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羊耳菊

羊耳菊

羊耳菊別名:白牛膽,大力王,毛柴胡,葉下白,山白芷,

羊耳菊簡介:羊耳菊,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羊耳菊Inulacappa(Buch.-Ham.)DC.的根及全草。分佈於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祛風散寒,行氣利水,化痰止咳,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咳嗽,神經性頭痛,胃痛,風濕腰腿痛,跌打腫痛,月經不調,白帶,血吸蟲病。

羊耳菊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散寒,行氣利水,化痰止咳,消腫止痛。

主治

風寒感冒,咳嗽,神經性頭痛,胃痛,風濕腰腿痛,跌打腫痛,月經不調,白帶,血吸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15-30g。

註意事項

用藥期間忌食酸、辣食物。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

2、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相關論述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祛風止痛,調經活血,補血,解表。主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疼痛,月經不調,貧血,腹瀉,痢疾,支氣管炎等。”

羊耳菊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產後傷風:羊耳菊18g,華荊芥9g,木芙蓉12g,煎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2、治膽結石及膽囊炎:羊耳菊、白花蛇舌草、牛皮消各15g,連錢草30g,石菖蒲6g。水煎三次分服。(《常用中草藥配方》)

附註

本品氣味濃鬱,單用內服往往引起嘔吐,通常配豬骨煲服或配方應用,可免嘔吐。

羊耳菊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割全草,春、秋季挖根,洗凈,鮮用或曬幹。

炮制方法

將原藥材除去雜質,淋水,切碎,幹燥,篩去灰屑。

羊耳菊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全草:長90-150cm,莖圓柱形,少分枝,表面灰褐色至暗褐色,有細縱紋及凸起的橢圓形皮孔,葉痕明顯,半月形,皮層易剝離。質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葉片易脫落,常卷曲,展開後呈狹矩圓形或近倒卵形,邊緣有小鋸齒,先端漸尖或鈍形,基部渾圓或廣楔形,上表面黃綠色,具黃色粗毛,下表面黃白色,被白色絹毛。偶帶有頂生或腋生的頭狀花序組成的傘房花叢。花小,為舌狀花和管狀花。瘦果具棱,有冠毛。氣香,味辛、微苦。

2、根:根頭部殘留短小地上莖。根呈圓柱形,有分枝,長2-5cm,直徑0.3-1.5c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有稀疏須根或須根脫落殘痕。根皮薄,刮去表皮則呈灰褐色而有油性。質堅硬,切斷面木質部灰黃色,有黃色油點散在,根頭部中央有髓,呈海綿狀。有特殊香氣,用手刮擦根部嗅之氣更香。味辛、微苦。

羊耳菊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旋覆花屬羊耳菊。

形態特征

亞灌木。根狀莖粗壯,多分枝。莖直立,高70-200厘米,粗壯,全部被污白色或淺褐色絹狀或棉狀密茸毛,上部或從中部起有分枝,全部有多少密生的葉;下部葉在花期脫落後留有被白色或污白色棉毛的腋芽。葉多少開展,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中部葉長10-16厘米,有長約0.5厘米的柄,上部葉漸小近無柄;全部葉基部圓形或近楔形,頂端鈍或急尖,邊緣有小尖頭狀細齒或淺齒,上面被基部疣狀的密糙毛,沿中脈被較密的毛,下面被白色或污白色絹狀厚茸毛;中脈和10-12對側脈在下面高起,網脈明顯。頭狀花序倒卵圓形,寬5-8毫米,多數密集於莖和枝端成聚傘圓錐花序;被絹狀密茸毛。有線形的苞葉。總苞近鐘形,長5-7毫米;總苞片約5層,線狀披針形,外層較內層短3-4倍,頂端稍尖,外面被污白色或帶褐色絹狀茸毛。小花長4-5.5毫米;邊緣的小花舌片短小,有3-4裂片,或無舌片而有4個退化雄蕊;中央的小花管狀,上部有三角卵圓形裂片;冠毛污白色,約與管狀花花冠同長,具20餘個糙毛。瘦果長圓柱形,長約1.8毫米,被白色長絹毛。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分佈區域

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

讀兩年  勝處  金岸藍湖  李博士  天智  德景園  蔡埡  宗永貞  文章憎命達  吉鋼  紫陽花  再相見  留雁村  內盤  德欽縣  穴位名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