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養生 > 竅門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附子瀉心湯

附子瀉心湯常用名:瀉心湯,:瀉熱消痞,扶陽固表,

附子瀉心湯簡介:附子瀉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傷寒論講義》瀉熱消痞,扶陽固表之功效。主治陽虛熱結,心下痞悶,惡寒汗出,脈沉者(①《傷寒論》傷寒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②《簡明醫彀》心下痞,惡寒汗出,有陽證仍在,又見脈沉,足冷身重;③《張氏醫通》寒熱不和,脅下痞結;④《類聚方廣義》老人停食,瞀悶昏倒,不省人事心下滿,四肢厥冷,面無血色,額上冷汗,脈伏如絕,其狀仿佛中風者,謂之食鬱食厥)。

附子瀉心湯歌訣

附子瀉心用三黃,寒加熱藥以維陽。痞乃熱邪寒藥治,惡寒加附治相當。大黃附子湯同意,溫藥下之妙異常。

附子瀉心湯組成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附子一兩(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附子瀉心湯用法用量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三升漬之,須臾,絞去滓,納附子汁,分二次溫服。

附子瀉心湯功用

《傷寒論講義》:瀉熱消痞,扶陽固表。

附子瀉心湯主治

陽虛熱結,心下痞悶,惡寒汗出,脈沉者(①《傷寒論》:傷寒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②《簡明醫彀》:心下痞,惡寒汗出,有陽證仍在,又見脈沉,足冷身重;③《張氏醫通》:寒熱不和,脅下痞結;④《類聚方廣義》:老人停食,瞀悶昏倒,不省人事心下滿,四肢厥冷,面無血色,額上冷汗,脈伏如絕,其狀仿佛中風者,謂之食鬱食厥)。

附子瀉心湯方義

本方即大黃黃連瀉心湯加附子而成,為寒溫並用,補瀉兼施之劑。方以芩連大黃苦寒清瀉陽明胃腸之熱痞,附子辛熱,扶陽固表以止汗,名附子瀉心湯者,強調扶陽固表之重要耳。是以本方為治熱痞兼表陽虛者。

附子瀉心湯運用

1.消化系統:凡熱邪內結,而兼陽虛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胃腸潰瘍病、腸炎、慢性痢疾、復發性口腔潰瘍、沙門菌感染癥、習慣性便秘;2.循環系統:高血壓、腦血管溢外者;3.泌尿系統:慢性腎功衰竭、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腎小動脈硬化癥、多囊腎、痛風性腎病、狼瘡性腎炎、氮質血癥等;4.其他:血管神經性頭痛、慢性胃炎、口腔潰瘍、牙痛、肝性血卟啉病、齒衄、多發性毛囊炎等。

附子瀉心湯重要文獻摘要

《傷寒論》:“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納附子汁,分溫再服。”

附子瀉心湯各傢論述

①《古方選註》:用三黃徹三焦而瀉熱,即用附子徹上下以溫經。三黃用麻沸湯漬,附子別煮汁,是取三黃之氣輕,附子之力重,其義仍在乎救亡陽也。

②《傷寒貫珠集》:按此證,邪熱有餘而正陽不足,設治邪而遺正,則惡寒益甚,若補陽而遺熱,則痞滿愈增。此方寒熱補瀉並投互治,誠不得已之苦心,然使無法以制之,鮮不混而無功矣。方以麻沸湯漬寒藥,別煮附子取汁,合和與服,則寒熱異其氣,生熟異其性,藥雖同行,而功則各奏,乃先聖之妙用也。

③《傷寒論譯釋》:此湯治上熱下寒之證,確乎有理,三黃略浸即絞去滓,但取輕清之氣,以去上焦之熱,附子煮取濃汁,以治下焦之寒,是上用涼而下用溫,上行瀉而下行補,瀉其輕而補其重,制度之妙,全在神明運用之中,是必陽熱結於上,陰寒結於下用之,乃為的對。若陰氣上逆之痞證,不可用也。

網友評論

條評論

丙烯酸酯  數目  達達  置諸高閣  顫栗汪洋  母女倆  評劇  一裡村  仲聯村  還有一個  楊國忠  人造石  艾小青  型材  川展路  彭三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