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木香
来源:74U閱讀網
蕎麥別名:花麥,烏麥,莜麥,花蕎,甜蕎,蕎子,三角麥,
蕎麥簡介:蕎麥,中藥名。為蓼科蕎麥屬植物蕎麥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F.sagittatum Gilib.;Polygonum fagopyrum L.的種子。具有健脾消積,下氣寬腸,解毒斂瘡的功效。主治腸胃積滯,泄瀉,痢疾,絞腸痧,白濁,帶下,自汗,盜汗,皰疹,丹毒,癰疽,發背,瘰癧,燙火傷。
蕎麥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消積,下氣寬腸,解毒斂瘡。主治
腸胃積滯,泄瀉,痢疾,絞腸痧,白濁,帶下,自汗,盜汗,皰疹,丹毒,癰疽,發背,瘰癧,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或制面食服。外用:研末摻或調敷。
禁忌
不宜久服。脾胃虛寒者禁服。
1、《千金方》:“蕎麥食之難消,動大熱風。黃帝雲:作面和豬、羊肉熱食之,不過八九頓,作熱風,令人眉須落,又還生,亦希少。”
2、《本草圖經》:“蕎麥不宜多食,亦能動風氣,令人昏眩。”
3、《日用本草》:“久食發病,或成風癩。”
4、《品匯精要》:“不可與平胃散及礬同食。”
5、《醫林纂要》:“蕎,春後食之動寒氣,發痼疾。”
6、《得配本草》:“脾胃虛寒者禁用。”
7、《藥性切用》:“胃虛無熱者忌。”
8、《食物考》:“性燥傷血。”
9、《本草省常》:“同羊肉食,發痼疾;同黃魚食、白礬食傷人。”
化學成分
1、瘦果中含水楊酸,4-羥基苯甲胺,N-亞水楊基水楊胺。
2、種子含黃酮:槲皮素,槲皮苷,金絲桃苷,蕓香苷;脂肪酸:油酸,亞麻酸,又含鄰和對-β-D-葡萄糖氧基芐基胺,類胡蘿卜素,三種胰蛋白酶抑制劑TI1,TI2和TI4。
藥理作用
1、降壓作用:以含蕎麥粉的飼料飼養大鼠4星期,血壓有輕度下降。本品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有強大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是耐熱的低分子物質。
2、對血脂和血糖的影響:志願者吃養麥粉4星期,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的比值明顯增加,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明顯降低,並使血糖降低,口服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改善。蕎麥種子總黃酮具有抑制高脂血癥大鼠血清膽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的升高和肝脂質過氧化作用,可使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降低,改善糖耐量,對血漿胰島素和C肽無影響,但胰島素敏感指數明顯高於實驗對照組。
3、其他作用:從幹燥蕎麥種子提取的胰蛋白酶抑制劑(TI)共有3種(TI1,TI2和TI4),除對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外,TI1和TI2對胰蛋白酶尚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這些TI對互生鏈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孢子有萌發及菌絲體生長也有抑制作用,蕎麥花粉的水提取液具有和硫酸亞鐵相似的抗缺鐵性貧血作用,飲用水提取液的大鼠,生長發育良好,主要臟器未見損害。
相關論述
1、《食療本草》:“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
2、《四聲本草》:“作飯食,壓丹石毒,甚良。”
3、《寶慶本草折衷》:“療瘡疹病重,肌體潰腐,膿血穢腥。”
4、《日用本草》:“治小兒火丹赤腫。”
5、《綱目》:“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脾積泄瀉。”
6、《本草備要》:“解酒積。”
7、柴裔《食鑒本草》:“治腸胃沉積,泄痢帶濁;敷痘瘡潰爛,湯火灼傷。”
8、《醫林纂要》:“去腸胃積穢,解熱毒。”
9、《藥性切用》:“化積快胃,降氣寬胸。”
蕎麥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牛骨髓炒面:
功效:補腎填髓、健脾作濕、活血健腦。對神經衰弱、遺忘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老年性癡呆癥均有療效。
原材料:蕎麥面粉500克,核桃仁20克瓜子仁10克,牛骨髓油150克、芝麻40克,白糖、糖桂花適量。
做法:蕎麥粉略炒,篩回原鍋。牛骨髓油放在另一鍋中,燒至八成熱倒進炒面,拌勻。芝麻、核桃仁用小火炒熟,把核桃仁碾成細末,與芝麻瓜子仁同放入熟炒面中拌勻,糖桂花加涼開水調汁。把油炒面盛在碗中,用沸水沖成稠糊狀,放入白糖和桂花汁,調勻。
用法:佐餐食用,用量隨意。
相關配伍
1、治男子敗積,女人敗血,不動真氣:蕎麥面三錢,大黃二錢半,為末。臥時酒調服之。(《綱目》引《多能鄙事》通仙散)
2、治禁口痢疾:蕎麥面每服二錢,砂糖水調下。(《綱目》引《坦仙皆效方》)
3、治男子白濁,女子赤白帶下:莜麥炒焦為末,雞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口三服。(《綱目》引魏元君濟生丹)
4、治咳嗽上氣:蕎麥粉四兩,茶末二錢,生蜜二兩,水一碗,順手攪幹下,飲之,良久下氣不止,即愈。(《儒門事親》)
5、治十水腫喘:生大戟一錢,蕎麥面二錢,水和作餅,炙熟為末。空心茶服,以大小便利為度。(《聖惠方》)
6、治頭風風眼:蕎麥作錢大餅,貼眼四角,以米大艾炷灸之,即效如神。(《綱目》)
7、治盜汗:蕎麥粉早晨作湯圓,空心服,不用油鹽。(《方癥匯要》)
8、治瘡疹病重,肌體潰腐,膿血穢腥:蕎麥粉厚佈席上,令病人輾轉臥之,不數日間,瘡痂自脫,亦無瘢痕。(《寶慶本草折衷》)
9、治癰疽發背,一切腫毒:莜麥面、硫黃各二兩。為末,井華水和作餅曬收。每用一餅,磨水敷之,痛則令不痛,不痛則令痛。(《仁齋直指方》)
10、治腳雞眼:以荸薺汁同蕎麥調敷腳雞眼。三日,雞眼疔即拔出。(《本草撮要》)
11、治蛇盤瘰癧,圍接項上:蕎麥(炒,去殼)、海藻、白僵蠶(炒去絲)等分。為末,白梅浸湯,取肉減半,和丸綠豆大。
每服六七十丸,食後臨臥米飲下,日五服。其毒當從大便泄去。若與淡菜連服尤好。淡菜生於海藻上,亦治此也。忌豆腐、雞、羊、酒、面。(《綱目》)
12、治燙火燒:蕎麥面炒黃色,以井華水調敷。(《奇效良方》)
13、治小腸疝氣:蕎麥仁(炒,去尖)、胡蘆巴(酒浸曬幹)各四兩,小茴香(炒)一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鹽、酒下五十丸。兩月大便出白膿,去根。(《綱目》引《孫天仁集效方》)
蕎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霜降前後種子成熟時收割,打下種子,曬幹。
蕎麥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蓼科蕎麥屬植物蕎麥。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直立,多分枝,光滑,淡綠色或紅褐色,有時生稀疏的乳頭狀突起。葉互生,下部葉有長柄,上部葉近無柄;托葉鞘短筒狀,頂端斜而平截,早落;葉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緣,兩面無毛或僅沿葉脈有毛。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梗長;花淡紅色或白色,密集;花被5深裂,裂片長圓形;雄蕊8,短於花被;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卵形,有三銳棱,長大於寬,頂端漸尖,黃褐色,光滑。花果期7-10月。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生長環境
原產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