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內套疊
直腸內套疊百科
直腸內套疊(intrarectalinvaginate)是指在排便過程中近側直腸全層或單純黏膜層折入遠側腸腔或肛管內,不超過外緣者.又稱直腸內脫垂、隱性直腸脫垂或不完全性直腸脫垂等.本病是出口性梗阻性便秘的常見類型之一.多發生在直腸遠端,部分患者可累及直腸中段.由於直腸指檢,乙狀結腸鏡檢查及鋇劑灌腸時,套疊多已復位,故臨床診斷困難,隻有通過排便動態造影才能明確本病診斷.
直腸內套疊
直腸內套疊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有人認為直腸冗長是發病的必備條件.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多數作者認為直腸內脫垂是一明確的功能性直腸疾病,並將直腸內脫垂視為直腸脫垂的前期,極可能發展為直腸脫垂.亦有人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直腸內黏膜松弛,長期用力排便導致糞便將直腸黏膜向遠端牽拉,形成黏膜的移位有關.張連陽等應用經腹手術治療直腸內脫垂,發現此類患者常伴有子宮內脫垂及後倒等盆底脫垂的病理改變.
(二)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其機制可能是:直腸下端內的糞便引起便意,在該部分糞便排出的同時,直腸黏膜向下脫垂阻塞腸腔,使近端腸內容物不能進入直腸遠端,愈用力阻塞愈明顯,便意愈重.但當腹部放松後,黏膜回縮,腸腔開放,近端糞便進入遠端直腸,故可再次解出少量糞便.直腸指診提示直腸腔內黏膜松弛,並且黏膜堆積,手指被黏膜包裹,腸腔變小.排糞造影可見典型的黏膜脫垂呈杯口狀的影像.
2.分類 根據套疊的鞘部以及套入部累及的范圍,直腸內套疊可分為直腸黏膜脫垂和全層直腸套疊2類.
直腸內套疊
直腸內套疊癥狀
在各類型的出口處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男性以直腸內套疊發病較多.其癥狀為直腸排空困難、排便不凈及肛門阻塞感,但用力越大,阻塞感越重;患者常將手指或栓劑插入肛門幫助糞便排出.其原因為插入肛門的手指或栓劑將下垂的直腸黏膜推回復位,解除瞭梗阻的原因.之久,患者由不自覺到自覺地采這種方法幫助大便.有些患者在排便時有下腹部或骶部疼痛,偶有血便或黏液便.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癥狀,多為憂鬱或焦慮.
當患者主訴直腸內有阻塞感、排便不全、便次多,每次糞量少時應考慮患本病的可能,診斷靠下列檢查:①直腸指檢可發現直腸下端黏膜松弛或腸腔內黏膜堆積.②乙狀結腸鏡檢查雖不能發現內套疊,因插入腸鏡時已將套疊復位,但在內套疊處常可見潰瘍、糜爛、黏膜紅斑或水腫,常易誤診為直腸炎癥性疾病.③排便動態造影是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可明確本病診斷.典型的表現是直腸側位片可見黏膜脫垂呈漏鬥狀影像,部分患者有骶骨直腸分離現象:有人認為,直腸內套疊與會陰下降綜合征的癥狀及臨床表現類似.會陰下降時,由於排便時過度摒氣,可致直腸前壁黏膜脫垂,因此可能兩者是一種疾病.僅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表現.
直腸內套疊
直腸內套疊檢查
直腸內套疊的檢查化驗
1.直腸鏡檢可見直腸前壁黏膜過多,用力排便動作時,可見嵌入鏡腔或出現於齒狀線下方,50%患者可見黏膜水腫、質脆、充血,或有潰瘍、息肉樣等病變.
2.排糞造影是診斷直腸內脫垂的主要方法.其影像特征有:①直腸內黏膜套疊:在排便過程中肛緣上6~8cm處直腸前後壁出現折疊,並逐漸向肛管下降,最後直腸下段變成漏鬥狀的鞘部,厚約3mm的環形套疊;②直腸內全層套疊:環形套疊環的厚度>5mm.
排糞造影可以確定直腸內治脫垂、直腸脫垂的起始部位,有助於判斷直腸排空情況.通過測定骶直間距、骶骨或骶尾骨曲率、排便過程中有無直骶分離等,可判斷直腸的固定程度,Berman認為直骶分離是經腹手術的指征之一.
3.鋇灌腸造影瞭解有無過長的乙狀結腸.
4.肛管直腸測壓有助於瞭解肛門括約肌等的功能,張連陽等對直腸脫垂患者行肛管測壓的結果表明其存在肛管壓力的降低,其中直腸黏膜脫垂有肛管靜息壓降低,而全層直腸套疊則存在肛管靜息壓和咳嗽壓的降低.
5.結腸傳輸試驗排除結腸慢傳輸型便秘.
6.盆底肌電圖.
直腸內套疊的鑒別診斷
當內套疊處有潰瘍、糜爛、黏膜紅斑或水腫時,應註意與直腸炎癥性疾病相鑒別.
直腸內套疊預防
1、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尤其是香蕉、蜂蜜類潤腸通便食物.
2、不要久站久坐,適當增加運動,特別是提肛運動.
3、每天定時大便,(沒有大便也要定時到廁所做排便條件反射訓練),每次大便時間不宜過長,以5分鐘左右為宜.
4、便前便後坐浴熏蒸,保持肛門的清潔.
5、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喝一杯溫鹽水或涼白開水,以促進腸蠕動.
6、如果大便幹燥的情況下,能夠適當服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如:非比麩,不可自己隨便亂用瀉藥,排毒藥、蘆薈膠囊等,長期服用不僅會加重便秘而且會形成藥物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