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
来源:74U閱讀網
酢漿草別名:酸箕,三葉酸草,酸母草,鳩酸草,小酸茅,雀林草,酸漿,赤孫施,田字草,酸漿草,
酢漿草簡介:酢漿草,中藥名。為酢漿科植物酢漿草OxaliscorniculataL.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散瘀,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濕熱泄瀉,痢疾,黃疸,淋證,帶下,吐血,衄血,尿血,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癰腫疔瘡,丹毒,濕疹,疥癬,痔瘡,麻疹,燙火傷,蛇蟲咬傷。
酢漿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涼血散瘀,解毒消腫。主治
1、濕熱泄瀉,痢疾,淋病,帶下:酢漿草性寒,有清熱利濕之功,可用於濕熱內蘊引起的泄瀉、痢疾、黃疸、淋病、赤白帶下等證,單用或配伍其他清熱利濕之品同用,以增強療效。
2、吐血,衄血,尿血,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酢漿草味酸,性寒,有涼血止血,散瘀消腫之效,可去一切逆血瘀血。故常用於血熱妄行而致出血及瘀血內停諸證,多單味煎服或搗爛外敷。
3、咽喉腫痛,癰疽疔瘡,丹毒,濕疹,帶狀皰疹,疥癬,燙火傷,毒蛇咬傷:酢漿草有清解熱毒之殊功,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及外科、皮膚諸證均可用本品治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研末;或鮮品絞汁飲。外用:適量,煎水洗、搗爛敷、搗汁塗或煎水漱口。
註意事項
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化學成分
全草含抗壞血酸,去氫抗壞血酸,丙酮酸,乙醛酸,脫氧核糖核酸,牡荊素,異牡荊素,牡荊素-2″-O-β-D-吡喃葡萄糖甙,以及17種化合物:如2-庚烯醛,2-戊基呋喃,反式植醇,並含中性類脂化合物,糖脂,磷脂以及脂肪酸(C10-C14),α-生育酚,β-生育酚。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50%酢漿草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同屬植物毛茛酢漿草Oxaliscernua能損傷傢畜如牛的腎臟,使其血中非蛋白氮(NPN)明顯升高。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止久瀉滑痢,赤白痢疾或休息痢。”
2、《綱目》:“主小便諸淋,赤白帶下……治沙石淋。煎湯洗痔痛脫肛甚效。搗塗湯火、蛇蠍傷。制砂、汞、硇、礬、砒石。”
3、《生草藥性備要》:“殺螆止痛,散熱消腫,理跌打,散瘀血,又幹水止癢。”
4、《醫林纂要·藥性》:“補肺,瀉肝,除熱氣,去瘀血,斂陰出治節。治吐血,衄血,去一切逆血瘀血及血熱癰毒。”
5、《福建藥物志》:“治小兒夜啼,產褥熱,產後腹痛,乳腺炎初起。”
酢漿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泄瀉、痢疾,可單味煎服或加紅糖蒸服。
2、治黃疸,可配茵陳、金錢草、平地木、土大黃等以清利退黃。
3、治淋癥,可用鮮品搗汁,入蜜調服;配海金沙、金錢草可用於沙石淋癥。
4、治婦女赤白帶下,可用本品煎湯,酒調服。
4、治吐衄,可酌加食鹽煎服。
5、治濕熱尿血,有用本品配玉米須同煎代茶飲服。
7、治月經不調,可配益母草、澤蘭等泡酒服。
8、治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及外科、皮膚諸證,多單味煎服或配半枝蓮、馬齒莧等以增強清熱解毒療效,並可用本品搗敷煎水外洗,以配合內治。
9、治心熱而致失眠、多夢、健忘,可配松針、大棗。
酢漿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尤以夏、秋季為宜洗凈,鮮用或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殘根及雜質,搶水洗凈,切段,幹燥。
酢漿草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酢漿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為段片狀。莖、枝被疏長毛。葉紙質,皺縮或破碎,棕綠色。花黃色,萼片、花瓣均5枚。蒴果近圓柱形,有5條棱,被柔毛,種子小,扁卵形,褐色。具酸氣。味咸而酸澀。
酢漿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酢漿科酢漿草屬酢漿草。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莖細弱,常褐色,匍匐或斜生,多分枝,被柔毛。總葉柄長2-6.5cm;托葉明顯;小葉3片,倒心形,長4-10mm,先端凹,基部寬楔形,上面無毛,葉背疏生平伏毛,脈上毛較密,邊緣具貼伏緣毛;無柄。花單生或數朵組成腋生傘形花序;花梗與葉柄等長;花黃色,萼片長卵狀披針形,長約4mm,先端鈍;花瓣倒卵形,長約9mm,先端圓,基部微合生;雄蕊的花絲基部合生成筒;花柱5。蒴果近圓柱形,長1-1.5cm,略具5棱,有喙,熟時彈裂;種子深褐色,近卵形而扁,有縱槽紋。花期5-8月,果期6-9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道地產區
主產於華南、西南、華北、東北、西北各省。自產自銷。生長環境
生於荒地、田野、道旁。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陰濕地生長。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為宜。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4月播種,撒播或條播,播後薄覆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稍加鎮壓。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