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鉀血癥
来源:74U閱讀網
小兒先天性斜頸治療
(一)治療
對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治療有單純觀察、手法按摩、積極的傢庭治療計劃、支具矯形及手術治療.
1.按摩療法
建議在確診後即開始對腫物做手法輕柔按摩,並伸展攣縮的胸鎖乳突肌,每次伸展時維持2~3s,每回做10~20次,每天做4~6回.以上按摩療法應教給父母,讓他們在傢中來完成.另外,喂奶時,睡眠的枕墊以及用玩具吸引病兒註意時,都應重視姿勢的糾正.
(1)保守療法:對保守療法無效或被延誤的6歲以上病兒.
(2)被動牽拉:一旦確診應及早治療.最初可采取手法被動牽拉.
第1步頭部向對側側屈,使健側耳垂接近肩部.
第2步緩緩轉動使下頦接近患側肩部.在進行手法牽動時,要使病兒舒適平臥,頭部稍後伸位,病兒肩、胸部要有人固定.
強調每一步手法應輕柔,切忌暴力;牽拉動作要持續而穩定.可教會傢長施行,但開始宜在專科醫師指導下操作.每次牽動15~20次,4~6次/d,效果滿意的約占86%.
5歲以下患兒術後不需外固定.個別大兒童需在術後將頭放於過度矯正位,頭頸胸石膏固定4~6周.註意下頜旋向患側,盡量使患側胸鎖關節與乳突間保持最大距離.術後一旦病兒局部疼痛消失,宜盡早開始牽動練習,經驗證明輕柔被動牽拉練習可替代術後石膏制動和各種支具的應用.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矯正外觀畸形,改善頸部的伸展和旋轉功能.對12歲以上的患兒即便手術治療,面部的不對稱也很難恢復.常選擇的手術方式為切斷或部分切除攣縮的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對6歲以上的患兒或者攣縮嚴重的患兒還需要切斷乳突頭肌腱.術後要佩帶矯形石膏托、頸托維持中立位或矯枉過正位至少6周,在傷口愈合後繼續采用伸展治療,以防止復發.
小嬰兒肌性斜頸約90%的病例可自然恢復.保守療法無效或病兒就診已遲的適於手術.超過3~4歲的病兒,其纖維化的胸鎖乳突肌為纖維條索替代.頸部向患側旋轉平均受限30°和面部發育不對稱的均為手術的適應證.手術方法有胸骨頭和鎖骨頭下方一端切斷松解、胸鎖乳突肌上下兩端切斷松解和鎖骨頭縫接在預留的胸骨頭殘端的延長術三種術式.上下兩端切斷的療效優於下端松解.下端松解的適用於幼兒;上下兩端松解的適用於兒童或畸形較重的.延長法可保留頸前方正常肌肉輪廓,但操作復雜,延長程度不易掌握,多不需要.更有作者推薦完全切除纖維化的胸鎖乳突肌,但這隻偶爾用於該肌肉已完全纖維化的青少年.
無論采用哪種手術式,都應防止損傷頸部血管、副神經、膈神經和舌下神經.在做上端切斷術時還應避免損傷在耳下通過的面神經.
(二)預後
及時治療預後多良好.
小兒先天性斜頸飲食
可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豆類制品、土豆、牛肉、雞肉及牛“腱子”肉等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等.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幹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 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本病加重、復發或惡化.
小兒先天性斜頸並發癥
先天性肌性斜頸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療,2歲後即會出現顏面部畸形.主要表現為面部不對稱,雙側眼外角至口角的距離不對稱,患側距離縮短,健側增長.患側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雙眼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易產生視力疲勞而出現視力減退.健側顏面部圓而飽滿,患側則窄而平.頸椎可發生代償性側凸畸形.此外,患兒整個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現不對稱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