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斯蒂爾病
来源:74U閱讀網
鼠咬熱
鼠咬熱百科
鼠咬熱(ratbitefever),是因傢鼠和其他嚙齒類動物咬傷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原菌為小螺菌和念珠狀鏈桿菌.在我國出現的主要為小螺菌鼠咬熱.
鼠咬熱
鼠咬熱病因
病因:
致病菌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和念珠狀鏈桿菌(streptobacilus moniliformis),前者由嚙齒類動物傳染,如鼠,貓,松鼠,豬等等,實驗用鼠也可引起感染,後者除由上述動物傳染外,還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傳染.
發病機制:
致病菌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和念珠狀鏈桿菌(streptobacilus moniliformis),前者由嚙齒類動物傳染,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傳染,鏈桿菌型潛伏期短,一般為10天,先出現發熱,寒戰,2~4天後出現泛發性麻疹樣皮疹,可累及掌蹠,小螺菌型潛伏期較長,約1~4周,突然發生高熱,寒戰,叮咬部位發炎,潰瘍,可發生淋巴管炎,皮損初起為紅斑,多見於腹部,像玫瑰疹,擴大,呈紫紅色,形成發硬的斑塊.
鼠咬熱
鼠咬熱癥狀
發熱,皮疹和全身癥狀是二者共同的表現.
1.鏈桿菌型潛伏期短,一般為10天,先出現發熱,寒戰,2~4天後出現泛發性麻疹樣皮疹,可累及掌蹠,也可呈瘀斑,關節疼痛,可發生胸腔積液,心內膜炎,肺炎和敗血性梗死也可發生,10%不經治療的患者可死於本病.
2.小螺菌型潛伏期較長,約1~4周,突然發生高熱,寒戰,叮咬部位發炎,潰瘍,可發生淋巴管炎,皮損初起為紅斑,多見於腹部,像玫瑰疹,擴大,呈紫紅色,形成發硬的斑塊,關節炎少見,可有心內膜炎,腎炎,腦膜炎,肝炎等並發癥,6%的患者不經治療可致死.
鼠咬熱
鼠咬熱檢查
白細胞增多,(15~30)×109/L,嗜酸性粒細胞也可增多,部分患者VDRL假陽性,可作血或關節抽液培養鏈桿菌,可用患者的血接種動物,Wright染色,暗視野檢查來檢測小螺菌.
鼠咬熱預防
控制鼠密度,適時進行滅鼠.居室通道門加裝25~30厘米的門檻或防鼠板,防止老鼠進入居室.
防止被鼠或其他動物咬傷.與鼠有接觸的實驗工作人員應註意防護,戴手套.萬一被咬傷除局部治療外,應立即註射青黴素預防.每日成人120萬U,兒童80萬U,療程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