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溍 元代儒林四傑之一
来源:74U閱讀網
楊惲簡介:楊惲,西漢傢。字子幼,漢族,西漢華陰(今屬陜西)人,宣帝時曾任左曹,後因告發霍氏(霍光子孫)謀反有功,封平通侯,遷中郎將。神爵元年升為諸吏光祿勛,位列九卿。其父楊敞曾兩任漢宣帝時丞相,其母司馬英是著名史學傢兼文學傢司馬遷的女兒。其文章《報孫會宗書》被後人認為頗有司馬遷的《報任安書》的風格。
楊惲是當時著名的士大夫,他輕財好義,把上千萬財物分給別人。從小在朝中就有很大的名氣。為官之時也能大公無私,奉公守法,不徇私情。據《漢書·楊惲傳》載,楊惲母親司馬英去世後,其父楊敞為之娶一後母,後母無子,楊惲侍之如親娘,孝敬有加。其後,後母去世,留下財產數百萬,臨終前,他的後母叮囑由楊惲繼承,但是後母去世後,楊惲沒有將這筆財產據為己有,而是將後母留下的大筆財產分給她的幾位親戚。父親楊敞去世後,楊惲還從父親那裡繼承500萬的財物,為官清廉,經濟狀況並不很好的楊惲卻將其全部用來救濟那些宗親。
步入仕途的楊惲,目睹朝廷之中貪贓枉法成風。對此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吏視而不見,獨有楊惲同他外祖父一樣,出污泥而不染,鐵骨錚錚,一身正氣,敢於冒死在皇帝面前直諫,大膽進行揭發。他還告發與父親楊敞有深交的朝廷元老重臣霍光的兒子謀反之事。因此,楊惲和另外幾個與他一同告發此事的人都獲取瞭封侯的賞賜,還加官進爵。封平通侯。他出身名門,全傢擔任公卿、兩千石以上的十人(乘朱輪)。任職時候廉潔、公正,整頓吏治,杜絕行賄。
因與太仆"戴長樂"失和,被戴長樂檢舉:"以主上為戲(拿皇帝開玩笑),語近悖逆",漢宣帝就把楊惲下獄,後予釋放,免為庶人。
其後,楊惲傢居治產,以財自慰。"安定"郡太守孫會宗,是楊惲的老朋友,寫信給楊惲,勸他應當閉門思過,不應賓客滿堂,飲酒作樂,楊惲給孫會宗寫瞭回信,這就是《報孫會宗書》。
此信中,有對皇帝的怨恨,有對孫會宗的挖苦,為自己狂放不羈的行為辯解。整封信寫得鋒芒畢露,與其外祖司馬遷《報任安書》桀驁不馴的風格如出一轍。後逢日食,有人上書歸咎於楊惲驕奢不悔過所致。他再次被捕入獄。廷尉按驗時,在他傢中搜出《報孫會宗書》,漢宣帝看後大怒,判以大逆不道罪,就把楊惲腰斬。這是中國歷史上以文字罪人之始!孫會宗也因此被罷官。
楊惲被害是漢宣帝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結果,是皇族、外戚集團打擊、迫害士大夫集團,也是漢朝開始衰敗的轉折。楊惲被害,與他同樣耿直的好友韓延壽、蓋寬饒等也被害。而張敞(張免職主要是因為誅殺絮舜)、韋玄成、楊譚、孫會宗等被免職。
由於司馬遷生前就一直防著《史記》被漢武帝焚毀。他在《報任安書》裡說,《史記》寫完之後,要"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的。司馬遷充分考慮到《史記》的內容有批判性,很有可能被武帝焚毀,就安排瞭一些保護措施。比如說,藏在深山裡,你想燒也找不到,就可以流傳後世;或者讓自己的後人,在一些大都邑裡傳播,把《史記》流入民間,這樣一來,想禁書也不可能禁得徹底———夠小心謹慎的!
《漢書》說,"遷既死後,其書稍出",足見《史記》是在司馬遷身後,才稍微流傳於世。
《史記》才得以廣泛流傳。卻是由於楊惲入仕後的不懈努力。
據《漢書楊敞傳》載:"敞子忠,忠弟惲,惲母,司馬遷女也。惲始讀外祖《太史公記》,頗為《春秋》,以材能稱,好交英俊侏儒。"
司馬遷死後,他的傢人把一部《史記》轉移藏匿在他女兒司馬英傢中。司馬遷有兩個外孫,大的名叫楊忠,小的名叫楊惲。楊惲自幼聰穎好學,他的母親也就是司馬遷的女兒把自己珍藏著的這部《史記》拿出來給他讀。楊惲讀此書,便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瞭,愛不釋手,而且每讀一遍總是熱淚盈眶,扼腕嘆息。在漢宣帝的時候,楊惲被封為平通侯,這個時候他看到當時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這部巨著塵封瞭二十年,也該是重見天日的時候瞭,於是上書漢宣帝,把《史記》獻瞭出來,公開發行,從此天下人才得以共讀這部偉大的史著。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