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筋草
来源:74U閱讀網
辛參別名:土甘草,白元參,西參,山甘草,白洋參,白玄參,
辛參簡介:辛參,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假秦艽PhlomisbetonicoidesDiels的塊根。分佈於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具有理氣健脾,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消化不良,脘腹脹痛,腹瀉,咳喘胸悶,感冒,咽喉腫痛,藥物中毒,跌打瘀腫。
辛參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氣健脾,解毒消腫。主治
用於消化不良,脘腹脹痛,腹瀉,咳喘胸悶,感冒,咽喉腫痛,藥物中毒,跌打瘀腫。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湯洗。相關論述
本品《中國植物志》名假秦艽,雲南麗江名辛參,四川鹽源名白玄參,麗江名土甘草、雪山甘草、白洋參、白元參。本書以辛參為其藥材名與植物名。辛參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消化不良,腹脹,咽喉疼痛:土甘草6-9g。生吃或水煎服。(《麗江中草藥》)附註
與本品共同入藥者尚有同屬變型白花假秦艽PhlomisbetonicoidesDielsf.alba.C.Y.Wu,分佈於雲南。辛參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塊根,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幹。辛參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唇形科植物假秦艽。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疙瘩狀串聯。莖高30-80厘米,直立,四棱形,密被射線不等長的星狀糙硬毛,不分枝。基生葉狹卵形、卵狀披針形、三角形或卵圓形,長7.5-14厘米,寬5-7.5(10)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淺心形至心形,邊緣為具胼胝服體小突尖的圓齒狀至牙齒狀,莖生葉卵圓形至披針形,長5-9厘米,寬2-4.5厘米,邊緣為不整齊的圓齒狀或牙齒狀,苞葉披針形,長2.5-6厘米,寬1-2厘米,邊緣牙齒狀,葉片均上面密被中枝特長的星狀糙伏毛或單毛,下面沿網脈上密被中枝特長的星狀疏柔毛及單毛,其餘部分被星狀短柔毛,基生葉葉柄長3-15厘米,莖生葉葉柄長(0.3)1-3厘米,苞葉無柄。輪傘花多花密集;苞片深紫色,刺毛狀,向上彎,略堅硬,被具節緣毛,長6-9毫米,與萼近等長。花尊管狀鐘形,長約10毫米,上半部及脈上被具節剛毛,其餘部分疏被微柔毛,齒刺毛狀,長1.8-4毫米,堅硬,平展,齒間具2小齒,邊緣密被緣毛。花冠粉紅色,長約1.8厘米,外面密被星狀糙短硬毛,冠筒內面具毛環,冠簷二唇形,上唇長約8毫米,邊緣為不整齊的齒狀,自內面具髯毛,下唇長6-7毫米,先端3圓裂,中裂片倒卵狀橢圓形,較大,側裂片較小,近圓形,邊緣均具不整齊的齒缺。雄蕊內藏,花絲具長毛,基部在毛環上不遠處具短距狀附屬器。小堅果頂端微鱗毛,成熟時無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700-3000m的林間草地、林緣或草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