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
来源:74U閱讀網
小兒尿頻
小兒尿頻百科
小兒尿頻是很常見的.引起尿頻的原因很多,但可分為兩大類.即病理性(由疾病引起的)的和生理性的.不同的情況引起的小兒尿頻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小兒尿頻的話,以分散孩子想尿尿的註意力,可能是飲食性的多尿,如果尿頻同時每次尿量多,而沒有其他表現的話,要註意是否喝水太多瞭.
小兒尿頻
小兒尿頻病因
病理尿頻
病理性尿頻可能是患有感染、結石、腫瘤或存在異物,以尿路感染為多.小兒尿路感染以後,每次尿量不多,但排尿次數卻明顯增加,並可有尿急、尿痛等癥狀.由於疼,孩子排尿時往往哭鬧.此外,患瞭尿路感染後,通常伴有全身癥狀.如體溫增高、食欲減退、嘔吐等等.做尿常規檢驗可幫助診斷.治療時要多給孩子飲水,讓他們休息好,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生素等藥物.
蟯蟲刺激也可引起小兒尿頻.感染蟯蟲後,晚上成蟲會爬到肛門附近產卵,檢查時可見到白色線頭樣小蟲.治療時要給孩子剪指甲、糾正孩子吮手習慣、燙洗內褲和被褥罩,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驅蟲劑.
生理尿頻
生理性尿頻除瞭飲水過多、天氣寒冷、褲子不合身等生活因素外,最常見的當屬精神性尿頻.短時的尿頻往往與孩子希望引起父母註意有關.許多年輕的父母都有這方面的經驗:當大人聊天聊得正起勁時,孩子會不時地高喊:“媽媽(爸爸)我要尿尿!”這種尿頻一般是暫時的,當父母帶孩子上廁所而中斷談話後,尿頻自然消失.但如果傢長對孩子關註不夠,使得孩子總將尿尿做為尋求註意的“王牌”,就可能落下習慣性精神性尿頻的毛病,此時再糾正就很難.
一旦發現孩子尿頻,就要找找原因,即不要緊張地追問孩子這呀那的,也不要大驚小怪地逢人就詢問治法,以免強化孩子“尿尿,媽媽會註意我”的想法.更不能呵斥孩子“不許尿!”而要循循善誘地引導,使他自覺克服.
小兒尿頻
小兒尿頻癥狀
①膀胱或尿道受刺激:膀胱、後尿道炎癥、膀胱結核或結石,其中膀胱結核時,尿頻持續時間特別長;
②膀胱容量減少:見於膀胱內占位性病變、結核性攣縮膀胱或妊娠子宮、子宮肌瘤、子宮脫垂壓迫膀胱等;
③下尿路有梗阻:見於前列腺增生癥、尿道狹窄等.通常有排尿困難,表現為排尿開始遲緩,排尿費力,射程縮短、射力減弱、尿線中斷或不成線呈滴瀝狀;
④神經原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由於神經系統疾病導致膀胱功能失常;
⑤精神緊張,焦慮或恐懼.
小兒尿頻
小兒尿頻檢查
(1)生理性尿頻:因飲水過多,精神緊張或氣候寒冷時排尿次數增多屬正常現象.特點是每次尿量不少,也不伴隨尿頻尿急等其他癥狀.
(2)病理性尿頻:常見有以下幾種情況.
1)多尿性尿頻:排尿次數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總尿量增多.見於糖尿病,尿崩癥,精神性多飲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多尿期.
2)炎癥性尿頻:尿頻而每次尿量少,多伴有尿急和尿痛,尿液鏡檢可見炎性細胞.見於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和尿道旁腺炎等.
3)神經性尿頻:尿頻而每次尿量少,不伴尿急尿痛,尿液鏡檢無炎性細胞.見於中樞及周圍神經病變如癔癥,神經源性膀胱.
4)膀胱容量減少性尿頻:表現為持續性尿頻,藥物治療難以緩解,每次尿量少.見於膀胱占位性病變;妊娠子宮增大或卵巢囊腫等壓迫膀胱;膀胱結核引起膀胱纖維性縮窄.
5)尿道口周圍病變:尿道口息肉,處女膜傘和尿道旁腺囊腫等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頻.
小兒尿頻預防
神經性尿頻好發於學齡前期兒童,尤其多見於3-5歲的小兒,主要表現為每天排尿次數增加,而無尿量的增加,尿常規檢查正常,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到每天20-30次,甚至每天40-50次,每小時可達10多次,每次排尿量不多,有時僅幾滴,睡眠後則無尿貧癥狀,常在上床睡覺前、吃飯時、上課時加重.
神經性尿頻的病因:1.內因小兒大腦皮質發育尚未完善,對脊髓初級排尿中樞的抑制功能較弱,而且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損,這是小兒易患本病的內在原因.2.外因受驚嚇、精神緊張易使神經功能失調而發生本病.常常由於傢庭成員的死亡,變換環境(如新入托兒所、幼兒園、上學和住院等),突然離開父母,害怕打針和考試等所導致的緊張或焦慮所誘發.
(1)積極治療糖尿病,保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尿糖轉為陰性或微量,使尿路變為不利於細菌生長的環境,這是預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
(2)當尿檢pH值偏低,尿液呈酸性時,也適於細菌生長.這時可飲用礦泉水,或口服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小蘇打).
(3)飲食有節:不食油膩、辛辣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4)糖尿病患者要特別註意外陰局部衛生.
(5)適當增加飲水量以沖洗尿路.有尿時及時排空,不給細菌的入侵、寄生、繁殖提供可乘之機.
(6)糖尿病容易並發神經源性膀胱,導致尿瀦留,這也是尿路感染發生的誘因.對此應予以重視及治療.
(7)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是預防發生泌尿系感染的首要地方.一旦感染,在發熱、尿化驗異常的急性期,應臥床休息.恢復期就要參加適度的體力活動,避免體質虛弱,遷延不愈.活動的形式可因人而異,但不能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