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白花蛇

白花蛇

白花蛇別名:

白花蛇簡介:白花蛇,中藥名。為眼鏡蛇科動物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幹燥體。具有散氣軟堅,消炎退腫,凈血祛毒,祛濕健肌,恢復膚色的功效。主治各種良性和惡性腫瘤,淋巴結核,各種頑固性皮膚病如惡瘡,濕疹,麻風,風濕性關節炎,手足麻木,白癜風。

白花蛇功效作用

功能

散氣軟堅,消炎退腫,凈血祛毒,祛濕健肌,恢復膚色。

主治

各種良性和惡性腫瘤,淋巴結核,各種頑固性皮膚病如惡瘡,濕疹,麻風,風濕性關節炎,手足麻木,白癜風。

用法用量

1、內服:1-2g。

2、外用:適量。可入蜜膏、小丸劑、散劑等;可入軟膏、浸劑等制劑。

化學成分

主含蛋白質、脂肪及鳥嘌呤核糖苷,頭部毒腺中含強烈的神經性毒,為小分子蛋白質,並含有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

藥理作用

本品蛇毒為劇烈的神經毒。與蝮蛇等中毒嚴重癥狀不同,被白花蛇咬傷後,局部僅出現麻木,感覺不大,早期患者常不註意。一旦神經癥狀發作,嚴重病例即發生呼吸麻痹,若搶救不當,易造成死亡。呼吸麻痹的原因,一般認為外周箭毒樣作用,其作用發生較慢,恢復也慢或難以恢復。其中的另一種蛇毒與箭毒不同,作用於突觸前部位,抑制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的功能。銀環蛇毒不但對呼吸肌、神經系統、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對胃腸道功能的抑制也很明顯,可致腸麻痹。在引起呼吸麻痹前一般不導致心力衰竭或休克,但危重病例也可出現較嚴重的心肌損壞。

白花蛇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兩季捕捉幼蛇;如人工飼養則取卵孵化後1-2星期的小蛇,剖腹取出內臟,抹凈血跡,用乙醇浸泡處理後,以頭為中心盤成圓盤狀,用竹簽橫穿固定,曬幹或烘幹。

商品加工和市場中銷售的規格以小為好,稱小白花蛇。小蛇出生7天左右進行加工,規格最好。7天以前加工的表皮光澤較差,如至半月者則稍嫌大些。加工時將小蛇放入盛酒的容器中,待死後取出,用小刀剖開腹部,去五臟洗凈,再用酒浸1天,曬至半幹盤成圓盤,頭在內,尾在外,頭略翹起,尾根末部夾在蛇口內,用竹枝兩條,交叉插入蛇身,以保其圓盤形狀,曬至幹。藏於通風幹燥處,註意防蟲蛀。大白花蛇一般為野蛇,常在4-8月捕捉後,剖開腹部,取出內臟,用竹片撐開,以火烘幹。

白花蛇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大白花蛇:幹燥蛇體呈圓盤形,頭在中央,盤徑15-25cm,蛇身直徑1.5-3cm。頭呈卵狀矩圓形而扁,鼻尖向上,眼小,口較寬大,尾細、常納口內,上顎有毒牙,每側各1枚。背部黑褐色,密被菱形(六角形)鱗片,每隔3-4鱗有約一鱗寬的白色橫紋(銀環),體部一般具35-45環,尾部9-16環,環紋明顯。腹部黃白色,而稍具灰黑色小斑點,有時尾下部黑點左右連成環狀,體鱗光滑,呈菱形,通身為15行。氣微腥,味微咸。

2、小白花蛇:幹燥蛇體小,亦卷成圓盤形,頭在中央,尾細納入口內,盤徑2.5-4cm,蛇身直徑3-4mm,餘與大白花蛇一致。

白花蛇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眼鏡蛇科動物銀環蛇。

形態特征

成蛇全長1-1.6m,頭較小,尾細長而尖,吻鱗寬大於高,鼻間鱗寬約為長的1.5倍,前額鱗寬大於長,長為鼻間鱗長的2倍,額鱗長稍大於寬,眼上鱗的長約和前額鱗的長相等;顱頂鱗長約為額鱗與前額鱗之和。鼻孔橢圓形,開口於兩鼻鱗之間。眼前鱗1片,眼後鱗2片,無頰鱗。前顳鱗1-2片。上唇鱗7片,第3、4兩片入眼;上唇鱗與上唇片等,前4片前額鱗相接。體鱗光滑15行,背部中央的一行鱗片特別大,呈六角形。腹鱗198-218片,肛鱗單一,尾下鱗單行,40-53片。體鱗黑色,每隔3或3鱗半有約1鱗左右的白色環帶斑紋,體部有35-45環,尾部9-16環。腹部白色,略有灰黑色小斑點。

分佈區域

我國主產於廣東、廣西,並有養殖,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等地也有分佈。

冰激凌  東北方向  木紮提  愛輝區  駱傢壩  上黃柏  一傢人  鬥雞走馬  執行程序  要去  王子與公主  李歌濤  死細胞  禮包  在獄中  有溫度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