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障礙
来源:74U閱讀網
縱隔非霍奇金淋巴瘤
縱隔非霍奇金淋巴瘤百科
非霍奇金淋巴瘤不是單純的一個疾病整體,從形態學和免疫學特征來看,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單克隆擴展的結果,其組成上的優勢惡性細胞可來源於淋巴細胞整個分化進展的不同階段,保持有與其分化位點相應的正常細胞極其相似的形態、功能特征和遷移形式.
縱隔非霍奇金淋巴瘤
縱隔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因
病毒感染(30%):
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地理分佈的特點,1958年在烏幹達兒童中發現幾例淋巴瘤病例,同時在巴佈亞新幾內亞也有類似的報道,後來才認識到可能是EBV病毒感染所致,1977年日本學者報道以皮疹,肝脾大,血鈣增高為特點的淋巴瘤病人,後證實是C型反轉錄RNA病毒,也稱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同時還發現HTLV-2病毒也可引起非霍奇金淋巴瘤,它也是一種反轉錄病毒,類似HIV病毒,最近從患有AIDS的B細胞和T細胞淋巴瘤病人體內分離出一種新的皰疹病毒,被認為是人B細胞淋巴肉瘤病毒或人皰疹病毒,與EBV無任何關聯,1984年一項研究表明90個AIDS病人最後發展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幾乎均為B細胞腫瘤,因為在HIV感染病人中B淋巴細胞會有過度增殖,但激發原因不明,EB病毒和巨細胞病毒被認為是可能的原因,類似於HTLV-1感染.
遺傳學異常(35%):
通過細胞遺傳學研究發現,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存在染色體方面的異常,因而成為惡性淋巴瘤患病的高危群體,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染色體易位表現為t(14;18)(q32;q21)和t(8;14)(q24;q32),在染色體結構中超過60%的斷點集中在14q32,遺傳學分析的結果表明,其結構的改變與惡性淋巴瘤之間為非隨機性關系.
免疫缺陷性疾病(30%):
嚴重臨床免疫缺陷的原發免疫缺陷性綜合征(PIDS),是人類發生惡性腫瘤的最高危險因素之一,而繼發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獲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同種器官移植和某些非腫瘤性疾病醫療所導致的免疫持續抑制狀態,造成瞭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發生明顯上升,1990年國際抗癌聯盟報道,對超過16000例腎移植,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病人的隨訪觀察表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危險性增加瞭32倍.
縱隔非霍奇金淋巴瘤
縱隔非霍奇金淋巴瘤癥狀
縱隔非霍奇金淋巴瘤
縱隔非霍奇金淋巴瘤檢查
縱隔非霍奇金淋巴瘤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