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養生 > 習慣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牡蠣散

牡蠣散常用名:斂陰止汗,益氣固表,

牡蠣散簡介:牡蠣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固澀劑。具有斂陰止汗,益氣固表之功效。主治體虛自汗、盜汗證。癥見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弱。臨床上用於治療病後、手術後或產後身體虛弱、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肺結核等所致自汗、盜汗屬體虛衛外不固,又復心陽不潛者。

牡蠣散歌訣

牡蠣散內用黃,浮麥麻黃根最易;自汗盜汗心液損,固表斂汗見效奇。

牡蠣散組成

黃芪(去苗土)、麻黃根(洗)、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各30g)。

牡蠣散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為粗散,每服9g,加小麥30g,水煎溫服;亦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加小麥30g,水煎溫服。

2、古代用法:上三味為粗散。每服9g,水一盞半,小麥百餘粒(30g),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

牡蠣散功用

斂陰止汗,益氣固表。

牡蠣散主治

體虛自汗、盜汗證。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弱。

牡蠣散方義

本方證多由氣虛衛外不固,陰傷心陽不潛,日久心氣亦耗所致。《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衛氣不固,則表虛而陰液外泄,故常自汗出;夜屬陰,睡時衛陽入裡,肌表不固,加之汗出過多,心陰不足而陽不潛藏,故汗出夜臥更甚;汗出過多,不但心陰受損,亦使心氣耗傷,故心悸驚惕、短氣煩倦。治宜斂陰止汗,益氣固表。

方中煅牡蠣咸澀微寒,斂陰潛陽,固澀止汗,為君藥。生黃芪味甘微溫,益氣實衛,固表止汗,為臣藥。君臣相配,是為益氣固表、斂陰潛陽的常用組合。麻黃根甘平,功專收斂止汗,為佐藥。小麥甘涼,專入心經,養氣陰,退虛熱,為佐使藥。

牡蠣散配伍特點

合而成方,補斂並用,兼潛心陽,共奏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功,可使氣陰得復,汗出自止。

牡蠣散運用

1、本方為治體虛衛外不固,又復心陽不潛所致自汗、盜汗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汗出,心悸,短氣,舌淡,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2、本方常用於病後、手術後或產後身體虛弱、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肺結核等所致自汗、盜汗屬體虛衛外不固,又復心陽不潛者。

牡蠣散加減化裁

若氣虛明顯者,可加人參、白術以益氣;偏於陰虛者,可加生地、白芍以養陰。自汗應重用黃芪以固表,盜汗可再加豆衣、糯稻根以止汗,療效更佳。

牡蠣散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8:“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

2、方論選錄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4:“夫自汗、盜汗兩端,昔人皆謂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而立論。然汗為心液,心主血,故在內則為血、在外則為汗,不過自汗、盜汗雖有陽虛、陰虛之分,而所以致汗者,無不皆由鬱蒸之火逼之使然。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天地亦必鬱蒸而後有雨。但火有在陰在陽之分,屬虛屬實之異,然二證雖有陰陽,其為衛虛不固則一也。此方用黃芪固衛益氣,以麻黃根領之達表而止汗。牡蠣咸寒,潛其虛陽,斂其津液;麥為心谷,其麩則涼,用以入心,退其虛熱耳。此治衛陽不固,心有虛熱之自汗者也。”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戎傢  太南  深水井  崇道村  心圩  eid  老底  小侯莊  不吃草  機能亢進  沙步  唾液  攻心扼吭  圖片尺寸  國寶鄉  林佈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