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痿
来源:74U閱讀網
闌尾腺癌
闌尾腺癌百科
闌尾腺癌(appendicealadenocarcinoma)為一罕見闌尾疾病,由Berger(1882)首先報道.闌尾腺癌約占闌尾切除標本中0.08%,其中位發病年齡較高,為50歲左右,這一特點在臨床診斷上有一定意義.
闌尾腺癌
闌尾腺癌病因
一、發病原因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二、發病機制
1.病理分型 闌尾腺癌有黏膜型和結腸型兩種類型.
(1)黏膜型:又稱囊腺癌,起源於囊腺瘤,多為分化良好的細胞,與卵巢囊腺癌很相似,容易破裂和腹腔播散,導致腹膜假性黏液瘤,術後容易復發.
(2)結腸型:是息肉狀或潰瘍狀腫瘤,起源於管狀或管狀絨毛狀腺瘤,與結腸的腺癌相似,沿淋巴道和血道轉移.
2.轉移途徑 闌尾腺癌好發於闌尾根部,所以易侵犯回盲部和結腸.轉移途徑主要有:①淋巴途徑,結腸型最常見,一旦腫瘤侵犯黏膜下層,則極易沿闌尾系膜淋巴結、回盲動脈淋巴結、右半結腸動脈淋巴結,甚至腹主動脈淋巴結轉移.②血液轉移,可沿門靜脈系統轉移至肝臟,進一步轉移至全身的組織和器官.③直接浸潤和種植,可侵犯鄰近腸系膜、盲腸、輸尿管,甚至盆腹腔種植轉移.黏膜型容易發生這種類型轉移,術中可見數個至數百個大至雞蛋,小至芝麻的膠凍樣結節,常伴腹水.發生腹腔轉移的結腸型腺癌則主要是黏液腺癌,其次是分化性腺癌,多出現於晚期病人.
闌尾腺癌
闌尾腺癌癥狀
一、癥狀
1、腹痛與腫塊右下腹痛或右下腹包塊是本病的主要表現.由於腫瘤使闌尾根部狹窄,甚至閉塞,導致闌尾腔內分泌物排出受阻,黏液積聚.也可並發感染,使腔內壓力增加,出現類似闌尾炎表現.常被大網膜包裹,與周圍組織粘連形成包塊,因此術前易誤診為闌尾膿腫.
2、消耗癥狀可表現惡性腫瘤的消耗癥狀,如消瘦、乏力、腹水、食欲下降等.
3、闌尾穿孔與腸梗阻闌尾腺癌的穿孔率高,可達39%~55%.可能與該病發病隱匿,誤診率高,確診時腫瘤多較大,且闌尾管壁薄,管腔狹小,伸展性小,腺癌又多發於近端而堵塞管腔,分泌物不能外排而壓力增高致破裂穿孔,當然也不排除是腫瘤侵犯結腸出現壞死崩解而穿孔.穿孔容易導致術後腹腔種植轉移,但文獻報道不會影響病人的預後.少數病例可伴腸梗阻.
對年齡40歲以上,長期右下腹痛或無痛性包塊,經抗炎、對癥治療沒有好轉或縮小甚至加重或增大,伴貧血、消瘦、甚至腹水者;或闌尾切除後傷口遷延不愈,甚至形成瘺管者,應疑為本病.可行X線鋇灌腸、B超、CT等檢查診斷.對術前不能獲得病理診斷者,亦需剖腹探查.
本病癥狀無特異性,且容易誤診為急慢性闌尾炎或闌尾膿腫.常常因急性闌尾炎行手術時發現局部腫物而懷疑該病,應行術中冰凍切片檢查以確診.
闌尾腺癌
闌尾腺癌檢查
1.血液檢查
並發闌尾急性炎癥時可有白細胞計數的升高,出現全身消耗性癥狀時,病人可有血紅蛋白的降低等,但在原發闌尾炎的診斷上無特異性.
2.組織病理學檢查
在纖維腸鏡下取腫物進行病理學檢查,可明確診斷.
3.X線鋇灌腸
可見盲腸段呈外壓性弧形壓跡或充盈缺損,黏膜皺襞紊亂甚至消失,腸壁僵硬.
4.B超檢查
可發現右下腹團塊狀影,邊界不清,呈低回聲,腫瘤較小時可能僅見闌尾增粗.
5.CT,MRI檢查可有所發現.
6.纖維腸鏡檢查
可見盲腸外壓性隆起,部分黏膜糜爛,水腫,嚴重者可觸及腫物.
闌尾腺癌預防
提高該病生存率,其術前確診率是關鍵,而做這點相當不易,MayoClinic報道一組闌尾腺癌病人,均未在術前確診,而術中確診者也僅有42%,多數是在術後病理檢查才發現,因此,臨床醫生在處理闌尾炎時要警惕腺癌的可能,術中應將闌尾管腔切開,檢查有無腫物,對可疑病例應及時冰凍切片檢查,對確診病人爭取行一期右半結腸切除術,此外,對於分化良好的闌尾腺癌需要術後嚴密隨訪,爭取在形成腹膜假性黏液瘤前予以及時治療,文獻報道35%~60%的病人可能會同時或異時出現腸內或腸外的腫瘤,所以要註意術前診斷防止漏診,術中探查排除合並腹腔腫瘤,術後隨訪發現異時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