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齒鈴子香
来源:74U閱讀網
大青別名:大青葉,臭大青,
大青簡介:大青,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umcyrtophyllumTurcz.的莖、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外感熱病熱盛煩渴,咽喉腫痛,口瘡,黃疸,熱毒痢,急性腸炎,癰疽腫毒,衄血,血淋,外傷出血。
大青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治
外感熱病熱盛煩渴,咽喉腫痛,口瘡,黃疸,熱毒痢,急性腸炎,癰疽腫毒,衄血,血淋,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服。化學成分
1、葉含大青甙、蜂花醇、正二十五烷、γ-谷甾醇、異戊二烯聚合體、半乳糖醇、豆甾醇、鞣質及黃酮。
2、莖含大青酮A、B,石蠶文森酮F、柳杉酚、無羈萜、赬桐二醇烯酮、赬酮甾醇、5,22,25-豆甾三烯-3β-醇。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青葉煎劑在試管內對多種痢疾桿菌均有殺菌作用;試驗還表明,不論對呋喃西林、磺胺噻唑、小檗堿敏感或耐藥之痢疾桿菌,對大青葉均很敏感。對腦膜炎球菌亦有殺滅作用。對鉤端螺旋體波蒙那群、黃疸出血群沃爾登型、七日熱型也有殺滅作用。
大青葉臨床用於多種病毒感染,但實驗室內的抗病毒試驗至今未見報告。
2、利尿和抗炎作用:大青甙是大青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明顯的利尿和抗炎作用,大鼠灌胃給藥400mg/kg後3h內排尿量為4.3±0.4ml/100g體重;此劑量灌胃對大鼠雞蛋清性及右旋糖酐性“關節炎”均能減小腫脹程度,作用與對照組保泰松相當。
毒理作用
大青甙小鼠灌胃的LD50為8g/kg;腹腔註射5g/kg。相關論述
1、《別錄》:“療時氣頭痛,大熱,口瘡。”
2、《本草經集註》:“療傷寒方多用此。除時行熱毒為良。”
3、《藥性論》:“能去大熱,治溫疫寒熱。”
4、《日華子》:“治熱毒風,心煩悶;渴疾口幹,小兒身熱疾,風疹,天行熱疾及金石藥毒,兼塗署腫毒。”
5、《本草圖經》:“古方治傷寒黃汗、黃疸等有大青湯,又治傷寒頭身強,腰脊痛葛根湯亦用大青,大抵時疾藥多用之。”
大青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溫毒發斑:大青四兩,甘草、膠各二兩,豉八合。以水一鬥,煮二物,取三升半,去滓,納豉煮三沸,去滓,乃納膠。分作四服,盡又合。此治得至七八日,發汗不解,及吐下大熱,甚佳。(《補缺肘後方》)
2、治時行壯熱頭痛,發瘡如豌豆遍身:大青三兩,梔子二七枚(擘),犀角(屑)一兩,豉五合。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之無所忌。(《延年方》大青湯)
3、治小兒口瘡不得吮乳:大青十八珠,黃連十二銖。上二味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千金要方》)
4、治熱病不解,下痢困篤欲死者:大青四兩,甘草、赤石脂三兩,膠二兩,豉八合。以水一鬥,煮取三分,分三服,盡更作,日夜兩劑。(《補缺肘後方》)
大青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幹。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稍潤,切絲,幹燥。大青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葉微皺折,有的將葉及幼枝切成小段。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長橢圓形至細長卵圓形,長5-20cm,寬3-9cm;全緣,先端漸尖,基部鈍圓,上面棕黃色、棕黃綠色至暗棕紅色,下面色較淺;葉柄長1.5-8cm;紙質而脆。氣微臭,味稍苦而澀。
以葉大、無柄者為佳。大青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馬鞭草科大青屬大青。形態特征
灌木或小喬木,高1-10m。幼枝黃褐色,被短柔毛,髓堅實,白色。單葉對生;葉柄長1.5-8cm;葉片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6-20cm,寬3-9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兩面無毛或沿葉脈疏生短柔毛,背面常有腺點;側脈6-10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長10-16cm,寬20-25cm,具線形苞片,長3-7mm;花萼杯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粉紅色,外面被黃褐色短絨毛和不明顯的腺點;花冠白色,花冠管細長,長約1c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長約5mm;雄蕊4,與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果實球形或倒卵形,直徑5-10mm,綠色,成熟時藍紫色,宿萼紅色;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及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00m以下的平原、路旁、丘陵、山地林下或溪谷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