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川貝母

川貝母

川貝母別名:虻,黃虻,莔,貝母,勤母,藥實,

川貝母簡介:川貝母,中藥名。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鱗莖。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主治虛勞咳嗽,肺熱燥咳,瘰癧,乳癰,肺癰。

川貝母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

主治

1、虛勞咳嗽,肺熱燥咳: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泄肺熱化痰,又味甘質潤能潤肺止咳,尤宜於內傷久咳,燥痰、熱痰之證。

2、瘰癧,乳癰,肺癰:本品能清化鬱熱,化痰散結。

3、西醫診為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急慢性咽炎等屬於熱痰、燥痰及肺陰虛者,淋巴結核、急性乳腺炎、乳腺小葉增生等屬於痰火鬱結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研末服1-2g。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忌與烏頭配伍。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與降血壓藥,阿托品等M膽堿受體阻滯藥聯用時不宜用量過大。

(2)不宜與碘離子制劑,酶制劑,重金屬制劑(如硫酸亞鐵、硫酸鎂、氫氧化鋁等)聯用。

(3)不宜與碳酸氫鈉等堿性較強的西藥聯用。

(4)不宜與阿托品、氨茶堿、地高辛聯用。

(5)不宜與咖啡因、苯丙胺聯用。

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慎服。反烏頭。

化學成分

均含多種生物堿,如川貝母含青貝堿、松貝堿甲和松貝堿乙,還含川貝堿和西貝素。暗紫貝母還含松貝寧及蔗糖,甘肅貝母含有岷貝堿甲、岷貝堿乙;梭砂貝母含有白爐貝堿、爐貝堿。

藥理作用

貝母總生物堿及非生物堿部分,均有鎮咳作用;川貝流浸膏,川貝母堿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此外,西貝母堿還有解痙作用;川貝堿、西貝堿有降壓作用;貝母堿能增加子宮張力;貝母總堿有抗潰瘍作用。

毒理作用

小鼠靜註川貝母堿的最小致死量為40mg/kg,大鼠靜註西貝母堿的LD50則為148.4mg/kg。小鼠灌胃徽貝醇提取物的最小致死量為40g(生藥)/kg。川貝醇提取物的LD50>50g(生藥)/kg。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瘡,風痙。”

2、《本草匯言》:“貝母,開鬱,下氣,化痰之藥也,潤肺消痰,止咳定喘,則虛勞火結之證,貝母專司首劑。”

川貝母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肺陰虛勞嗽,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參、麥冬等以養陰潤肺化痰止咳。

2、治肺熱、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肺潤燥,化痰止咳,如二母散(《急救仙方》)。

3、治痰火鬱結之瘰癧,常配玄參、牡蠣等,如消瘰丸(《醫學心悟》)。

4、治熱毒壅結之乳癰、肺癰,常配蒲公英、魚腥草等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相關配伍

1、川貝母配北沙參:川貝母甘寒質潤,尤善潤肺止咳,兼能清肺化痰;北沙參甘潤苦寒,長於補肺陰,清肺熱。兩藥伍用,共奏養陰潤肺、化痰止咳之功。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幹咳少痰、咳血或咽幹音啞等。

2、川貝母配知母:川貝母甘寒質潤,尤善潤肺止咳,兼能清肺化痰;知母苦甘性寒質潤,長於瀉肺熱、潤肺燥。兩藥伍用,相得益彰,增強清肺潤燥之力。適用於肺熱燥咳、咯痰黏稠者。

3、川貝母配枇杷葉:川貝母甘寒質潤,尤善潤肺止咳,兼能清肺化痰;枇杷葉苦寒性降,長於清肺止咳。兩藥伍用,共奏潤肺化痰止咳之功。適用於內傷久咳及燥咳、熱痰之證。

4、川貝母配杏仁:川貝母甘寒質潤,尤善潤肺止咳,兼能清肺化痰;杏仁味苦降泄能肅降肺氣而止咳平喘。兩藥伍用,一潤一降,有止咳化痰之功。適用於肺熱咳喘或陰虛燥咳之證。

鑒別用藥

1、半夏與川貝母:二者均為化痰藥,功能化痰散結。然川貝母甘潤苦泄,長於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用治虛勞咳嗽,肺熱燥咳;半夏辛溫而燥,功專燥濕化痰,用於濕痰寒痰證。此外,川貝母兼能散結,主治痰火鬱結之瘰癧、癰腫;半夏還能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嘔吐呃逆,心下痞,梅核氣,結胸等。

2、瓜蔞與川貝母:二者均能清熱化痰、散結,可用治痰熱咳喘,癰瘡腫毒。然瓜蔞長於清肺化痰,主要用於肺熱咳喘,又能寬胸散結,滑腸通便,可治胸痹結胸,腸燥便秘等。川貝母功專清熱化痰,應用范圍較廣,風熱咳嗽、痰熱咳喘、燥熱咳嗽及虛勞咳嗽均可。

3、絞股藍與川貝母:兩藥均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用於肺熱痰稠,咳嗽氣喘。然絞股藍能益肺氣,清肺熱,有化痰止咳之效,故常用於氣陰兩虛,肺中燥熱,咳嗽痰黏及肺氣虛而痰濕內盛,咳嗽痰多者。川貝母滋潤之性較強,長於潤肺化痰止咳,多用於陰虛燥咳。絞股藍又能補益氣陰,養心安神,對於案牘勞累,心氣不足,心陰虧損,以及勞傷心脾,氣血雙虧的心悸失眠,健忘多夢,倦怠乏力,尤為適宜。絞股藍味甘入脾,能益氣健脾,多用於脾胃氣虛,體倦乏力,納食不佳者。因其性偏苦寒,兼能生津止渴,故用治脾胃氣陰兩傷之口渴、咽幹、心煩者,較為適宜。川貝母又具有清熱散結消腫的功效,故又用於瘰癧癰疽等。

相關藥品

川貝枇杷糖漿、川貝梨糖漿、復方川貝精片、復方川貝母片、川貝銀耳糖漿。

相關方劑

貝母湯(《普濟本事方》)、貝母瓜蔞散(《醫學心悟》)、貝母散(《聖惠方》)、內消瘰癧丸(《醫學啟蒙》)、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

藥膳食療

川貝母蜜棗排骨湯:

1、功效:潤肺止咳。

2、原材料:排骨320克,川貝母30克,蜜棗30粒,薑2片,熱水1500毫升鹽適量。

3、做法:將川貝母泡水約10分鐘,將蜜棗沖洗、備用。將排骨洗凈後汆燙,再撈出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裡,加入熱水,放入蒸籠或蒸鍋中燉。1.5小時,再加鹽調味即可。

4、用法:佐餐食用。

川貝母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粗皮,曬幹,生用。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或用水稍泡,撈出,悶潤後掰瓣去心,幹燥,或碾成細粉;或略淘,潤軟,切極薄片,幹燥。

川貝母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於通風幹燥處,防蛀。

川貝母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類白色或淺黃色。

(1)松貝、青貝及裁培品:淀粉粒甚多,廣卵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圓形,有的邊緣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狀,直徑5-64μm,臍點短縫狀、點狀、人字狀或馬蹄狀,層紋隱約可見。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偶見不定式氣孔,圓形或扁圓形。螺紋導管直徑5-26μm。

(2)爐貝:淀粉粒廣卵形、貝殼形、腎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60μm,臍點人字狀、星狀或點狀,層紋明顯。螺紋導管和網紋導管直徑可達64μm。

2、取本品粉末10g,加濃氨試液10ml,密塞,浸泡1小時,加二氯甲烷40ml,超聲處理1小時,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貝母素乙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6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水(18:2: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依次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和亞硝酸鈉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此外,還可用聚合酶鏈式反應-限制性內切酶長度多態性方法鑒別。

藥材性狀

暗紫貝母、卷葉貝母、甘肅貝母的鱗莖,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棱砂貝母習稱“爐貝”。

1、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杯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厚須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2、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3、爐貝: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項,或為類白色蒜瓣狀;或為薄片狀;或為類白色細粉。質堅脆,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常見偽品

混淆品:

1、一輪貝母:為百合科植物一輪貝母FritillariamaximowicziiFreyn的幹燥鱗莖。鱗莖呈卵圓形,高0.5-1.4cm,直徑4-10mm。表面淺黃色或淡黃棕色,頂端漸尖,基部突出多數鱗芽。一側有一條縱溝。氣無,味淡。

2、浙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的幼苗鱗莖。鱗莖略呈扁球形或圓錐形,高3-5mm,直徑2-5mm。表面類白色,側有一淺縱溝或隱約可見一細小心芽,形似懷中抱月。質硬,斷面粉性。

3、土貝母:為葫蘆科植物土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n)Franquet的幹燥鱗莖。本品呈不規則塊狀,三角形或三棱形,大小不等,直徑1-2.5cm。表面暗棕色或黃棕色,煮透者呈半透明樣,凹凸不平。質堅硬。斷面角質樣。

偽品:

1、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aven(Roman.)Stapf的幹燥種仁。形態特征見薏苡仁項下。本品主要摻入松貝中而出現。

2、光慈菇:為百合科植物老鴉瓣Tulipaedulis(Miq.)Baker的幹燥鱗莖。形態特征見山慈菇項下。

川貝母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百合科貝母屬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棱砂貝母。

形態特征

1、川貝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態變化較大。鱗莖卵圓形,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1-1.5cm。葉通常對生,少數在中部兼有散生或輪生;葉片條形至條狀披針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花單生基頂,紫色至黃綠色,通常有小方格,少數僅有斑點或條紋;每花有3枚葉狀苞片;花被片6,長3-4cm,外輪3片,寬1-1.4cm,內輪3片近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寬可達1.8cm;蜜腺窩在背面明顯凸出;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3/5,花藥近基著生,花絲多少具小乳突;柱頭裂片長3-5mm。蒴果棱上具寬1-1.5mm的窄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暗紫貝母:多年生草本,高15-25cm。鱗莖球形或圓錐形,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6-8mm。莖直立,單一,無毛。葉在下面的1-2對為對生,上面的1-2枚散生或對生,無柄,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3.6-6.5cm;寬3-7mm,先端急尖,不卷曲。花單生於莖頂,深黃色,有黃褐色小方格;葉狀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2輪,長2.5-2.7cm,內3片倒卵狀長圓形,寬約1cm,外3片近長圓形,寬約6mm;蜜腺窩稍凸出或不很明顯;雄蕊6,長約為花被片的一半,花藥近基著生,花絲具或不具小乳突;柱頭3裂,裂片短而外展,長0.5-1mm。蒴果長圓形,長1-1.5cm,寬1-1.2cm,具6棱,棱上的翅很窄,寬約1mm。花期6月,果期8月。

3、甘肅貝母:多年生草本,高20-40cm。鱗莖圓錐形,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6-13mm。葉通常最下面的2枚對生,上面的2-3枚散生;葉片條形,長3-7cm,寬3-4mm,先端通常不卷曲。單花頂生,稀為2朵,淺黃色,有黑紫色斑點;葉狀苞片1枚,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花被片長2-3cm,內3片寬6-7mm,蜜腺窩不很明顯;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一半;花絲具小乳突;柱頭裂片長不及1mm。蒴果棱上具寬約1mm的窄翅。花期6-7月,果期8月。

4、棱砂貝母:多年生草本,高17-35cm。鱗莖長卵圓形,由2(-3)枚鱗片組成,直徑1-2cm。葉互生,3-5枚(包括葉狀苞片)較緊密地生於植株中部或上部;葉片狹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2-7cm,寬1-3cm,先端不卷曲。單花頂生,寬鐘狀,略俯垂,淺黃色,具紅褐色斑點或小方格;花被片長3.2-4.5cm,寬1.2-1.5cm,內三片比外三片稍長而寬;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一半,花絲不具小乳突;柱頭裂片長約1mm。蒴果棱上的翅寬約1mm,宿存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佈區域

1、川貝母: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2、暗紫貝母:分佈於四川、青海。

3、棱砂貝母: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青海等地。

4、甘肅貝母:分佈於四川甘肅、青海。

道地產區

主產於四川、雲南、甘肅等地。

生長環境

1、川貝母:生於林中、灌叢下、草地、河灘、山谷等濕地或巖縫中。

2、暗紫貝母:生於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

3、甘肅貝母:生於海拔2800-4400m的灌叢中或草地上。

4、棱砂貝母:生於海拔3800-4700m的流沙灘上的巖石縫隙中。

生長見習

喜涼爽溫和氣候,適宜生長在1600-3000m的高寒山區的小灌木林下及草叢中。選擇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栽培。忌積水、高溫。

繁殖方式

用種子和鱗莖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種子成熟時胚尚處於原胚階段,需用腐殖土或鋸木末層積貯藏於室內,溫度10-15度進行後熟處理,保持一定溫度,待種子有芽口時播種。坡地撒播、平地條播。條播幅度10-15cm,幅間距7-10cm。

2、鱗莖繁殖:在果實成熟或正常枯苗後及時挖取,選鱗莖肥厚、無損傷的作種用,入選的種鱗莖在15度以下通風良好的室內或蔭棚下,晾置1-2星期,待隱傷表面呈淺棕色後栽種。在畦上橫向開平底溝,開一溝栽一溝,溝底先放基肥,再放入種鱗莖,行株距為(13-20)cm×(13-15)cm。

病蟲防治

1、病害有銹病,出苗期,每2-3星期用粉銹寧1000倍液噴灑1次。白腐病,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日灼病,雨季來臨前用稿稈碎節覆蓋,防濺泥土,發現葉片等處被泥土污染,應及時沖洗。

2、蟲害有金針蟲、蠐螬、地老虎。

草藤  路新灣大  曉深塘  純真時代  脫鎂葉綠素  景環  溫期  連富路  終身為父  華世潔  平克  山魈  高唐  天萬街  應用服務器  圈板溝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