜,牛掙藥,綠蔥,小毒蒜,披麻草,
小棕包簡介:小棕包,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蒙自藜蘆VeratrummengtzeanumLoes.f.的根。分佈於貴州、雲南。具有散瘀止痛,斂瘡殺蟲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褥瘡,疥癬。
小棕包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止痛,斂瘡殺蟲。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褥瘡,疥癬。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次0.05-0.1g,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撒佈。註意事項
孕婦、小兒及體弱者禁服。藥理作用
1、生長抑制作用。
2、降壓作用。
3、殺死成蟲和幼蟲的作用。
4、抗癌作用。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活血散瘀,止血鎮痛,催吐利水。主治跌打損傷,骨折,水腫;外用治外傷出血。”小棕包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細毒蒜)須根15g。泡酒250g,早晚服5-10ml。
2、治骨折:每服(細毒蒜)須根一同身寸,開水送服,日服3次。外用,石竹子、紅糖各適量,搗敷,3d一換。
3、治外傷出血:(細毒蒜)幹根研末外敷。
4、治螞蝗入鼻:(細毒蒜)幹品9g,野蘆子60g,虎掌草30g。加蜂蜜調勻,曬幹研末,用時以少許吹入鼻腔。
5、治褥瘡、疥癬:(野毒蒜)幹根研末,配成3%凡士林軟膏,外敷。(1-5方出自《紅河中草藥》)
附註
1、同屬植物尚有狹葉藜蘆VeratrumstenophyllumDiels,近似前種,區別在於狹葉藜蘆的花序軸上部無分枝,花密集,幾無梗;花苞片條形,通常長1-2厘米,最下1枚長達3厘米,苞片長於花,花紫色。分佈於雲南省。狹葉藜蘆含β-谷甾醇、木蠟酸、胡蘿卜甙、藜蘆酰棋盤花胺、當歸酰棋盤花胺、棋盤花胺、β1-查茄堿、藜蘆胺、狹葉藜蘆堿甲、乙、丙、丁。
2、本品有毒,內服宜慎。中毒癥狀為頭昏,嘔吐,血壓下降,心跳減慢等。
3、忌辛辣、菜蔬食物。本品忌與人參、玄參、丹參、沙參、黨參、苦參、細辛、芍藥等配伍使用。
小棕包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幹。小棕包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細條狀,下部漸細,有的略彎曲,長8-15cm,直徑0.2-0.6mm。表面黑褐色,粗糙,根頭部有細密的橫皺紋,下端多縱皺紋。質輕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心有淡黃色的中柱。氣微,味苦,粉末有強烈的催嚏性。小棕包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百合科植物蒙自藜蘆。形態特征
植株高達1.3米,近基部粗0.7-1厘米,具棕褐色或淺白色的膜質鞘,鞘枯死後常在先端略破裂為帶網眼的纖維網。葉在下部的數枚常近基生,狹長矩圓形或帶狀,長22-50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無柄,兩面無毛。圓錐花序塔狀,長16-30 (50) 厘米,疏生少數側生總狀花序,側生總狀花序軸粗壯;總軸和枝軸生短綿狀毛;花多數,稍疏生,淡黃綠色帶啟色;花被片大,伸展,質地較厚,近倒卵狀匙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8-12毫米,寬4-6毫米,先端鈍圓,基部明顯具柄,全緣,在下部有兩個(兩團)明顯可見的腺體;側生花序上的花梗通常長超過1厘米,比小苞片長或近等長;子房無毛。蒴直立,長1.5-2厘米,寬1厘米左右。花果期7-10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貴州、雲南。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3300m的山坡路旁或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