椬梧
来源:74U閱讀網
虎刺別名:伏牛花,繡花針,黃腳雞,千金刺,鵝嘴花根,黃雞蘭,千口針,針上葉,土雞爪黃連,貓兒刺,小黃連,倒翻針,老鼠刺,兩面針,細花針,鳥不踏,泥串珠,牛角刺,
虎刺簡介:虎刺,中藥材名。為茜草科虎刺屬植物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f.的全草或根。具有祛風利濕,活血消腫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痰飲咳嗽,肺癰,黃疸,水腫,痞塊,婦女經閉,小兒疳積,蕁麻疹,跌打損傷,燙傷。
虎刺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利濕,活血消腫。主治
風濕痹痛,痰飲咳嗽,肺癰,黃疸,水腫,痞塊,婦女經閉,小兒疳積,蕁麻疹,跌打損傷,燙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搗敷;或搗汁外塗;或研末調敷。化學成分
虎刺根含醌類成分:5-羥基-1,2-亞甲二氧基蒽醌,虎刺醛,羥基虎刺醇,虎刺醇,1-羥基-2-羥甲基蒽醌,1,4二甲氧基-2α-羥基蒽醌,1,3-二羥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異茜草素,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1-甲氧基-2-羥基蒽醌,1,4-二羥基-2-甲基蒽醌。
相關論述
1、《湖南藥物志》:祛風散寒,行血活血,清熱解毒,退骨蒸熱,壯筋骨。主治骨中冷痛,痛痹,癱瘓,手足不舉,風濕寒痰作痛,石疽,婦人閉經,骨蒸牙痛。
2、《江西草藥》:祛風利濕,散瘀消腫。
3、《福建藥物志》:根健脾益腎,化痰止咳。主治咳嗽,肺癰,肺結核潮熱,百日咳,眩暈黃疽,肝牌腫大,胃脘痛,水腫,勞倦乏力,風濕關節痛,遺精,小兒疳積,產後風痛,白帶,月經不調。
虎刺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黃疸:虎刺鮮根30g,茵陳10g,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2、治脾虛浮腫:繡花針幹根30g,毛天仙果幹根60g,陳皮1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3、治黃腫:虎刺根30g(或連莖葉用45g),野南瓜根30g,豬腰子1對。水燉去渣,兌黃酒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治痞塊(肝牌腫大):繡花針根30g,甘蔗根21g,水煎,2次分服。(《江西民間草藥》)
5、治月經不調,閉經:虎刺根9g,天青地白、長梗南五味子藤各6g,梵天花根15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6、治小兒疳積:繡花針鮮根、茅莓幹根,醉魚草幹根各6-9g,水煎或加瘦豬肉同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蕁麻疹:虎刺鮮根6-90g,水煎,沖黃酒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8、治火眼紅痛:虎刺根浸水加冰片少許,用新毛筆蘸點。
9、治牙痛:虎刺根或全草9-15g,水煎30分鐘入雞蛋2枚,待蛋熟,食蛋與湯。(9、10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虎刺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切碎曬幹。虎刺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多已切成短段。根較粗大,有的縊縮成連珠狀,肉質,長短不一,側根較細;表面棕褐色,灰褐色或灰白色,有細縱皺紋,皮部常斷裂,露出木部,木部細小,有細縱紋,斷面類白色。莖圓柱形,表面灰褐色,有縱皺紋:質硬,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皮部薄,木部灰白色,有髓。小枝葉陵有成對堅硬的細針剩。葉對生,革質,多卷曲,展平後呈卵形或橢圓形,先端短尖,基部圓形,全緣,有時可見背脈具疏毛;葉柄短,花黃白色。氣微,味微苦,甘。虎刺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茜草科虎刺屬植物虎刺。形態特征
常綠有刺灌木,高30-70cm,根粗大分枝,或縊縮成念珠狀,根皮淡黃色。莖二杈分枝,枝條細,灰白色,被短硬毛;有硬直刺,長1-2cm,常對生於葉柄間。葉對生;有短柄;托葉生於葉柄間,小而有三突尖,早落;葉卵形或闊橢圓形,長1-2.5cm,常一對較大,而鄰節一對較小,先端銳尖,基部圓形,表面有光澤,下面有時有毛;革質;全緣。花小,白色,1-2朵生於葉腋;萼筒倒卵形,宿存,裂片小;花冠漏鬥狀,長約10mm,喉部有長毛,先端4裂:雄蕊4,花藥稍伸出;柱頭4裂。核果近球形,直徑約5mm,鮮紅色,有4個堅硬的分核花期4-5月,果期11-12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生長環境
生於陰山坡竹林下或溪谷兩旁的灌木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