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茶
来源:74U閱讀網
羅裙帶根別名:開喉箭,扁擔七,千層皮,
羅裙帶根簡介:羅裙帶根,中藥名。為石蒜科植物文殊蘭CrinumasiaticumL.var.sinicum(Roxb.exHerb.)Baker的鱗莖。佈於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癰疽瘡腫,疥癬,乳癰,喉痛,牙痛,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
羅裙帶根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主治
癰疽瘡腫,疥癬,乳癰,喉痛,牙痛,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塗。內服:煎湯,3-9g;或入散劑。註意事項
內服宜慎。藥理作用
擬膽堿樣作用。相關論述
《江西草藥》:“性平,味苦。”
《貴州草藥》:“性溫,味辛微麻。”
《全國中草藥匯編》:“辛,涼,有小毒。”
《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辛、苦,涼,有毒。”
《湖南藥物志》:“治喉痛。”
《江西草藥》:“活血通絡,消腫解毒。治跌打損傷,牙痛,喉痛。”
《貴州草藥》:“逐瘀,生新。治風濕關節痛,癰疽,無名腫毒,癬。”
《廣西民族藥簡編》:“鮮莖加鹽搗爛敷患處,治瘡疥(瑤)。鱗莖、葉搗爛拌酒糟煨熱敷患處,治鶴膝風;搗爛炒熱敷患處,治甲狀腺機能亢進(壯)”
羅裙帶根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腫瘍:取臺灣文殊蘭白色莖之下部,烤熱後貼於患部。(《臺灣先住民之藥用植物》)
2.治無名腫毒:生扁擔葉鱗莖適量。搗汁,搽患處。(《貴州草藥》)
3.治橫痃:取文殊蘭根1株,紅糖15g。共搗爛,烤溫外敷。日換1次。(《福建民間草藥》)
4.治癬:生扁擔葉鱗莖磨醋,搽患處。(《貴州草藥》)
5.治乳部疾患:臺灣文殊蘭莖,搗爛,敷於患部,並以佈包紮。(《臺灣先住民之藥用植物》)
6.治喉痛:文殊蘭根3-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7.治牙痛:鮮文殊蘭莖1小片。置牙痛處,咬含15min左右。(《江西草藥》)
8.治跌打損傷:文殊蘭莖適量。曬幹研末,每次3-15g,水酒送服。另用鮮文殊蘭莖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9.治痰熱咳嗽:羅裙帶根去皮切片,同豬肺煲食。(《廣西藥用植物圖志》)
現代研究
鱗莖含石蒜堿、多花水仙堿。多花水仙堿對蛙心、貓血壓、豚鼠小腸及神經肌肉等有擬膽堿樣作用。羅裙帶根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幹。羅裙帶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石蒜科植物文殊蘭。形態特征
文殊蘭,又名文蘭樹、牛黃傘、千層喜、秦瓊劍《植物名實圖考》,十八學士《廣州植物志》,白花石蒜《全國中草藥匯編》。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壯。鱗莖長柱形,直徑約10-15cm。葉20-30枚,多列,帶狀披針形,長可達1m,寬7-12cm,先端漸尖,邊緣波狀,暗綠色。花莖直立,粗壯,幾與葉等長;傘形花序通常有花10-24朵;佛焰苞狀總苞片2,披針形,外折,長6-10cm,白色,膜質;苞片多數,狹條形,長7-10cm;花梗長0.5-2cm;花被高腳碟狀,芳香,筒部纖細,長4-10cm,直徑1.5-2mm。花被裂片6,條形,白色,長4.5-9cm,寬6-9mm,向頂端漸狹;雄蕊6,淡紅色,花絲比花被裂片短,長約4-5cm,上部淡紫紅色,花藥黃色,狹條形,先端漸尖,長約1.5cm或更長;雌蕊1,柱頭3淺裂或頭狀,子房下位,3室,紡錘形,長不及2cm。蒴果近球形,淺黃色,直徑3-5cm;通常種子1顆。花期6-8月,果期11-12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濱地區或河旁沙地,亦栽植於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