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異常
来源:74U閱讀網
小兒胃結塊癥
小兒胃結塊癥百科
胃結塊癥(bezoarofstomach)又稱胃石癥,指由於攝入某種植物成分或吞入毛發或某些礦物質如碳酸鈣、鋇劑、鉍劑等在胃內凝結而形成的異物,並影響消化功能.
小兒胃結塊癥
小兒胃結塊癥病因
植物球(30%):
植物球是由食入的各種植物種子和纖維素混合構成的,食生柿或黑棗易形成植物球,因生柿和黑棗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與胃酸作用可變成一種黏稠的膠樣物,與食入的過多的植物纖維黏合在一起而成.
毛發球(30%):
毛發球是由長短不一的毛發和植物纖維等構成的,其顏色呈暗綠色或黑色,質堅硬,有惡臭,此病在個別有咬嚼和咽下頭發習慣的女孩易發生.
病理(30%):
小兒在空腹情況下,吞食大量黑棗或柿子,因其含有鞣酸及樹膠,果膠等成分,未成熟柿子中含量可達25%,在胃酸作用下,可凝固沉淀而形成結塊,鞣酸蛋白,樹膠,果膠把柿皮,柿核,植物纖維黏合在一起,在胃內形成胃石,除此之外,吞咽毛發,進食山楂,草莓,生雞蛋,紅豆皮亦有形成胃石的報道,長期服用鈣劑及中藥丸也可形成胃石,新生兒由於喂養含酪蛋白較多的奶粉,有胃糞石的報道,但改用配方奶後已很少見,胃石在胃內形成後,可與食物殘渣積聚,愈積愈大,形成巨大團塊,對胃長期刺激可造成消化不良,或引起潰瘍,或梗阻.
小兒胃結塊癥
小兒胃結塊癥癥狀
胃石癥多見於學齡前兒童,其臨床表現取決於胃石的種類及其所在位置及有無並發癥.
植物性胃石癥病兒多有於近日或發病前幾小時空腹一次吞食大量黑棗,柿子,山楂等歷史,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可有惡心,嘔吐,陣發性上腹部疼痛,食欲減退,便秘等,少數病兒以腹部腫塊就診,查體時可在上腹部觸到形狀不規整質地堅硬的腫塊,可活動,有輕壓痛.
毛發性胃石癥病兒有咬嚼自己頭發的病史,早期可無任何癥狀,或僅為偶然發現胃內異物,晚期可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的癥狀,上腹部隱痛或不適,或有脹滿,有時可出現惡心,嘔吐;胃石長期刺激胃黏膜可發生潰瘍,出現潰瘍病的癥狀,嚴重者可發生嘔血或便血,甚至穿孔發生腹膜炎,病程長者則出現消瘦,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在上腹部能觸到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地堅硬的可活動性腫塊,無壓痛或僅有輕壓痛,巨大胃石可導致幽門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梗阻,另外,這些病兒前額部位往往毛發稀疏.
大量進食柿子後幾小時出現癥狀,上腹不適或疼痛,進食後加重,惡心,嘔吐,嘔吐物為水樣或黏液及食物殘渣,量不多,可有咖啡樣物,但不會有大量嘔血,出血原因為柿石刺激胃黏膜導致胃炎或胃潰瘍所致,還可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反酸,燒心等癥狀.
體檢約有1/3患者在上腹可觸及腫塊,有上腹彌漫性壓痛,胃石(如巨大發團)堵住幽門,可有幽門梗阻的表現,胃石壓迫胃壁,使其壞死穿孔;排入腸道可引起腸梗阻.
小兒胃結塊癥
小兒胃結塊癥檢查
外周血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和中性粒細胞增高,可有血紅蛋白下降,紅細胞減少,血生化檢查水,電解質紊亂時,血鈉,血鉀,血鈣,血磷,血鎂和血pH值均可發生變化;發生腹膜炎者,腹腔穿刺液有白細胞增高等結果.
1.X線檢查
柿石不能透過X線,腹部透視或平片,可發現密度增高影,鋇餐造影可發現充盈缺損,改變體位時,可在胃內移動.
2.B超
可發現胃內有瀦留物,胃石較大者,腹部可探及弧形光帶,邊緣不規則,毛糙,於兩側可見流動的暗區,石塊移動不明顯,胃石較小者,給水後光團隨體位移動.
3.胃鏡檢查
可看到暗褐色可移動的胃石,由活檢鉗取出即可明確診斷.
小兒胃結塊癥預防
加強預防宣傳教育,避免在空腹情況下,吞食大量黑棗或柿子,避免吞咽毛發,生雞蛋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