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癥
来源:74U閱讀網
諾卡菌病
諾卡菌病百科
奴卡菌病是由諾卡菌(又稱奴卡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膿性(偶為肉芽腫性)疾病.奴卡菌屬於放線菌.奴卡菌通過感染皮膚和內臟,引起局部和全身癥狀.
諾卡菌病
諾卡菌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諾卡菌屬共百餘種,廣佈於土壤,大多為需氧菌.多數為腐物寄生性的非病原,不屬於人體正常菌群,故不呈內源性感染.對人致病的主要有3種:星形諾卡菌(N. asteroides )、豚鼠諾卡菌(N.caviae)和巴西諾卡菌(N.brasiliensis ).以星形諾卡菌和巴西諾卡菌多見.後者致病力強,可引起暴發流行.在我國最常見的為星形諾芐菌.本菌屬的共同特征是菌絲纖細,直徑 0.3~0.2m,多彎曲如樹根狀,一般生長到10多小時開始形成隔膜,並斷裂成長度不等的桿狀、杈狀細絲.革蘭染色陽性,胞壁IX型,糖類A型,並含LCN-A類脂和諾卡菌酸,DNA中G C 含量為 60~70mol%.星形諾卡菌菌落表面無白色菌絲;巴西諾卡菌菌落表面有白色菌絲生長.
二、發病機制
病原菌多經外傷進入皮膚或經呼吸道、消化道進入人體,然後局限於某一器官或組織,或經血液循環播散至腦、腎或其他器官.病原菌進入人體後,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中性粒細胞通過溶菌酶和其他陽離子蛋白的作用抑制諾卡菌.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也能制和殺滅本菌.因此當宿主免疫防禦機制削弱時容易引發本病.此外諾卡菌對吞噬細胞呼吸爆發產物有抵抗力,說明吞噬細胞呼吸爆發與諾卡菌病的發病有密切的聯系.
諾卡菌病
諾卡菌病癥狀
奴卡菌侵犯皮膚和內臟,發生局部和全身感染,引起多種臨床表現.
1.肺奴卡菌病
約75%的病例侵犯肺部,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表現為小葉性或大葉性肺炎,以後趨向於慢性病程,可類似肺結核病表現,咳嗽,開始為幹咳,無痰,繼而產生黏膿性痰,也可在痰中帶血;若有空洞形成,可有大量咯血,常伴有發熱,盜汗,胸痛,消瘦,全身不適,體溫在38~40℃之間,累及胸膜可發生胸膜增厚,胸腔積液或膿胸,竇道可以穿透胸壁,也可以伸展到整個腹腔內臟,繼而引起血源播散,胸部X線表現多種多樣,無特異性,如肺段或肺葉浸潤性病變,厚壁空洞,壞死性肺炎,大葉性肺炎,單發或多發性肺膿腫,孤立性或多發性結節,胸腔積液,支氣管胸膜瘺等,亦可表現為肺內粟粒性陰影,但較為少見.
2.腦奴卡菌病
約1/3病例有中樞神經系統受侵犯,多由肺部病灶遷徙而來,少數亦可為原發性,侵犯腦膜引起腦膜炎,侵犯腦實質形成多發性膿腫,亦可以相互融合成大的膿腫,出現腦膜刺激癥狀或腦占位性病變,可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不規則發熱,乏力,抽搐,麻木,偏癱,頸項強直,視力障礙,神志不清,視盤水腫,淤血,外周血白細胞增高等表現.
3.播散性奴卡菌病
常由肺部病變開始血行播散到全身,腎臟是繼腦以後較常見受累的部位,同時可發生心內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肝,脾,腎上腺,胃腸,淋巴結以及肋骨,股骨,椎骨,骨盆和關節亦可受累,而胰腺,甲狀腺,眼,耳,脊髓,垂體,膀胱受累較為少見.
4.皮膚奴卡菌病
常由植物損傷皮膚後引起病原菌侵入而發病,亦可由肺部病變擴展而來,可呈鏈狀排列的皮下結節群出現於臂部,表現為孢子絲菌病樣奴卡菌病,也可表現為膿腫及慢性瘺管或疣狀損害類似皮膚結核,有的病人可發生廣泛的水皰性皮疹,有的病人可發生壞疽性皮膚奴卡菌病,其表現開始為疼痛的皮下結節,表面皮膚潮紅,以後迅速擴展並潰破,潰瘍的邊緣不規則,並向內陷入,潰瘍表面有黏滯的黃白色膿液.
諾卡菌病
諾卡菌病檢查
一、檢查
病原菌檢查:
1、塗片鏡檢取痰、膿液、腦脊液、組織塊等先經消化,再離心集菌即可制片做直接鏡檢.革蘭染色可見細長、彎曲有分支的菌絲,應與結核分枝桿菌相區別.
2、分離培養取材接種於不含抗生素的培養基中,在有氧條件下培養.根據菌落特征,結合生理特征來進行鑒別.
3、血常規檢查可發現中性粒細胞增高,紅細胞總數減少,血色素下降.
4、輔助檢查X線檢查或CT檢查可發現肺腦局部病變.
二、鑒別
皮膚奴卡菌病需要與孢子絲菌病、皮膚結核和放線菌性足菌腫相鑒別.肺部奴卡菌病應註意與各型肺結核、肺部真菌病、細菌性膿腫及腫瘤相鑒別.腦奴卡菌病應與腦部腫瘤、細菌性腦膿腫等腦占位性病變相鑒別.播散性奴卡菌病的鑒別診斷較復雜,關鍵在於警惕本病.鑒別的手段與奴卡菌病的檢查手段差異不大,一方面通過細菌檢查鑒別菌種,如染色檢測時奴卡菌病應用硫酸可脫色,結核分枝桿菌染色時用的乙醇酸可脫色.另一方面是利用影像檢查鑒別,如奴卡菌病膿腫與腫瘤的鑒別.
諾卡菌病預防
防止發生外傷,發現外傷應及時塗擦紫藥水或碘酊對傷口消毒.註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預防病菌感染.早期合理治療可免於播散的發生,聯合協同用藥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