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憩室
来源:74U閱讀網
便血
便血百科
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便血隻是一個癥狀,並非一種疾病.便血多見於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但亦可見於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於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便血伴有皮膚、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現象者,多見於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便血
便血病因
肛門疾病(25%):
肛門疾病是引起便血最常見的原因,痔瘡、肛裂引起的便血都是便後滴血,嚴重的可以噴血,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肛裂引起的便血常伴有排便後肛門痛疼.痔瘡出血,常常是在排便用力時,有小腫塊由肛門內向外凸出,並有滴狀或噴射狀鮮血排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內痔出血常常無痛.
直腸疾病(25%):
直腸息肉是直腸的良性腫瘤,大便帶血是直腸息肉的主要癥狀,距肛門很近的直腸息肉有時也會脫出肛門以外.此種疾病常見於兒童.如果有人持續便血,有下墜感,大便次數增加,出現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的情況,同時有體重在短期內明顯下降的情況發生時,則提示可能有直腸癌發生的可能,這樣的情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老年人.
結腸疾病(20%):
結腸同直腸一樣,也可有息肉與癌癥的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此類大腸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並伴有腹痛、發熱、裡急後重等癥狀.此外,一些比較少見的疾病,如腸傷寒、腸結核、腸套疊等,也會有便血的癥狀發生.
全身性疾病(15%):
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機制紊亂、膠原病、尿毒癥以及某些少見的傳染病如鼠疫、斑疹傷寒等,都會出現便血.但在這些疾病中,便血僅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現象,因此,鑒別起來並不困難.
便血
便血癥狀
1.鮮血便
多為急性(即時)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後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常於以下疾病:
(1)痔瘡:各期內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為糞便附有鮮血或便後滴血.外痔一般無大便出血.
(2)腸息肉:為無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時出血,排便結束後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與糞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數量多,也可與糞便相混.
(3)直腸脫垂:久病後可有排便時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為糞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不與糞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後滴血.
2.膿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黏)液,也有血液.膿(黏)液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腫瘤及炎癥.常見以下疾病:
(1)直腸癌:血色較新鮮或暗紅色,糞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糞便三者相混.
(2)結腸癌:隨病程延長逐漸出現大便出血,多為含有膿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較暗.
(3)潰瘍性結腸炎:黏液便或膿血便,同時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腸道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
3.黑便
又稱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如果出血量較少,且出血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糞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
4.隱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癥及腫瘤.便隱血試驗可檢測糞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初篩)的重要途徑.
5.伴隨癥狀
(1)肛門及肛周病變:便血鮮紅,肛門疼痛難忍,或腫脹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嘔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時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根據出血的原發病不同,伴隨癥狀表現不一.
便血
便血檢查
1.便血後的早期,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等可無明顯變化,但當補充等滲液體,擴充血容量後,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的測定有助於失血量的判斷,血尿素氮升高的程度也有利於出血量多少的判斷(稱腸源性尿素氮升高).
2.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不再進行性降低,或血尿素氮降至正常,均提示出血已經停止.
3.X線鋇餐或鋇劑灌腸檢查氣鋇雙重造影行十二指腸,空回腸檢查或行全結腸檢查,對腸道結核,克羅恩病,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腸扭轉,腸套疊,息肉或癌腫等疾病的診斷有較大幫助.
4.乙狀結腸鏡或全結腸鏡檢查由於直腸,乙狀結腸是炎癥性病變,息肉或癌腫等疾病的好發部位,故乙狀結腸鏡檢查對這些病變的診斷極有幫助,全結腸鏡檢查除可發現上述疾病外,對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的出血性病變的診斷均有幫助,如腸鏡進入回腸末端,還可對回腸末端的病變如結核,克羅恩病,淋巴瘤等病變的診斷提供幫助,如能結合活檢,行組織學檢查,則可顯著提高診斷的正確性.
5.腹部B型超聲波或CT,MRI檢查對中,晚期結腸癌均有輔助診斷價值,如發現腹腔內或腹膜後淋巴結腫大,則對腸結核,淋巴瘤等疾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6.選擇性血管造影檢查便血時,行選擇性腸系膜上,下動脈插管造影檢查,可明確出血的部位,也有利於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診斷,因此,對不明原因的便血患者,為明確出血部位或病因,行選擇性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檢查.
7.無線膠囊內鏡(wirelesscapsuleendoscope)檢查:近年來無線膠囊內鏡(亦稱膠囊內鏡)檢查已開始應用於臨床,該檢查屬於無創性,患者均能耐受,無不良反應,膠囊比一般的藥物膠囊稍大,其內裝有閃光裝置及攝影芯片;膠囊吞服後到達幽門部時間需40min左右,檢查完胃腸道的時間平均需350min;膠囊通過胃腸腔時,其所攝圖像經腹部的遙控接受器信號存於電腦中,然後再對清晰的圖像逐一進行分析;膠囊內鏡最後經結直腸隨糞便一同排出(屬一次性用品),有學者認為在清潔腸道後,再吞服膠囊內鏡其優點更多,有利於更好的獲得膠囊經過多部位的準確停留時間,以判斷病灶的確切部位,這一檢查術的敏感性與準確性均高於小腸鋇劑檢查術,但有時對病變不能準確定位以及對病變不能進行活檢是膠囊內鏡的主要缺陷,據國外資料顯示,膠囊內鏡檢查對隱匿性消化道出血的陽性診斷率可達80%以上,對小腸病變如血管畸形,息肉,腫瘤,克羅恩病,潰瘍,乳糜瀉等病變均能作出診斷,因此,國外有學者認為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而言,常規檢查陰性時應首選膠囊內鏡檢查,但在我國,由於其檢查費用較昂貴,因而普及開展尚受到一定限制.
8.新型小腸鏡(pushenteroscopeP.E)檢查現已有新型的推進式小腸鏡應用於臨床,並能對病變處進行活組織檢查,據稱對疑難性小腸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新型小腸鏡克服瞭老式小腸鏡操作困難,不易通過十二指腸與空腸的交界處(屈式韌帶)等缺點.
便血預防
(1)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以稀糊狀為佳.
(2)減少增加腹壓的姿態,如下蹲屏氣,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勞累過度.
(3)忌食辛熱油膩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煙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薺汁、蘆根汁、芹菜汁、胡蘿卜、白蘿卜(熟食)、苦瓜、茄子、黃瓜、菠菜、金針菜、卷心菜、蛋黃、蘋果、無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開朗,勿鬱怒動火,心境不寬、煩躁憂鬱會使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
(6)減少房事,房事過頻會使腸粘膜充血,加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