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養生 > 竅門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敗毒散

敗毒散常用名:散寒祛濕,益氣解表,

敗毒散簡介:敗毒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解表劑。具有散寒祛濕,益氣解表之功效。主治氣虛,外感風寒濕表證。癥見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嘔噦寒熱,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臨床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痢疾、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濕疹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氣虛者。

敗毒散歌訣

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芷桔同;瘟疫傷寒並痢疾,扶正祛邪有其功。

敗毒散組成

柴胡(去苗),前胡(去苗、洗),川芎、枳殼(去瓤,麩炒),羌活(去苗),獨活(去苗),茯苓(去皮),桔梗、人參(去蘆)、甘草三十兩(各900g)

敗毒散用法用量

1、作湯劑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2、上為粗末。每服6克,水一盞,加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

敗毒散功用

散寒祛濕,益氣解表。

敗毒散主治

氣虛,外感風寒濕表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嘔噦寒熱,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敗毒散方義

本方證系正氣素虛,又感風寒濕邪。風寒濕邪襲於肌表,衛陽被遏,正邪交爭,故見憎寒壯熱、無汗;客於肢體、骨節、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頭項強痛、肢體酸痛;風寒犯肺,肺氣鬱而不宣,津液聚而不佈,故咳嗽有痰、鼻塞聲重、胸膈痞悶;舌苔白膩,脈浮按之無力,正是虛人外感風寒兼濕之征。治當散寒祛濕,益氣解表。方中羌活、獨活發散風寒,除濕止痛,羌活長於祛上部風寒濕邪,獨活長於祛下部風寒濕邪,合而用之,為通治一身風寒濕邪的常用組合,共為君藥。川芎行氣活血,並能祛風;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氣,二藥既可助君藥解表逐邪,又可行氣活血加強宣痹止痛之力,俱為臣藥。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殼苦溫,理氣寬中,與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暢通氣機、寬胸利膈的常用組合;前胡化痰以止咳;茯苓滲濕以消痰,皆為佐藥。生薑、薄荷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調和藥性,兼以益氣和中,共為佐使之品。方中人參亦屬佐藥,用之益氣以扶其正,一則助正氣以鼓邪外出,並寓防邪復入之義;二則令全方散中有補,不致耗傷真元。

敗毒散配伍特點

本方以解表為主,佐以益氣,扶正以助祛邪,祛邪而不傷正。

敗毒散運用

1、本方是一首益氣解表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肢體酸痛,無汗,脈浮按之無力為辨證要點。

2、本方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痢疾,過敏性皮炎、濕疹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氣虛者。

敗毒散加減化裁

若正氣未虛,而表寒較甚者,去人參,加荊芥、防風以祛風散寒;氣虛明顯者,可重用人參,或加黃芪以益氣補虛;濕滯肌表經絡,肢體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靈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膿血、裡急後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氣和血止痛。

敗毒散使用註意

方中藥物多為辛溫香燥之品,外感風熱及陰虛外感者,均忌用。若時疫、濕溫、濕熱蘊結腸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參果茶  次級線圈  擦痕  集安市  舊口  陳德志  藏用  第四維  小梗  白音太來  前女友  元江街  暢巖村  蔚藍海岸  通用計算機  李良子鄉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