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周角化病
来源:74U閱讀網
真菌中毒癥
真菌中毒癥百科
真菌在環境中大量存在,分佈廣泛,糧食、食品,飼料等常被污染,其中有些菌株能產生真菌毒素(真菌的有毒代謝產物),很多種毒素具有毒性,致癌性、致突變性和致畸毒性.攝入後可引起人或傢畜的急性或慢性真菌中毒癥(mycotoxicosis).一般來說,急性真菌性食物中毒潛伏期短,先有胃腸道癥狀,如上腹不適、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厭食、偶有腹瀉等(鐮刀黴菌中毒較突出).
真菌中毒癥
真菌中毒癥病因
病因:
主要是谷物、油料或植物儲存過程中生黴,未經適當處理即作食料,或是已做好的食物放久發黴變質誤食引起,也有的是在制作發酵食品時被有毒真菌污染或誤用有毒真菌株.發黴的花生、玉米、大米、小麥、大豆、小米、植物秧秸和黑斑白薯是引起真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食料.常見的真菌有:曲黴菌,如黃曲黴菌、棒曲黴菌、米曲黴菌、赭曲黴菌;青黴菌,如毒青黴菌、桔青黴菌、島青黴菌、純綠青黴菌;鐮刀黴菌,如半裸鐮刀黴菌,赤黴菌;黑斑病菌,如黑色葡萄穗狀黴菌等.真菌中毒是因真菌毒素引起,由於大多數真菌毒素不被通常高溫破壞,所以真菌污染的食物雖經高溫蒸煮,食後仍可中毒.
真菌中毒癥
真菌中毒癥癥狀
發現許多真菌毒素可促發某些腫瘤,最突出的是肝癌;此外與膽管,食管,胃,腸,肺,腎等臟器的腫瘤及皮下肉瘤等的發生和發展亦有重要聯系,根據近20餘年來肝癌高發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似乎支持黃曲黴毒素的致癌作用,但尚需進一步研究,此外,在動物實驗中,某些真菌毒素還可引起急性嘔吐,腎臟病變,肝硬化,多發性神經炎,雌激素亢進癥,脫毛,骨髓抑制(引起貧血及白細胞缺乏癥)等,有的還有致畸胎作用.
臨床表現:
一般來說,急性真菌性食物中毒潛伏期短,先有胃腸道癥狀,如上腹不適、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厭食、偶有腹瀉等(鐮刀黴菌中毒較突出).以後依各種真菌毒素的不同作用,發生肝、腎、神經、血液等系統的損害,出現相應癥狀,如肝臟腫大、壓痛,肝功異常,出現黃疸(常見於黃曲黴菌及島青黴菌中毒),蛋白尿,血尿,甚至尿少、尿閉等(純綠青黴菌中毒易發生).有些真菌(如黑色葡萄穗狀黴菌、島青黴菌)毒素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血小板減少發生出血.有些真菌(如棒曲黴菌、米曲黴菌)中毒易發生神經系癥狀,而有頭暈、頭痛、遲鈍、躁動、運動失調,甚至驚厥、昏迷、麻痹等.患者多死於肝、腎功能衰竭或中樞神經麻痹,病死率可高達40%--70%.慢性真菌性食物中毒除引起肝、腎功能及血液細胞損害外,有些種真菌可以引起癌癥.
真菌中毒癥
真菌中毒癥檢查
真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同時完善血常規、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心肌酶譜、肌鈣蛋白、C-反應蛋白、腹部B超、腹部平片檢查.重點完善分泌物以及嘔吐物的病原學培養可以如果培養出真菌可以確診本病.
真菌中毒癥預防
食用的糧食、食品常被真菌甚至真菌毒素污染,因此,必須加強糧食作物的防黴除毒措施,改良食品的保管條件和方法,改變吃黴變食物,包括醃菜、酸菜等習慣.提倡多吃新鮮疏菜.在各種預防措施中,最關鍵的是防黴與除毒,防黴尤為重要.
(一)防黴
糧食中真菌生長繁殖的有利條件主要是適宜的溫度與水分.如能將糧食貯存於10℃以下,水分保持在10%以下,就能有效地防黴.環氧乙烷防黴的效果較好,用100~200g/m2封閉數日後,可使米粒的黴菌減少90%以上,並可維持4個月之久.開封第5日即測不出殘留藥物量.環氧乙烷對人體有毒,故使用時應註意安全.
(二)除毒
黃曲黴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可滲透至種子內部各層及胚部,毒素含量以中心層最高,故不能用清洗種子表面的辦法來達到去毒的目的.以花生仁為例,可用手挑法,揀出黴、皺、變色的花生仁而達到去毒的目的.黃曲黴毒素對熱很穩定,一般烹、煮、烘、焙等方法僅能破壞少量毒素,紫外線照射也不能破壞食物中的毒素.物理方法中以高溫處理破壞毒素較多,但仍不能完全破壞;如油炸或砂炒花生仁,溫度達205℃以上時,黃曲黴毒素B1僅減少65%~69%.化學除毒方法以氧化法和加堿法較為有效,氧化法中有加Cl2、ClO2、SO2、SO3、NO3或5%次氯酸鈉(NaOCl)等.以5%NaOCl處理時,黃曲黴毒素於數秒鐘內即被破壞,故是常用的消毒劑.加堿法有加NaOH、NH3、甲基氨等,市場供食用花生油,均經加堿處理而去毒.也有應用生物學方法解毒的報道,如黃桿菌可將花生、玉米、奶油、飲料等食品中的黃曲黴毒素全部破壞,並經生物鑒定證實有效.生物學方法成本低,收效大,可能是一種有前途的除毒措施.
(三)防護
燒傷病室、真菌實驗室,以及從事真菌毒素科研的人員,必須註意防護,如穿戴隔離衣帽,在進行真菌分離培養工作時,應戴口罩,並盡量防止孢子飛揚.操作臺面如有漏濺,應立即用新配的5%次氯酸鈉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