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白薇

白薇

白薇別名:薇草,知微老,老瓜瓢根,山煙根子,百蕩草,白馬薇,白前,老君須,

白薇簡介:白薇,中藥名。為蘿藦科白前屬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幹燥根及根莖。具有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的功效。主治陰虛發熱,產後虛熱,熱淋,血淋,瘡癰腫毒,毒蛇咬傷,咽喉腫痛,陰虛外感。

白薇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

主治

1、陰虛發熱,產後虛熱:本品苦寒,善入血分,有清熱涼血,益陰除熱之功。

2、熱淋、血淋:本品既能清熱涼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於膀胱濕熱,血淋澀痛。

3、瘡癰腫毒,毒蛇咬傷,咽喉腫痛:本品苦咸而寒,有清熱涼血,解毒療瘡,消腫散結之效。治療血熱毒盛的瘡癰腫毒、毒蛇咬傷、咽喉紅腫疼痛。

4、陰虛外感:本品還可清泄肺熱而透邪,清退虛熱而益陰,治療陰虛外感,發熱咽幹、口渴心煩等癥。

5、西醫診為傷寒、副傷寒、肺結核屬於陰虛者,泌尿系感染屬於下焦濕熱者,化膿性感染屬於濕熱內蘊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4.5-9g。

禁忌

中藥配伍禁忌:惡黃芪、大黃、大戟、幹薑、幹漆、大棗、山茱萸。

註意事項

1、性寒涼,凡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脾胃虛寒、腎陽虛衰等證不宜單味藥大量服用。

2、大量久服,容易損傷脾胃,慢性腸炎、慢性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3、有利尿通淋的作用,遺尿患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強心苷等。其中強心苷中主要為甾體多糖苷,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白薇素。

藥理作用

本品所含白薇苷有加強心肌收縮的作用,可使心率減慢。對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並有解熱、利尿等作用。

相關論述

1、《名醫別錄》:“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

2、《本草綱目》:“風溫灼熱多眠,及熱淋、遺尿、金瘡出血。”

白薇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熱病後期,餘邪未盡,夜熱早涼,或陰虛發熱,骨蒸潮熱,常與地骨皮、知母、青蒿等同用;若治產後血虛發熱,低熱不退及昏厥等癥,可與當歸、人參、甘草同用,共收養血益陰、清熱除蒸之效,如白薇湯(《全生指迷方》)。本品既能退虛熱,又能清實熱,與生地黃、玄參等清熱涼血藥同用,還可用治溫邪入營,高熱煩渴,神昏舌絳等。

2、治膀胱濕熱,血淋澀痛,常與木通、滑石及石韋等清熱利尿通淋藥同用。

3、治血熱毒盛的瘡癰腫毒、毒蛇咬傷常與天花粉、赤芍、甘草等同用,如白薇散(《證治準繩》),也可配其他清熱解毒藥同用;若治咽喉紅腫疼痛,常與金銀花、桔梗、山豆根同用。

4、治陰虛外感,發熱咽幹、口渴心煩等癥,常與玉竹、淡豆豉、薄荷同用。

鑒別用藥

青蒿與白薇:兩藥均性寒入肝經,功能退虛熱、涼血,兼透散。既善治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熱病後期陰傷發熱,以及虛熱復感風邪而兼表證者;又兼治血熱疹癢及吐衄。然青蒿味苦芳香,又解暑熱、除瘧熱,治暑熱表證或暑熱煩渴、瘧疾寒熱。白薇味苦咸,不但涼血力強,而且能利尿通淋、解毒療瘡,治熱病邪入營血、月經先期、經前發熱、胎前產後煩熱、血淋、熱淋、癰腫瘡毒、咽喉腫痛及毒蛇咬傷。

相關藥品

三蛇膽川貝糖漿、小兒退熱口服液(顆粒)、小兒感冒茶(顆粒、口服液)。

相關方劑

加減葳蕤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藥膳食療

白薇湯:

1、功效:治產後血虛、發熱、暈厥。亦治一般虛熱。

2、原材料:白薇9克,當歸15克,黨參9克,甘草6克。

3、做法:將所有藥材洗凈,放入煮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約至沒過所有藥材為止,先用大火煮沸,然後轉小火續煮30分鐘左右,即可濾渣飲用。

4、用法:每次1小碗,早、晚2次服用。

白薇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泥沙,洗凈,幹燥。

炮制方法

1、白薇: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薄片,幹燥。生品用於涼血,通淋,解毒療瘡。

2、炒白薇:取白薇片或段,置鍋中,用文火加熱,炒至焦黃色或掛焦斑,取出,放涼。炒白薇可緩和苦寒之性。

3、蜜白薇: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白薇片或段中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深黃色,不黏手為度,取出放涼。蜜白薇用於滋陰清熱,治產後虛熱。

白薇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

白薇藥材鑒別

鑒別

1、根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通常僅部分殘留。下皮細胞1列,徑向稍延長;分泌細胞長方形或略彎曲,內含黃色分泌物。皮層寬廣,內皮層明顯。木質部細胞均木化,導管大多位於兩側,木纖維位於中央。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大量淀粉粒。

粉末灰棕色。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7-45μm。分泌細胞類長方形,常內含黃色分泌物。木纖維長160-480μm,直徑14-24μm。石細胞長40-50μm,直徑10-30μm。導管以網紋導管、具緣紋孔導管為主。淀粉粒單粒臍點點狀、裂縫狀或三又狀,直徑4-10μm;復粒由2-6分粒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2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薇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簿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瀕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根莖粗短,有結節,多彎曲。上面有圓形的莖痕,下面及兩側簇生多數細長的根,根長10-25cm,直徑0.1-0.2cm。表面棕黃色。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氣微,味微苦。

飲片性狀

1、白薇:為不規則片或段,表面棕黃色,質脆,易折斷,切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氣微,味微苦。

2、炒白薇:形如白薇片或段,表面焦黃色,有焦斑。

3、蜜白薇:表面深黃色略帶黏性。

常見偽品

混淆品:

1、竹靈消:為蘿摩科植物竹靈消Cynanchuminamoenum(Maxim)Loes.的幹燥根及根莖。根莖粗短,呈結節塊狀,長1.5-3cm,直徑5-10mm,上方可見數個圓形凹陷的莖痕,有時可見殘存莖基,下方和側面著生多數細長的根,多彎曲,長10-15cm,直徑0.5-1mm,表面黃棕色,具細縱皺紋。質脆,易斷,斷面略平坦,黃白色中央有細小的黃色木心。氣微,味苦、微辛。

2、徐長卿:為蘿摩科植物徐長卿Cynanchumpanicula-tum(Bge.)Kitag.的幹燥根及根莖。根莖短,有盤節,上端有莖痕及殘莖,下端四周著生多數細長呈微波狀彎曲的根,根圓柱形,長10-16cm,直徑1-1.5mm,表面淡棕黃色,質脆,易斷,斷面平坦色白,中心有黃色小木心。香氣特異,味辛,有麻舌感。

3、白前:為蘿摩科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stauntonii(Dene.)Schltrexlevl.或芫花葉白前C.glaucescens(Decne.)Hand.-Maz.的幹燥根及根莖。形態特征見白前項下。

偽品:

白射幹:為鳶尾科植物白射幹IrisdichotomaPall.的根及根莖。形態特征見射幹項下。

白薇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蘿藦科白前屬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

形態特征

1、白薇: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植物體具白色乳汁。根莖短,簇生於多數細長的條狀根,根長達20cm以上,直徑2-3 mm,外皮土黃色。莖直立,綠色,圓柱形,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花多數,在莖梢葉腋密集成傘形聚

傘花序;花深紫色;花萼綠色,5深裂;花冠幅狀,5深裂;副花冠5裂,裂片盾狀,圓形,與

合蕊柱等長;花藥先端具一圓形的膜片;柱頭扁平。蓇葖果單生,先端漸尖,基部鈍形,中間膨大。種子多數,卵圓形,有狹翼;種毛白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蔓生白薇:與白薇相似,區別在於植物體不具白色乳汁,莖上部纏繞,下部直立,葉質地較薄。花小,初黃綠色,後漸變為暗紫色,花冠裂片內面被柔毛。

分佈區域

1、白薇:分佈於東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江蘇、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陜西等地。

2、蔓生白薇:分佈於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四川等地。

道地產區

我國南北各省均有分佈。

生長環境

1、白薇:生於山坡或樹林邊緣。

2、蔓生白薇:生於山地灌木叢中。

生長見習

宜溫和濕潤的氣候。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為宜。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1、直播法:點播或條播。點播按株距30cm、行距30cm開穴,每穴播下種子6-8粒,播後覆蓋薄土。條播行距30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3-4分。

2、育苗法:3月上中旬播種,條播,行距10-12cm,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條溝,覆細土2-3分,再蓋草木灰一層,灌水濕潤。幼苗高達10-12cm時即可移栽。行距30cm,株距25cm,移栽後須灌水。

病蟲防治

1、根腐病:應註意及時排水。

2、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華志  長六  金鄉縣  牡丹江市  決定權  赤松  下消化道出  世紀末的魔  隆重  建政思賢  華日  南鄧莊  長廣  線人  長空雄鷹  小薄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