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楞蒿
来源:74U閱讀網
牛蒡子別名:惡實,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燃燃子,黑風子,毛錐子,粘蒼子,大牛子,牛子,土大桐子,萬把鉤,鼠尖子,
牛蒡子簡介:牛蒡子,中藥名。為菊科牛蒡屬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幹燥成熟果實。具有疏散風熱,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癰腫瘡毒,丹毒,痄腮喉痹。
牛蒡子功效作用
功能
疏散風熱,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腫。主治
1、主要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癰腫瘡毒,丹毒,痄腮喉痹。。
2、西醫診為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氣管炎、病毒性肺炎等屬於風熱表證者,傳染性紅斑癥(第五疾病)、手足及口病、回歸熱等見有風熱表證者,麻疹、多形性紅斑、蕁麻疹等見有風熱表證者,接觸性皮膚炎及其他濕疹、癰及癤、丹毒、流行性腮腺炎、鏈球菌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慢性扁桃腺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慢性咽炎及鼻咽炎等屬於風熱外襲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5-10g。或入散劑。外用:煎湯含漱。
註意事項
本品性寒,滑腸通便,氣虛便溏者慎用。化學成分
本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拉帕酚、維生素A、維生素B1及生物堿等。藥理作用
1、鈣拮抗劑樣作用:牛蒡子中所含的木脂素具強烈的Ca+拮抗劑樣活性。
2、抗腎病變:給大鼠腹腔註射牛蒡子苷元可對抗氨基核苷引起的腎病變,減少尿蛋白含量,並可改善血清生化指標。口服牛蒡子苷可明顯抑制尿中蛋白的排泄量。此外,牛蒡子苷元對靜脈註射抗腎血清(NTS);引起的大鼠免疫性腎炎也有對抗作用。
3、抗腫瘤作用:牛蒡子熱水提取物可減少人癌細胞(JTC-26);的抗藥性,與化療藥呋喃氟尿嘧啶、環磷酰胺、5-Fu、順鉑、長春堿合用,可減少或阻止抗癌劑耐藥性的增加。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牛蒡子煎劑對肺炎鏈球菌有顯著抗抑作用。水浸劑對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此外,牛蒡子有擴張血管、子宮、腸管、降低血糖作用,能引起短暫降壓,對運動神經及骨骼肌呈麻痹作用。
毒理作用
牛蒡甙能引起蛙、小鼠、兔強直性驚厥,呼吸微弱,隨意運動消失,最後轉入麻痹狀態,此時心臟尚未停止搏動。相關論述
1、《本草經疏》:惡實,為散風除熱解讀之要藥。辛能散結,苦能泄熱,熱結散則臟氣清明,故明目而補中。風之所傷,衛氣必壅,壅則發熱,辛涼解散則表氣和,風無所留矣。
2、《藥品化義》: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熱毒。味苦能清火,帶辛能疏風,主治上部風痰,面目浮腫,咽喉不利,諸毒熱壅,馬刀瘰癧,頸項痰核,血熱痘,時行疹子,皮膚癮疹,凡肺經鬱火,肺經風熱,悉宜用此。
3、《藥性纂要》:大力子,味辛苦氣寒,有通內達外之功。外而疏壅滯去皮膚中風濕,細者斑疹,大者癰毒,服久能消。內而上利咽膈清風熱,下利腰膝凝滯之氣。
牛蒡子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熱,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風熱,發散之力雖不及薄荷等藥,但長於宜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風熱感冒而見咽喉紅腫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發熱、咽喉腫痛等癥,常與銀花、連翹、荊芥、桔梗等同用,如銀翹散(《溫病條辨》)。若風熱咳嗽,痰多不暢者,常與桑葉、桔梗、前胡等藥配伍。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風熱,透泄熱毒而促使疹子透發,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復隱,常配薄荷、檉柳、竹葉等同用,如竹葉柳蒡湯(《先醒齋醫學廣筆記》)。若風濕浸淫血脈而致的瘡疥瘙癢,本品能散風止癢,常配伍荊芥、蟬蛻、蒼術等藥,如消風散(《外科正宗》)。
3、癰腫瘡毒,丹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於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風熱,內解熱毒,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癰腫瘡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熱毒病證。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腸通便,故上述病證兼有大便熱結不通者尤為適宜。用治風熱外襲,火毒內結,癰腫瘡毒,兼有便秘者,常與大黃、芒硝、梔子、連翹、薄荷等同用。治療乳癰腫痛,尚未成膿者,可與金銀花、連翹、梔子、瓜蔞等藥同用,如牛蒡子湯(《外科正宗》)。本品配伍玄參、黃芩、黃連、板藍根等清熱瀉火解毒藥,還可用治瘟毒發頤、痄腮、喉痹等熱毒之證,如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相關配伍
1、牛蒡子配桔梗:牛蒡子善於疏散風熱、宣肺利咽;桔梗善於開宣肺氣,利咽開音,祛痰止咳。二者配伍,共奏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功。常用治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咳嗽,痰出不爽者。
2、牛蒡子配連翹:牛蒡子善於疏散風熱,解毒消腫;連翹長於凊熱解毒,消癰散結並能疏散風熱。二者配伍,疏散風熱,凊熱解毒,消癰散結之力増強。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以及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瘡瘍.
3、牛蒡子配檉柳:牛蒡子能疏散表邪而解毒透疹;檉柳能發表透疹。二藥相合,增強解表透疹之功。常用治麻疹透發不暢及癮疹瘙癢者.
4、牛蒡子配白芷:牛蒡子清熱解毒消腫;白芷活血消腫排膿。二者配伍,解毒消腫排膿之功更優。常用治瘡癰腫痛或膿成不潰,並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以增強其排膿解毒之功。
5、牛蒡子配山藥:牛蒡子清熱宣肺祛痰;山藥補益脾肺。二藥相伍,清化痰濁而不傷正,補益肺脾而不滯痰,具有清化痰熱,補益脾肺之功。常用治咳嗽日久不愈,咳痰不暢,體質較弱者。
鑒別用藥
1、生牛蒡子與炒牛蒡子:牛蒡子生用長於疏散風熱、解毒、止癢,多用於風溫初起、膚熱風癢、痄腮丹毒、瘡毒癰腫諸證。炒制後易於搗碎和煎岀有效成分,常用於透疹及治療咳嗽咽喉腫痛方面。此外,炒制後可緩和其滑利寒涼之性,制約潤腸通便的作用。
2、薄荷、牛蒡子與蟬蛻:薄荷、牛蒡亍與蟬蛻皆性寒涼,均能疏散風熱、透疹、利咽,均可用於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口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麻疹初起,透發不暢;風疹瘙癢;風熱上攻,咽喉腫痛等。但薄荷辛涼芳香,清輕涼散,發汗之力較強,故外感風熱,發熱、無汘者薄荷首選。且薄荷乂能清利頭目、疏肝行氣,也可用於風熱上攻,頭痛、目赤腫痛、多淚;肝鬱氣滯,胸悶、脅肋脹痛、月經不調、脈弦等。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風熱,發熱、咳嗽咳痰不暢者,牛蒡子尤為適宜。也可用治肺熱咳嗽、咳痰不暢者。同時,牛蒡子外散風熱,內解熱毒,又具有凊熱解毒散腫之功,也常用於癰腫瘡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熱毒之證。因其性偏滑利,兼能滑腸通便,故上述病證兼大便秘結者尤為適宜。蟬蛻甘寒質輕,發汗之力不如薄荷,清熱之力不如牛蒡子,既能疏散肺經風熱而利咽疔啞、透疹止癢,又長於疏散肝經風熱而明目退翳,涼肝息風止痙。也常用於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翳膜遮睛,急慢驚風,破傷風證。此外,還常用以治療小兒夜啼不安,有鎮靜作用。
3、牛蒡子與射幹:兩藥均味苦性寒歸肺經,皆能凊熱解毒,消腫利咽,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然牛蒡子味辛兼入胃經,以疏散風熱為主,又能透疹,兼通利二便,善治麻疹不透、癰腫瘡毒、痄腮喉痹。射幹苦寒降泄,善凊肺瀉火,長於降氣消痰,治肺熱痰盛咳喘。
4、桔梗與牛蒡子:二者均有利咽喉、通二便之功,皆可治咽喉腫痛、二便不通。但牛蒡子屬解表藥,性寒而滑利,尤善疏散風熱,透疹,兼能解毒消腫,故可用於風熱感冒、麻疹不暢、癰腫瘡毒等;桔梗屬化痰藥,長於宣肺化痰、利咽、排膿,適用於肺氣不宣之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喉腫痛、失音、肺癰咳吐膿痰等。
;
相關藥品
羚羊感冒膠囊(片)、小兒清咽顆粒、清肺消炎丸、五福化毒丸、清咽利膈丸。相關方劑
銀翹散(《溫病條辨》)、竹葉柳蒡湯(《醫學廣筆記》)、消風散(《外科正宗》)、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藥膳食療
牛蒡子粥:
1、功效:治療熱性感冒。其癥狀表現為痰咳不出來、咽痛、愛喝水、有黏稠的鼻涕、舌頭紅色、舌苔變黃、脈搏也比平常快。
2、原材料:薄荷6g。牛蒡子10g,粳米適量。
3、做法:先將牛蒡子煮15分鐘,取出後留下汁水備用。將粳米煮成粥10分鐘後放入薄荷,在粥快好時,放入牛蒡子藥汁水,煮5分鐘即可。
4、用法:早、晚溫服。
牛蒡子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果實呈灰褐色時,分批采摘,堆積2-3d,曝曬,脫粒,揚凈,再曬至全幹。
炮制方法
1、牛蒡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幹燥。
2、炒牛蒡子:取凈牛蒡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有爆裂聲。表面微顯焦斑,有香氣逸出時取出。用時搗碎。
牛蒡子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防蛀。牛蒡子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灰褐色。內果皮石細胞略扁平,表面觀呈尖梭形、長橢圓形或尖卵圓形,長70-224μm,寬13-70μm,壁厚約至20μm,木化,紋孔橫長;側面觀類長方形或長條形,側彎。中果皮網紋細胞橫斷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具細點狀增厚;縱斷面觀細胞延長,壁具細密交叉的網狀紋理。草酸鈣方晶直徑3-9μm,成片存在於黃色的中果皮薄壁細胞中,含晶細胞界限不分明。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有的糊粉粒中有細小簇晶,並含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牛蒡子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牛蒡苷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及對照藥材溶液各3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8∶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瘦果長倒卵形,兩端平截,略扁,微彎,長5-7mm,直徑2-3mm。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多數細小黑斑,並有明顯的縱棱線。先端較寬,有一圓環,中心有點狀凸起的花柱殘跡;基部狹窄,有圓形果柄痕。質硬,折斷後可見子葉兩片,淡黃白色,富油性。果實無臭;種子氣特異,味苦微辛,稍久有麻舌感。
飲片性狀
1、牛蒡子參見藥材性狀。
2、炒牛蒡子形同牛蒡子,色澤加深,微有香氣。
常見偽品
偽品:
1、大鰭菊:為菊科植物大鰭菊OnopordlonacanthiumL.的幹燥成熟果實。果實呈卵形,略扁,長4.5-6mm,寬2-3mm;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背腹面中間有一條較明顯的縱棱,兩邊分佈有橫向波狀細密紋理,頂端鈍圓。
2、水飛薊:為菊科植物水飛薊Silybummarianum(L.)Gaertn.的果實。本品呈長橢圓形,略扁,兩側略不對稱,長5-7mm,寬2-4mm,頂端具白色環,中央常有一半球形突起;基部有一窄縫狀著生痕,表面灰白色或暗褐色,具光澤。背腹兩面各具一條縱棱線,果皮堅硬。
3、雲木香:為菊科植物雲木香AucklandialappaDeene的果實。本品呈楔形,兩端平截,多背腹微彎曲,具四縱棱,長0.7-1.2cm,寬2-3mm。頂面觀呈不規則三角形或四邊形。表面灰褐色至灰黑色,有黑褐色斑點。氣微,味苦、麻舌。
牛蒡子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牛蒡屬植物牛蒡。形態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壯,肉質,圓錐形。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帶紫褐色,有縱條棱。基生葉大形,叢生,有長柄;莖生葉互生;葉片長卵形或廣卵形,長20-50cm,寬15-40cm,先端鈍,具刺尖。基部常為心形,全緣或具不整齊波狀微齒,上面綠色或暗綠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絨毛。頭狀花序簇生於莖頂或排列成傘房狀,直徑2-4cm,花序梗長3-7cm,表面有淺溝,密被細毛;總苞球形,苞片多數,覆瓦狀排列,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鉤曲;花小,紅紫色,均為管狀花,兩性,花冠先端5淺裂,聚藥雄蕊5,與花冠裂片互生,花藥黃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圓盤狀,著生短剛毛狀冠毛;花柱細長,柱頭2裂。瘦果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灰褐色,具縱棱,冠毛短刺狀,淡黃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中南、西南、西北及河北、山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等地。道地產區
主產於東北及浙江省。此外,四川、湖北、河北、河南、陜西等省亦產。生長環境
常栽培。野生者,多生於山野路旁、溝邊、荒地、山坡向陽草地、林邊和村鎮附近。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怕澇。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0-25℃,發芽率70%-90%。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栽培技術
播種期南方於秋季8-9月;北方於春季3-4月;夏季亦可播種。如遇幹旱,出苗不易整齊;秋播如果太晚,第2年則不能開花結實。直播或育苗移栽法,以直播為主。播種前將種子放在30-40℃溫水中浸泡24h,按行株距70cm×50cm開穴,穴深10cm,穴內施腐熟廄肥或堆肥,填一薄層細土,播5-6粒種子,澆水,覆土3-5cm,稍加鎮壓。每1hm2用種量15-30kg。播後10d左右出苗。育苗移栽法,3月上旬育苗,5月上旬移栽。病蟲防治
1、白粉病:發病初期噴50%甲基托佈津1000倍液。
2、褐斑病:5-6月發病,可噴代森鋅6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3、另有花葉病為害。蟲害有食子蟲、蚜蟲、紅蜘蛛,以及銀紋夜蛾、地老虎等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