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養生 > 季節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清燥湯

清燥湯常用名:茯苓燥濕湯,清肺潤燥,健脾祛濕,

清燥湯簡介:清燥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脾胃論》卷下。具有清肺潤燥,健脾祛濕的功效。主治①《脾胃論》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②《保嬰撮要》小兒自汗,或因熱傷元氣,大小便秘澀。

清燥湯歌訣

清燥二術與黃芪,豬澤升柴五味曲;參芩連柏草陳皮,麥冬歸地痿方推。

清燥湯組成

黃連(去須)、酒黃柏、柴胡各一分(各0.3g),麥門冬、當歸身、生地黃、炙甘草、豬苓、建曲各二分(各0.6g),人參、白茯苓、升麻各三分(各0.9g),橘皮、白術、澤瀉各五分(各1.5g),蒼術一錢(3g),黃芪一錢五分(4.5g),五味子九枚。

清燥湯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將所有藥材一起研為粗末,每次15克,用水煎服。

2、古代用法:上㕮咀,如麻豆大。每服半兩,以水二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稍熱,空心服。

清燥湯功用

清肺潤燥,健脾祛濕。

清燥湯主治

①《脾胃論》: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

②《保嬰撮要》:小兒自汗,或因熱傷元氣,大小便秘澀。

清燥湯方義

本方所治乃濕熱之邪,傷及於肺,肺熱葉焦,金不生水,腎陰虧虛之證,治宜養陰潤燥,清熱祛濕之法。方中麥冬、生地黃、當歸、五味子滋陰養血,生津潤燥;人參、黃芪、茯苓、白術、蒼術、神曲、炙甘草益氣健脾,培土生金;陳皮理氣健脾燥濕,並防以上滋陰益氣之品壅滯氣機,使之補而不滯;黃連、黃柏清熱燥濕;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導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出;升麻、柴胡以升清氣,與滲利之品相配伍,升清降濁。全方諸藥相合,邪正兼顧,氣陰並補,肺中濕熱得清,肺燥得潤,金水相生,則痿蹙喘促之癥可除。

清燥湯重要文獻摘要

《李東垣醫學全書》:“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而刑庚人腸,故寒涼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以清燥湯主之。清燥湯:黃連(去須)、酒黃柏、柴胡已上各一分,麥門冬、當歸身、生地黃、炙甘草、豬苓、曲已上各二分,人參、白茯苓、升麻已上各三分,橘皮、白術、澤瀉已上各五分,蒼術一錢,黃芪一錢五分,五味子九枚。上畋咀,如麻豆大,每服半兩,水二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

清燥湯各傢論述

清濕而曰清燥者,以濕熱不化,營陰暗傷,故風燥成痿也。黃芪補氣,白術健脾,蒼術、茯苓滲濕燥濕,黃連、黃柏清熱燥濕,陳皮利氣和胃,甘草緩中和脾,建曲化津氣,生地滋營陰,當歸養血,麥冬生津,五味子保肺收耗散,升麻舉陷升清陽,柴胡升少陽清氣,豬苓、澤瀉瀉濕以降陰濁也。使濕流燥潤,則脾健氣強而營血灌註,何患風燥不除,濕熱成痿之不愈哉。《醫略六書》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求導  許芳  當尼采哭泣  阿羅漢  頭高頭低  克己復禮為  讀未見書  名聲  火風  金天  投入使用  威士  小小的船  奧運金牌  富有四海  瘡痂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