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頭菜
来源:74U閱讀網
丁公藤別名: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魚烈,
丁公藤簡介:丁公藤,中藥名。為旋花科丁公藤屬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葉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幹燥藤莖。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丁公藤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治
1、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2、西醫診為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屬風寒濕邪閉阻型,軟組織損傷屬瘀血阻絡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浸酒。外用:適量,浸酒外擦。註意事項
本品有毒,有強烈發汗作用,虛弱者慎服。
化學成分
丁公藤莖含包公藤甲素即2β-羥基-6β-乙酰氧基去甲茛菪烷、包公藤丙素即2β,6β-二羥基去甲基莨菪烷、包公藤乙素即東莨菪素、東莨菪甙及微量的咖啡酸及綠原酸。光葉丁公藤中含包公藤乙素和東莨菪甙。
藥理作用
丁公藤具有抗炎、促進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縮瞳、降低眼內壓、減慢心率、增加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促進學習記憶功能及其他作用。
毒理作用
東莨菪素小鼠靜脈註射一次最大耐受量100mg/kg,觀察72h,未見任何毒性反應。包公藤甲素小鼠腹腔註射的LD50為8.85±1.2mg/kg;6β-AN的LD50為6.22mg/kg。中毒癥狀表現為副交感神經亢進,大劑量組動物有類似氧化震顫素的中樞性震顫。阿托品和東良菪堿為特異性解毒劑。傢兔靜脈註射大劑量(30μg/kg)的6β-AN,可見心律失常,如竇性心動過緩、房顫、室性早搏、二聯律、室顫乃至停搏,動物在5min內死亡。0.003%-0.0045%濃度的6β-AN給傢兔滴眼,每日2次,連續4個月,未見眼部及全身表現有任何異常改變。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近俗醫治諸風,以南藤和諸藥熬膏市之,號南藤膏。白花蛇喜食其葉,故治諸風尤捷。”
2、《別錄》:“金瘡痛。延年。”
丁公藤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風寒濕痹,半身不遂,可單用酒水各半煎服;或與桂枝、麻黃、當歸等制成酒劑,以治風寒濕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馮瞭性風濕跌打藥酒。(《中國藥典一部》)相關配伍
丁公藤配桂枝:丁公藤辛散溫通,尤長於發散,善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桂枝既能溫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導活血,以增強化瘀止痛之效。二者配伍,可祛風散寒,除濕止痛。適用於風寒濕痹,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等。鑒別用藥
丁公藤與海風藤:二者均為祛風濕藥,均以原植物的幹燥藤莖部位入藥,功能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用於風寒濕痹,肢節酸痛,關節不利,筋脈拘攣,以及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但海風藤辛溫宣散,苦泄降逆,有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之功,肺寒留飲,咳喘胸悶,痰多氣急等亦常用之。相關藥品
風痛藥酒、馮瞭性風濕跌打藥酒、骨通貼膏。丁公藤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曬幹。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蒸至透心,曬幹。丁公藤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防蛀。丁公藤藥材鑒別
鑒別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40ml,浸漬過夜,加熱回流6小時,濾過,濾液加6mol/L鹽酸溶液6ml,加熱回流3小時,蒸幹,殘渣加乙醇10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東莨菪內酯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2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10∶7∶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亮藍色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
1、丁公藤:莖呈圓柱形,直徑1-3cm。商品多為斜切片或短段,直徑2-5cm,斜片厚1-2.5cm,短段長3-5cm。粗莖外表面灰黃色、灰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並有不規則細密的縱裂紋,皮孔多數,黃白色,點狀或呈疣狀突起。小枝外表面黃綠色或深黃色,具明顯的斷續縱棱,皮孔細點狀,類白色。粗莖切面灰黃色或淡黃色,皮部菲薄,木部寬廣,有異型維管束排列成數個環輪或形成不規則花紋,各維管束的木質部黃白色,微突起,導管孔密集,髓小。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味淡。
2、光葉丁公藤:莖圓柱形,直徑達5.5cm。外表面灰色,稍光滑,有明顯的縱向紋理及稀疏的龜裂紋,皮孔細點狀,黃白色;細枝外皮深褐色。切面黃白色,皮部較薄,髓射線棕色,將木質部隔成數束,呈花瓣狀;較粗的莖可見異型維管束,呈不規則紋理,木部類白色,導管呈多數小孔洞,髓明顯,2cm以上的莖,髓小或不明顯。質堅硬,不易折斷。氣清香,味淡。
飲片性狀
丁公藤:為不規則厚片,橢圓形,片面黃褐色或淡黃棕色。皮部狹窄,棕褐色。木部寬廣,黃棕色,具異形維管束,形成不規則的花紋及多數小孔,中心有髓。周邊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質堅硬。氣微,味淡。
丁公藤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旋花科丁公藤屬植物丁公藤及光葉丁公藤。形態特征
1、丁公藤:木質藤本,長約12m。小枝幹後黃褐色,明顯有棱,不被毛。單葉互生;葉柄長0.8-1.2cm,無毛;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倒長卵形,長6.5-9cm,寬2.5-4cm,先端鈍或鈍圓,基部漸狹成楔形,兩面無毛;側脈4-5對,至邊緣以內網結上舉。聚傘花序腋生和頂生,腋生的花少至多數,頂生的排列成總狀,花序軸和花梗被淡褐色柔毛;花萼球形,萼片5,近圓形,外面被淡褐色柔毛並有緣毛;花冠白色,5裂,裂片長圓形,全緣或淺波狀;雄蕊5,不等長,花藥先端漸尖,花絲之間有鱗片;子房圓柱形、柱頭圓錐狀,貼著子房。漿果卵狀橢圓形,長約1.4cm。種子1顆。花期6-8月。
2、光葉丁公藤:植物形態與丁公藤相似,區別點是,葉片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先端驟然漸尖;花冠裂片邊緣嚙蝕狀;漿果球形。
分佈區域
1、丁公藤:分佈於廣東、海南等地。
2、光葉丁公藤: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
道地產區
主產於廣東等地。生長環境
1、丁公藤:生於山谷濕潤密林中或路旁灌叢中。
2、光葉丁公藤:生於海拔250-1200m的山谷密林或疏林中,攀生於喬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