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
来源:74U閱讀網
糯稻根須別名:稻根須,糯谷根,糯稻草根,
糯稻根須簡介:糯稻根須,中藥名。為禾本科糯屬植物糯稻 Oryza sativa l.var.glutinosa Matsum的根莖及根。具有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虛熱的功效。主治各種虛汗兼有口渴、病後陰虛口渴,虛熱不退及骨蒸潮熱等。
糯稻根須功效作用
功能
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虛熱。主治
1、主要用於各種虛汗兼有口渴、病後陰虛口渴,虛熱不退及骨蒸潮熱等。
2、西醫診為多汗、盜汗等證屬久病體虛,正氣不固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60-120g。以鮮品為佳。糯稻根須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絲蟲病(乳糜尿):糯稻根250-500g,可酌加紅棗。水煎服。(《中草藥學》)
2、治肝炎:糯稻根、紫參各62g。加糖適量煎服。(《中草藥學》)
3、治療腎病綜合征:生地黃、糯稻根須、川芎、黃芪、水蛭等組成益腎湯,治療腎病綜合征有效。
4、治療乙肝後肝硬化:糯稻根須、黃花敗醬草、半枝蓮、紅車前草根、石斛、半邊蓮等藥內服,同時將糯稻根須(燒灰)、芭蕉根、矮桃草、川牛膝(均用鮮品)煎汁擦洗身體,治療晚期肝硬化重度腹水,水濕蘊留於肌膚者有效。
相關配伍
1、糯稻根須配黃芪:糯稻根須甘平,功專固表止汗,退虛熱;黃芪甘溫,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兩藥伍用,一方面能益衛固表,同時又兼能利水消腫。適用於水腫見肌表不固,表虛自汗等。
2、糯稻根須配大棗:糯稻根須味甘性平,主人心經,能養心陰,斂心液,故有較好的固表止汗之功,同時還可益胃生津;大棗甘溫,藥性平和,入脾胃善補中益氣,化生營血。兩藥伍用,既能補氣固表止汗,又能化生營陰,充盈血脈,使因汗出過多而損失的津液得以補充。適用於治療虛汗等。
鑒別用藥
浮小麥與糯稻根須:二藥均具有斂汗除蒸的作用,用於自汗、盜汗和骨蒸勞熱。但浮小麥甘涼,能斂虛汗,並有益氣養心作用,可用於自汗、盜汗。浮小麥還有益氣陰及除熱作用,可用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等。糯稻根須能止虛汗,用於自汗、盜汗;還能退虛熱,並兼有益胃生津作用,可用於病後陰虛口渴,虛熱不退及骨蒸潮熱等。相關藥品
虛汗停顆粒。
糯稻根須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兩季,糯稻收割後,挖取根莖及須根,除去殘莖,曬幹。糯稻根須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糯稻根須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體集結成疏松的團狀,上端有分離的殘莖,圓柱形,中空,長2.5-6.5cm,外包數層灰白色或黃白色的葉鞘;下端簇生多根須根。須根細長而彎曲,直徑1mm,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表皮脫落後顯白色,略具縱皺紋。體輕,質軟,氣微,味淡。
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糯稻根須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禾本科糯屬植物糯稻。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m左右。稈直立,圓柱狀。葉鞘與節間等長,下部者長過節間;葉舌膜質而較硬,狹長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葉片扁平披針形,長25-60cm,寬5-15mm,幼時具明顯葉耳。圓錐花序疏松,穎片常粗糙;小穗長圓形,通常帶褐紫色;退化外稃錐刺狀,能育外稃具5脈,被細毛,有芒或無芒;內程3脈,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雄蕊6;花柱2,柱頭帚刷狀,自小花兩側伸出。穎果平滑,粒飽滿,稍圓,色較白,煮熟後黏性較大。花、果期7-8月。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道地產區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生長環境
稻是亞洲熱帶廣泛種植的重要谷物,我國南方為主要產稻區,北方各省均有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