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
来源:74U閱讀網
幹地黃別名:生地黃,原生地,幹生地,
幹地黃簡介:幹地黃,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glutinosa(Gaertn.)Libosch.exFisch.etMey.的塊根。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
幹地黃功效作用
功能
滋陰清熱,涼血補血。主治
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亦可熬膏或入丸、散;或浸潤後搗絞汁飲。外用:適量,搗敷。
註意事項
脾虛泄瀉、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化學成分
幹地黃中含多種甙類,其中主含環烯醚萜及其甙類,已分離得到:益母草甙即是筋骨草醇,桃葉珊瑚甙,梓醇,地黃甙A、B、C、D,美利妥雙甙,地黃素A、B、C、D,洋丁香酚甙,異洋丁香酚甙,美利妥單甙,地黃氯化臭蟻醛甙,都桷子甙,筋骨草甙,6-O-E-阿魏酰筋骨草醇,焦地黃素D、E,焦地黃內酯,6,8-二羥基草蓯蓉內酯,梓醇甙元,梓醇甙元-α-L-呋喃阿拉伯糖甙即焦地黃甙A,格拉多甙,米歐波羅甙元等。還含紫羅蘭酮甙:地黃紫羅蘭甙A、B、C;單萜甙:地黃苦甙;苯乙醇糖甙:洋地黃葉甙C,焦地黃苯乙醇甙A1、B1;苯丙醇糖甙:海膽甙,肉蓯蓉甙A、F。另含一種番杏,也含有腦甙脂B1-b,其結構為1-O-β-D-吡喃葡萄糖基-2-N-2′-羥棕櫚酰基-4反,8順-鞘氨二烯醇。又含糖類,其組分和鮮地黃中的相同,但水蘇糖的含量已降至32.1%而單糖的含量顯著增高;所含氨基酸的含量約較鮮地黃的低。又含葡萄糖胺,磷酸以及錳、鐵、銅、鎂、鋁、硼、鍶、鋅等十餘種無機元素。又從石油醚提取物中分離得到19種有機酸:苯甲酸,辛酸,苯乙酸,壬酸,癸酸,桂皮酸,3-甲氧基-4-羥基苯甲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碳酸,棕櫚油酸,棕櫚酸,十七碳酸,亞油酸,硬脂酸,十九碳酸,花生酸,二十一碳酸,山崳酸,其中亞油酸的含量最高,大於40%,其次為棕櫚酸27%。另含琥珀酸,β-谷甾醇,胡蘿卜甙,5-羥甲基糠醛,1-(4-甲基-2-呋喃基)-2-(5-甲基-5-乙烯基-2-四氫呋喃基)-1-丙酮,4-(1β,2α,5-三羥基-2β,6,6-三甲基環己基)-3-丁烯-2-酮,5-(1β,2α-二羥基-2β-甲基-2-O-β-D-吡喃異鼠李糖基-6β-羥甲基)環己基-3-甲基-2,4-戊二烯酸等成分以及腺甙,微量元素等。
藥理作用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幹地黃水提取物5g/kg灌胃,連續5d,使小鼠外周血液T淋巴細胞顯著增加,幹地黃醇提取物明顯促進抗綿羊紅細胞(SRBC)抗體-溶血素生成,減少外周血液T淋巴細胞。幹地黃水煎劑12.5g/kg、25g/kg灌胃,連續7d,對體外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HCSS)作用下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M(Φ)EA與YC花環率不僅未見下降,大多反而超過給藥前的正常水平。地黃對HCSS作用下的小鼠腹腔M(Φ)Fc·C3b受體具有保護作用。
2、抑瘤作用:從幹地黃中提取分離的地黃多糖b(RPS-b)腹腔註射或灌胃給藥可抑制小鼠實體瘤S180的的生長,腹腔註射對Lewis肺癌、B16黑素瘤和H22肝癌亦有效,最適有效劑量在20mg·kg-1,體外實驗證明,RPS-b對S180和HL60細胞生長均無明顯的直接細胞毒作用,RPS-b在發揮抑瘤作用的過程中,能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臟T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並較長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也能部分阻礙瘤株對脾臟天然殺傷細胞(NK)活力的抑制作用,說明RPS-b是一種免疫抑瘤的活性成分,其抑瘤作用是依賴於機體防禦系統而間接產生的,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是其作用的重要機制。
3、抗炎作用:用地黃煎劑灌胃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和蛋清性關節炎均有明顯的對抗作用,並能抑制松節油皮下註射引起的肉芽腫和組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采用小鼠腹膜炎、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方法觀察瞭懷慶地黃的水、醇、醚提取液的抗炎作用,發現地黃水提取液對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膜炎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蛋清所致急性炎癥也有抗炎作用,而地黃的醇及醚提取液無抗炎作用。亦有報道,大鼠每日灌服地黃水煎液或醇提液10g/kg,連續5d,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4、降血糖作用:取正常小鼠與鏈脲佐菌誘發的糖尿病小鼠,腹腔註射地黃100mg/kg,6h後,測定血糖降低率,正常小鼠為36%,糖尿病小鼠為55%。表明地黃具有明顯的降糖作用,特別對糖尿病小鼠,降糖率更明顯。地黃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傢兔口服後,可使血糖下降。地黃中苯乙醇糖甙能抑制酶活性,醛糖還原酶(AR)抑制劑能用於治療糖尿病綜合征。
5、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1%地黃醇浸膏對離體蛙心呈明顯的強心作用,對衰竭的心臟更為顯著,高濃度時則抑制心臟。地黃醇提物0.33%濃度灌註兔心,心率雖有減慢,但冠脈流量卻增加。采用86Rb進行實驗,也證明地黃水煎浸膏劑20g/kg腹腔註射有明顯的增加小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作用。靜註地黃水煎浸膏劑或醇浸劑0.8g/kg對麻醉犬均有降壓作用,且重復給藥有明顯的快速耐受現象。懷地黃水、醇、醚提取液分別給大鼠腹腔註射,用頸總動脈直接測血法,觀察對血壓的影響,結果表明,水提取液對急性實驗性高血壓有明顯降壓作用,而醇、醚提取物對高血壓無明顯影響,對寒冷(室溫23℃)情況下的血壓則有穩定作用。
6、對骨髓造血系統的影響:采用外源性脾結節法測定地黃多糖對小鼠骨髓造血幹細胞增殖量的作用,結果表明,腹腔註射地黃多糖每日20mg·kg-1,共3d,可明顯增加其脾結節數。腹腔註射地黃多糖每日20mg·kg-1連續5-7d,可明顯提高小鼠骨髓粒單系祖細胞集落形成單位產率。地黃多糖對環磷酰胺作用後小鼠骨髓粒系祖細胞有促進其恢復作用,並對放射損傷有一定的保護和促進恢復作用。
7、抗真菌作用:地黃水浸液有試管內對須瘡癬菌、石膏樣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等多種真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8、其他作用:口服地黃水煎浸膏劑、醇浸劑或腹腔註射10g/kg均能對戊巴比妥鈉的催眠效應產生協同作用,地黃煎劑或醇浸劑20g/kg腹腔註射,對小鼠減壓缺氧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大鼠每日腹腔註射100%地黃註射液1ml/隻,連續6d,能使接受60Co照射所致的血小板傷害減輕,回升加快,地黃煎劑對小鼠實驗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有保護作用,能防止肝糖原減少。地黃水浸液給雄幼大鼠每日灌服用量按體重相當於人的10倍,連續4星期,可降低血中睪丸酮含量。地黃可增強小鼠血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
毒理作用
地黃水煎浸膏劑和醇浸劑給小鼠灌胃,每日60g/kg,連續3d,觀察1星期,未見動物死亡及不良反應。大鼠每日灌服1次地黃水煎劑或醇浸劑18g/kg,觀察15d,未發現動物行為、體重、血中非蛋白氮、丙氨酸轉氨酶值有何明顯的改變;肝、腎組織也未見明顯的病變。
相關論述
1、《本經》:“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久服輕身不老。”
2、《別錄》:“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
3、《藥性論》:“補虛損,溫中下氣,通血脈。久服變白延年。治產後腹痛,主吐血不止。”
4,《四聲本草》:“黑髭發。”
5、《日華子》:“助心膽氣,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劣,心肺損,吐血,鼻衄,婦人崩中血暈,助筋骨,長志。”
6、《本草經疏》:“補腎傢之要藥,益陰血之上品。”
7、《本草從新》:“養陰退陽,涼血生血。治血虛發熱,常覺饑餒,五心煩熱,倦怠嗜臥,胸膈痞悶。調經安胎,利大小便。”
8、《藥性切用》:“瀉血中之熱,均無滋陰益血之功,瘡瘍痘疹並宜之。”
幹地黃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陽明溫病,無上焦證,數日不大便,當下之,若其人陰素虛,不可用承氣者:元參一兩,麥冬(連心)八錢,細生地八錢。水八杯,煎取三杯,口幹則與飲令盡。不便,再作服。(《溫病條辨》增液湯)
2、治溫毒發斑大疫難救:生地黃半斤(切碎),好豆豉斤,豬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減一,絞去滓,末雄黃、麝香如豆大者內中攪和,盡服之。毒從皮中出,即愈。(《肘後方黑膏)
3、治鼻衄及膈上盛熱:幹地黃、龍腦、薄荷等分為末,冷水調下。(《孫兆方》)
4、治衄血往來久不愈者: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日三服。(《赤水玄珠》地黃飲)
5、治腸風臟毒,下血鮮紅:生地黃、黃柏(炒)各一斤。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空心食前米飲下八九十丸。(《赤水玄珠》柏黃丸)
6、治血熱尿血:生地二錢,黃芩(炒)五錢,阿膠(炒)、側柏葉(炒)各一錢。上水煎,食前服。(《赤水玄珠》生地黃散)
7、治小兒心熱,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皆心熱也,心氣熱則心胸亦熱,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生地黃、生甘草、木通各等分。同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七片,同煎至五分,食後溫服。(《小兒藥證直決》導赤散)
8、治妊娠漏胎下血:幹薑(炮)一兩,幹地黃(切,焙)六兩。上二味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張氏醫通》幹薑地黃散)
9、治產後惡露不盡,腹內㽲痛:生幹地黃、當歸並略炒,各一兩,生薑細切如蠅頭大,新瓦炒令焦黑半兩。上為細末,薑、酒各調二錢服。(《雲歧子保命集》地黃散)
10、療血瘕:生幹地黃一兩,烏賊骨二兩。上為末,空心溫酒調下七服。(《普濟方》地黃散)
幹地黃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10-11月采挖鮮地黃後隨即用無煙火烘炕,註意控制火力,要先大後小,炕時每日要翻動1-2次,當塊根變軟、外皮變硬、裡面變黑即可取出,堆放1-2d,使其回潮後,再炕至幹即成。
炮制方法
1、幹地黃: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殘莖,洗凈,大小分開,悶潤,切厚片,幹燥,篩去灰屑。
2、炒地黃:取幹地黃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取出放涼。
3、生地黃炭:取幹地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發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噴淋清水少許,再炒至水氣逸盡,置適宜容器內,密蓋,滅盡火星,取出,晾幹涼透。
幹地黃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生地黃炭散熱防復燃。
幹地黃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呈不規則團塊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長6-12cm,直徑3-6cm,有的細長條狀,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韌,斷面灰黑色、棕黑色或烏黑色,微有光澤,具粘性。氣微,味微甜。
以塊大、體重,斷面烏黑油潤、味甘者為佳。
幹地黃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玄參科地黃屬地黃。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被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質,呈塊狀,圓柱形或紡錘形。莖直立,單一或基部分生數枝。基生葉成叢,葉片倒卵狀披針形,長3-10cm,寬1.5-4cm,先端鈍,基部漸窄,下延成長葉柄,葉面多皺,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莖生葉較小。花莖直立,被毛,於莖上部呈總狀花序;苞片葉狀,發達或退化;花萼鐘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脈10條;花冠寬筒狀,稍彎曲,長3-4cm,外面暗紫色,裡面雜以黃色,有明顯紫紋,先端5淺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強,花藥基部叉開;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後變1室,花柱1,柱頭膨大。蒴果卵形或長卵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外為宿存花萼所包。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5-6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道地產區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以河南溫縣、博愛、孟縣等地產量大、質量佳銷全國,並出口。生長環境
主要為栽培,亦野生於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生長見習
喜溫暖氣候,較耐寒,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中性或微堿性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二合土,肥沃的粘土也能栽種。忌連作。前作宜選禾本科作物,不宜選曾種植過棉、芝麻、豆類、瓜類等的土地,否則病害嚴重。繁殖方式
根莖繁殖為主。種子繁殖多在培育新品種時應用。栽培技術
根莖繁殖:種用根莖來源於倒栽法、窖藏及春地黃露地越冬等,但以倒栽法的地黃種產量高、質量好。具體方法是7-8月在當年春季栽種的良種地黃地內,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根莖,挖起折成4-5cm短節,稍風幹後,按行距10-30cm,株距5-10cm,重新種到一塊充分施足底肥的地裡,適當除草,追肥,雨後註意排水,第2年春季隨挖隨栽。栽種地黃一般在日平均溫度為18-21℃時最好。如北京在4月上、中旬,重慶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河南早春地黃在4月上、中旬;晚地黃(或麥茬地黃),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栽種時在壟或畦上開溝,溝距33cm,每隔15-20cm,放種栽一節,覆土3-4cm,壓實表土後澆水。每壟種2行,每畦3-4行,苗出齊後,選陰雨天補苗,栽後1月左右勻苗,每穴留1株健苗,封行前,淺薅2-3次,並鏟去陸續生出的多餘苗。病蟲防治
1、斑枯病可選抗病品種,清潔園地,發病初期用倍量式波爾多液噴霧。還有地黃枯萎病、大豆胞囊線蟲、輪紋病等為害。2、蟲害有棉紅蜘蛛,發生期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防治。蛺蝶,在其幼齡期用敵百蟲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