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流拉肚子正常嗎
来源:74U閱讀網
血栓形成的機制有哪些?
醫生答:在活體的心血管內,血液發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稱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體質塊稱為血栓。與血凝塊不同的是,血栓是在血液流動的狀態下形成的。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流動狀態中由於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因子被激活而發生的異常凝固。目前公認的血栓形成條件是由Virchow提出的三個條件:①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管內皮的損傷,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原因。 內皮細胞的損傷,暴露瞭內皮下的膠原纖維,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Ⅻ,啟動瞭內源性凝血系統。損傷的內皮細胞釋放組織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啟動外源性凝血系統。在觸發凝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粘集,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和纖維連接蛋白粘附,促使血小板彼此粘集成堆,稱為血小板粘集堆。②血流狀態的改變:血流狀態改變主要是血流減慢和血流產生漩渦等改變,有利於血栓形成。 正常血流中由於比重關系,紅細胞和白細胞在血流的中軸流動構成軸流,其外是血小板,最外是一層血漿帶構成邊流。當血流減慢或產生漩渦時血小板可進入邊流,增加瞭血小板與內膜的接觸機會和粘附於內膜的可能性。由於血流減慢和產生漩渦時,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在局部易達到凝血所需的濃度,因此各種原因引起內皮細胞的損傷使內皮下的膠原被暴露於血流,均可激活內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系統。靜脈血栓發生比動脈血栓多4倍,而靜脈血栓常發生於心力衰竭、久病臥床或靜脈曲張患者的靜脈內。原因是靜脈內有靜脈瓣,其內血流不但緩慢,而且出現漩渦,因而靜脈血栓形成常以瓣膜囊為起始點;靜脈不似動脈那樣隨心搏動而舒張,其血流有時甚至可出現短暫的停滯;靜脈壁較薄,容易受壓;血流通過毛細血管到靜脈後,血液的粘性也會有所增加,這些因素都有利於血栓形成。而心臟和動脈內的血流快,不易形成血栓,但在二尖瓣狹窄時的左心房、動脈瘤內或血管分支處血流緩慢及出現渦流時,則易並發血栓形成。③血液凝固性增加: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活性降低,導致血液的高凝狀態。此狀態可見於遺傳性和獲得性疾病。在高凝血遺傳性原因中,最常見為第V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基因突變。獲得性原因可見於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後或產後導致大失血時血液濃縮,血中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它凝血因子(Ⅻ、Ⅶ)的含量增多,以及血中補充大量幼稚的血小板,其粘性增加,易於發生粘集形成血栓。必須強調的是上述血栓形成的條件往往是同時存在的,並常以某一條件為主。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