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飲食須知
来源:74U閱讀網
麻黃附子細辛湯常用名:麻黃細辛附子湯,助陽解表,
麻黃附子細辛湯簡介: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註解傷寒論》卷六。具有助陽解表之功效。主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無汗惡寒,發熱蜷臥,苔白,脈反沉者。
麻黃附子細辛湯歌訣
麻黃二兩細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始得少陰反發熱,脈沉的證奏奇功。麻黃附子細辛湯組成
麻黃(去節)二兩(6g),細辛二兩(6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麻黃附子細辛湯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一鬥(2000ml),先煮附子,減二升(400ml),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600ml),去滓。溫服一升(200ml),日三服。麻黃附子細辛湯功用
助陽解表。麻黃附子細辛湯主治
素體陽虛,外感風寒,無汗惡寒,發熱蜷臥,苔白,脈反沉者。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義
為主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的方劑,方中麻黃發汗解表,附子溫經助陽,以鼓邪外出,良藥相合,溫散寒邪而恢復陽氣,共為主藥;輔佐細辛外解太陽之表,內散少陰之寒,既能珠麻黃發汗解表,又助附子溫經散寒。三藥合用,補散兼施,可使外感寒邪從表散,又可因護其陽,使裡寒為之散逐,共奏助陽解表之功。麻黃附子細辛湯運用
1、本方主治,既有陽虛之本,又有感寒之標,實乃標本並治之劑。臨床以惡寒甚,發熱輕,無汗蜷臥,脈不浮反沉者為應用要點。
2、本方用於陽虛體質之感冒,陽虛或衰弱小兒稚麻疹,寒人少陰之咳嗽幼肺炎,嗜睡,月經期前後或泄精前後之受寒,大寒犯腎之腦或齒痛,暴啞聲不出之咽痛,寒伏少陰之皮下青色血斑,產後水腫,腎病水腫,陽虛寒凝脈遲緩等;亦可用於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心動過緩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心功能不全、脫疽、陰疽、血管性頭痛、易疲勞癥、發熱、急性喉炎、肺炎、急性腎炎、高血壓病、遺尿癥、尿毒癥、蕁麻疹、帶狀瘡疹、多發性神經炎、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慢性胃炎、黃疸、風濕性炎關節炎、睪丸冷痛、嗜睡、暴盲、暴聾、暴啞、涕淚時出不止等病癥而見本方證者。
麻黃附子細辛湯使用註意
1、見有惡寒蜷臥,下利清谷,手足厥寒等少陰腎陽虛衰,陰寒內盛裡證者禁用。
2、應用本方時,一要掌握麻黃與附子於方中的用量,二要囑咐患者煎煮藥物時當先煎麻黃去上沫。三要懂得臨證據病情加味藥物,如治療關節疼痛當加川芎,當歸、桂枝、白術、桃仁等。
麻黃附子細辛湯重要文獻摘要
1、《傷寒貫珠集》:此寒中少陰之經,而復外連太陽之證,以少陰與太陽為表裡,其氣相通故也。少陰始得本無熱,而外連太陽則反發熱。陽病脈當浮而仍緊,脈不浮而沉,故與附子,細辛專溫少陰之經,麻黃兼發太陽之表,乃少陰溫經散寒,表裡兼治之法也。
2、《傷寒論類方》:附子細辛為少陰溫經之藥,夫人知之。用麻黃者,以其發熱,則邪猶連太陽,未盡入陰,猶可引之外達。不用桂枝而用麻黃者,蓋桂枝表裡通用,亦能溫裡,故陰經諸藥皆用之。麻黃則專於發表,今欲散少陰始入之邪,非麻黃不可,況已有附子以溫少陰之經矣。
3、《傷寒溯源集》曰:麻黃發太陽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溫少陰之裡,以補其命門之真陽;又以細辛之氣溫味辛,專走少陰者,以助其辛溫發散,三者合用,補散兼施,雖發微汗,無損於陽氣矣,故為溫經散寒之神劑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