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
来源:74U閱讀網
苦地丁別名:地丁,地丁草,
苦地丁簡介:苦地丁,中藥名。為罌粟科紫堇屬植物地丁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具有清熱毒,消癰腫的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傳染性肝炎,腸炎,痢疾,腎炎,腮腺炎,結膜炎,急性闌尾炎,疔瘡癰腫,瘰癧。
苦地丁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毒,消癰腫。
主治
主要用於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傳染性肝炎,腸炎,痢疾,腎炎,腮腺炎,結膜炎,急性闌尾炎,疔瘡癰腫,瘰癧。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搗敷。化學成分
全草含多種生物堿:消旋的和右旋的紫董醇靈堿,乙酰紫堇醇靈堿,四氫黃連堿,原阿片堿,右旋異紫堇醇靈堿,四氫刻葉紫堇明堿,二氫血根堿,乙酰異紫堇醇靈堿,11-表紫堇醇靈堿 ,紫堇文堿,比枯枯靈堿,12-羥基紫堇醇靈堿,斯氏紫堇堿,碎葉紫堇堿,大棗堿,去甲大棗堿,異波爾定堿,右旋地丁紫堇堿,右旋13-表紫堇醇靈堿。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苦地丁全草註射液體外對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葡萄球菌、八疊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苦地丁註射液還抑制副流感病毒仙臺株。
2、抗炎、鎮痛作用:苦地丁粗粉混懸液及水煎液灌胃,對大鼠蛋清所致的足蹠急性炎癥和小鼠二甲苯所致耳郭急性炎癥均有抗炎作用,在小鼠熱板法和醋酸扭體實驗中有鎮痛作用。
3、對中樞系統的影響:地丁紫堇總生物堿(總堿)給小鼠腹腔註射小劑量呈現鎮靜作用,大劑量翻正反射能消失。小鼠皮下註射總堿,抑制自主活動,協同閾下催眠劑量的戊巴比妥鈉和水合氯醛的中樞抑制作用,拮抗去氧麻黃堿誘發的小鼠運動亢進作用。單獨靜註總堿,對小鼠也有催眠作用。總堿給小鼠腹腔註射,有易化士的寧驚厥的作用。但大劑量總堿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
4、保肝作用:小鼠灌胃紫堇靈、乙酰紫堇靈或原鴉片堿,對四氯化碳(CCL4)、硫代乙酰胺、對乙酰氨基酚所致的肝損傷均有保護作用,在體外均能抑制CCL4引起的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及CCL4轉化為CO, 對肝藥酶有先抑制後誘導作用。乙酰紫堇靈灌胃對小鼠由對乙酰氨基酚所致的肝損傷也有保護作用,選擇性調節P450同工酶,誘導谷胱甘肽巰基轉移酶活性。
5、其他作用:小鼠灌胃苦地丁水煎劑,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可使脾和胸腺萎縮,巨噬細胞吞噬功能降低,淋巴細胞增殖反應受到抑制,IL-2活性減弱。苦地丁註射液對麻醉貓與犬靜脈註射,可見暫時性血壓下降;給離體蛙心灌註,有抑制心臟的作用。
毒理作用
小鼠腹腔註射的LD50為281.00±27.82mg/kg。孕鼠連續經口給予苦地丁生物堿,引起胎鼠腦露、小頭畸形等外觀畸形和頂骨、頂間骨、枕骨、胸骨骨化不全和缺失及胸骨錯位等骨骼畸形。
相關論述
1、《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癰疽疔腫,淋巴結結核。
2、《河北中藥手冊》:治急性傳染性肝炎。
3、《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消炎解毒。治黃疸肝炎,高熱煩躁。
苦地丁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急性傳染性肝炎:地丁一兩,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2、治痢疾:地丁草配火線草、地榆,煎湯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3、治指頭感染初起,淋巴管炎(紅絲疔)紅腫熱痛:地丁、野菊花各一兩。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4、治疔腫:鮮地丁、蔥白、生蜂蜜搗敷。(《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5、治濕熱瘡瘍:地丁一兩,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一兩,大青葉三錢。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苦地丁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集全草,洗凈、曬幹、切段。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去凈根,洗凈,切短段,幹燥。
苦地丁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丁燥處。防潮。
苦地丁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皺縮成團,伸展後長5-30cm。主根扁圓柱形,長3-5cm,直徑1-1.5(-3)mm;表面棕黃色或黃白色,較粗糙,有縱溝及皺紋,常呈二股扭曲狀,有支根和須根;質較硬,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中心棕色。根莖較短,長2-5mm,有節,可見葉痕;質硬,斷面黃白色,中心有白色髓或中空。莖叢生,纖細,有5個棱脊及縱紋,灰綠色或黃綠色,長5-20cm,直徑l-2.5mm,節間較長;質柔軟,易壓扁,斷面中空,略呈纖維性。葉多皺縮破碎,暗綠色或灰綠色,有長柄;葉片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裂片纖細;柔軟。花淡紫色,少見或已皺縮破碎。蒴果灰綠色或黃綠色,扁長橢圓形;果皮質脆,常破碎或裂成2片,留有兩條棕黃色的種框。種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澤。氣青草樣,味苦而持久。
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短段,莖、葉、花、果混合。葉柄碎段,青綠色,葉皺縮深裂。花淡紫色,扁平莢果橢圓形,內含黑色種子數粒。氣微,味苦。
苦地丁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罌粟科紫堇屬植物地丁紫堇。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基本無毛。根細直,長3-10cm,少分枝,淡黃棕色。莖3-4條,叢生。莖葉互生;葉柄長0.4-4cm;葉片長1.5-3.5cm,灰綠色,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末裂片倒卵形,上部常2淺裂成3齒。總狀花序頂生,長1-6.5cm,果期可達12cm;苞片葉狀,羽狀深裂;花梗長1-3mm;萼片2枚,小,早落;花淡紫色,長10-12mm;花瓣4,外輪2瓣先端兜狀,中下部狹細成距,距長4.5-6.5mm,內輪2瓣形小;雄蕊6,每3枚花絲合生,形成2束;子房狹橢圓形,外被柔毛。蒴果狹扁橢圓形,長1.2-2cm,花柱宿存,內含種子7-12枚。種子扁球形,直徑1.5-2mm,黑色,表面光滑,具白色膜質種阜。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內蒙古、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山東、河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曠野、宅旁草叢中或丘陵、山坡疏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