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海桐皮

海桐皮

海桐皮別名:釘桐皮,鼓桐皮,丁皮,刺桐皮,刺通,接骨藥,

海桐皮簡介:海桐皮,中藥名。為豆科刺桐屬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喬木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的幹皮或根皮。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腳氣,痛風,皮膚疥癬,濕疹,以及濕熱瀉痢等。

海桐皮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通絡止痛,殺蟲止癢。

主治

1、主要用於風寒濕痹,腰膝酸痛,腳氣,痛風,皮膚疥癬,濕疹,以及濕熱瀉痢等。

2、西醫診為風濕、類風濕關節炎、肩周炎、退行性膝關節炎、骨折後期關節功能障礙屬於風濕、風熱阻絡型,足癬、蕁麻疹、濕疹、皮膚真菌感染屬於風濕在表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或浸酒搽;或研末調敷。

不良反應

有報道大劑量可使膈肌麻痹,血壓短暫下降,心率顯著變慢,延長房室傳導時間,故臨床使用時要多加以註意,並經常監測心電圖。

註意事項

血虛者不宜服。

化學成分

主含刺桐文堿、水蘇堿等多種生物堿,還含黃酮、氨基酸和有機酸等。

藥理作用

1、鎮痛、鎮靜作用:本品莖皮煎劑15g/kg、30g/kg灌服,間隔4h1次,共2次,可明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60g/kg灌服1次還可顯著延長熱板法試驗小鼠痛閾時間,表明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對於小鼠自發活動,40g/kg還可明顯減少運動距離,明顯延長戊巴比妥鈉所致小鼠睡眠時間,表明有明顯鎮靜作用。

2、抗菌作用:海桐皮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許蘭黃癬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對於大鼠離體回腸本品煎劑能顯著拮抗乙酰膽堿所致收縮腸管作用,10mg/ml、20mg/ml濃度抑制率分別為42.9%及71.6%,刺桐皮作用相似。

毒理作用

毒性:本品莖皮煎劑100g/kg灌服於小鼠不引起死亡,腹腔註射LD50測得喬木刺桐莖皮煎劑為26.9±2.8g/kg,刺桐莖皮煎劑為40.5士4.4g/kg。

相關論述

1、《本草經疏》:海桐皮稟木中之陰氣以生,《本經》:味苦,氣平,無毒。然詳其用,味應帶辛,氣薄味厚,陰中陽也。入足太陰、陽明經。二經虛則外邪易入,為霍亂、中惡,辛以散之;濕熱內侵,為疳蠶久痢,苦以泄之;又脾胃主肌肉,濕熱侵淫,則生蟲而為疥癬,苦能殺蟲。平即微寒,濕熱去而疥癬除矣。其主漱齒、洗目赤者,亦取其苦寒殺蟲、辛平散風熱之意耳。李珣以之治腰腳不遂,血脈頑痹、腿膝疼痛之證,其為辛苦之劑無疑矣。

2、《本經逢原》:海桐皮能行經絡,達病所,治風濕腰腳不遂,血脈頑痹,腿膝疼痛,赤白瀉痢,及去風殺蟲,蟲牙風痛,疳蝕疥癬,目赤膚翳。此藥專去風濕,無風濕者勿用。

3、《本草求真》:海桐皮能入肝經血分,祛風除濕,及行經絡,以達病所。用者須審病自外至則可,若風自內成,未可妄用。須隨癥酌治可耳。

海桐皮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中惡霍亂:海桐皮煮汁服之。(《聖濟總錄》)

2、治小兒蛔蟲病:海桐皮1.5-3.0g。研粉開水沖服。

3、治肝硬化腹水:鮮海桐皮30g。燉豬骨服。(2、3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4、治風蟲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聖惠方》)

5、治風癬有蟲:海桐皮、蛇床子等分。為末,以臘豬脂調搽之。(《如宜方》)

6、治時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一兩。切碎,鹽水洗,微炒,用滾湯泡,待溫洗眼。(《本草匯言》)

7、治乳癰初起:刺通15g,紅糖30g。煎水服。(《貴州草藥》)

相關配伍

1、海桐皮配稀薟草:海桐皮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稀薟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長於走竄。兩藥伍用,祛風濕,通血脈,利關節,強筋骨的作用明顯。適用於風濕痹痛,筋骨不利,骨節疼痛,肢體軟弱無力以及半身不遂等。

2、海桐皮配片薑黃:海桐皮祛風通絡,除痹止痛;片薑黃活血行氣,通絡止痛。兩藥相配,祛風除痹止痛的功效顯著。適用於外感風濕所致的腰膝酸痛、肩背疼痛等

3、海桐皮配白術:海桐皮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白術益氣健脾,除濕通絡。兩藥配伍,祛風濕、止痹痛等功效顯著。適用於外感風濕所致的關節疼痛、重著不移等

4、海桐皮配羌活:海桐皮燥濕清熱,祛風通絡,善入血分,其性下降,善除下半身風濕痹痛;羌活功效相似,但善除上半身風濕。兩藥合用,直通上下,共奏祛風止痛,除濕活絡之功。適用於風寒濕痹之關節疼痛。

5、海桐皮配牛膝:海桐皮能通能散,性燥而降,其性向下;牛膝補肝腎而強筋骨通痹且引血下行。二藥合用,善療下肢之疾。適用於風濕閉阻之腰腿疼痛、足攣不易屈伸。

鑒別用藥

1、海桐皮與海風藤:兩藥名稱相近,均為祛風濕藥,都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治風濕痹痛,關節不利等。但海桐皮味苦辛、性平,歸肝經,尤善於除下身風濕,善治下肢關節風濕痹痛、腳氣、痛風;尚能祛風除濕,殺蟲止癢,外用治療疥癬、濕疹、風蟲牙痛等。海風藤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腎經,長於祛風濕、行經絡、和血脈、止疼痛,也為祛風通絡止痛的要藥,用於風寒濕痹、跌打損傷;又能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亦常用治肺寒留飲等。

2、海桐皮與臭梧桐:兩者均為祛風濕清熱藥,功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又都能止癢,用於濕疹瘙癢等。但臭梧桐味辛苦甘、性涼,歸肝經,以祛風濕、通經絡為長,又能涼肝息風,活絡止痛,用於肝陽上亢所致頭暈頭痛等;且味苦性涼,能清熱解毒燥濕,故各種濕熱瘡毒、濕疹臁瘡均可用之。海棡皮味苦辛、性平,歸肝、腎經,性燥而善降下,又走血分,尤善於除下身風濕,尚能祛風殺蟲止癢,外用治療疥癬、濕疹、風蟲牙痛等。

3、海桐皮與蒼耳子:兩者均能祛風除濕殺蟲,有止痛和止癢之功,不論風濕犯及筋骨所致的關節疼痛,還是風濕鬱表所致的疥癩瘡疹瘙癢,都可應用。但海桐皮性平而善除濕,作用偏下,故熱痹及濕熱下註腰腿用之較宜,濕熱瀉痢也可應用。蒼耳子性溫而偏祛風,作用偏上,並有發汗解表、通鼻竅作用,故療寒重之痹證較宜,並常用於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以及鼻淵等。

藥膳食療

海桐皮酒:

1、功效:主治足膝風冷、痹痛不利等癥。

2、原材料:海桐皮、五加皮、獨活、防風、枳殼、杜仲各30g,牛膝、薏苡仁各60g,生地黃250g。

3、做法:上述諸藥切碎用綿紗佈包裹。以白酒2升,春夏浸7日,秋冬27日。

4、用法:每次溫服10-15ml,日服1-2次。

海桐皮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栽後8年左右,即可剝取樹皮,通常於夏、秋季進生。有剝取幹皮、砍枝剝皮和挖根剝皮3種方法。剝後,刮去灰垢,曬幹。

炮制方法

1、海桐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清水浸泡至六七成透,洗凈,悶潤至透,切絲,幹燥。

2、炒海桐皮:取適量滑石粉,置鍋內,用中火炒熱,加入凈海桐皮絲,拌炒至透為度,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

海桐皮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海桐皮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刺桐:呈半圓筒狀或板片狀,兩邊略卷曲,長約40cm,厚0.25-1.5cm,外 表面黃棕色至棕黑色,常有寬窄不等的縱溝紋。老樹皮栓皮較厚,栓皮有時被刮去,未除去栓皮的表面粗糙有黃色皮孔,並散佈有釘刺,或除去釘刺後的圓形疤痕,釘刺長圓錐形,高5-8mm,頂銳尖,基部直徑5-10mm;內表面黃棕色,較平坦,有細密縱網紋。根皮無刺。質堅韌,易縱裂,不易折斷,斷面淺棕色,裂片狀。氣微,味做苦。

2、喬木刺桐:樹皮呈向內卷的橫長條形或平坦的小方塊,厚3-6mm,外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至棕黑色不等,有的顯暗綠色,粗糙;栓皮多脫落,釘刺基部與栓皮界限不明顯;內表面淺黃棕色,平滑,有細縱紋。質堅硬,折斷面黃色,纖維性。氣微,味微苦。以皮薄、帶釘刺者為佳。

飲片性狀

1、海桐皮:為絲片狀,外表面淡棕色或灰棕色,有縱凹紋及黃色皮孔,有的帶釘刺;內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平坦,有細密網紋。切斷面裂片狀,質硬而韌。氣微香,味微苦。

2、炒海桐皮:形如海桐皮,色澤加深,質脆易碎。

海桐皮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刺桐屬植物刺桐、喬木刺桐。

形態特征

1、刺桐:大喬木,高可達20m。樹皮灰棕色,枝淡黃色至土黃色,密被灰色絨毛,具黑色圓錐狀刺,二三年後即脫落。葉互生或簇生於技項;托葉2,線形,長l-1.3cm,早落;3出復葉;小葉闊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10-15cm,頂端小葉寬大於長,先端漸尖而鈍,基部近截形或闊菱形,兩面葉脈均有稀疏毛茸。總狀花序長約15cm,被絨毛;總花梗長7-10cm;花萼佛焰苞狀,長2-3cm,萼口斜裂,由背開裂至基部;花冠碟形,大紅色,旗瓣長5-6cm,翼瓣與龍骨瓣近相等,短於萼;雄藍10,二體,花絲淡紫色,長3-3.5cm,花藥黃色;花柱1,淡綠色,柱頭不分裂,密被紫色軟毛。莢果串珠狀,微彎曲。種子1-8顆,球形,暗紅色。花期3月。

2、喬木刺桐:喬木,高7-8m。樹皮有刺。三出復葉,小葉腎狀扁圓形,長10-20m,寬8-19m,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兩面無毛;小葉柄粗壯。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於總花梗上部;花序軸及花梗無毛;花萼2唇形,無毛;花冠紅色,長達4cm,翼瓣短,長僅為旗瓣的1/4,龍骨瓣菱形,較翼瓣長,均無爪;雄蕊10,5長5短;子房具柄,有黃色毛。莢果梭狀,稍彎,兩端尖,頂端具喙,基部具柄,長約10cm。

分佈區域

1、刺桐:分佈於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酉、四川、貴州、雲南、臺灣等地。

2、喬木刺桐: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浙江、福建、臺灣、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1、刺桐:野生或栽培為行道樹。

2、喬木刺桐:生於山溝或草坡上。

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缺陷候,喜歡陽光,不耐寒。在年平均溫度20.1℃,1月份平均溫度8℃以上,降水量110mm以上的地區均能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扦插繁殖:春季2-3月進行。選1-2年生的健壯枝條,截成長約25cm,具芽3-4個,再按行距12-15cm,株距8-10cm插於苗床,深為插條長的3/5-2/3。插後保持床土濕潤,約30d生根。春季萌芽前定植。田間管理每年追肥2-3次,在萌芽前、夏季和休眠前進行,以氮肥為主,鉀磷肥為輔。

病蟲防治

桔全爪蟎為害葉片,在發生期噴波美0.2-0.3度石硫對劑,或20%雙甲瞇1000倍液,半月1次,連噴數次。在冬季應清潔田間破壞其越冬場所。

姚傢集街記  Qpos  甲申  血水  新長  裡傢頭  盧五橋村  三輔  一號種子  草橋鎮  山陳前  認股權證  正崴路昆開  英文名  陽明灘  甘河街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