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
来源:74U閱讀網
龍眼葉別名:
龍眼葉簡介:龍眼葉,中藥名。為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葉或嫩芽。具有發表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瘧疾,疔瘡,濕疹。
龍眼葉功效作用
功能
發表清熱,利濕解毒。主治
本品主治感冒發熱,瘧疾,疔瘡,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研末調敷。化學成分
葉含槲皮素、槲皮苷、鞣酸、無羈萜、表無羈萜醇、16-三十一烷醇、β-谷甾醇、甾醇及其β-D-葡萄糖苷。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圖說》:葉曬幹為末,敷搽小兒七星處,出痘瘡時隻出數點,而又解胎毒。
2、《生草藥性備要》:治疳疔,殺蟲,作茶飲明目,嫩葉蒸水,加冰片搽眼眩爛。
3、《本草求原》:洗疔、痔、疳瘡、爛腳。
4、《廣西本草選編》:清熱涼血。治感冒發熱,陰虛發熱,尿道炎。
5、《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解表利濕。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感冒,腸炎;外用治陰囊濕疹。
6、《廣西民族藥簡編》:治經閉,感冒,黃疸型肝炎。
;
龍眼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預防流感,感冒:龍眼葉9-15g。煎水代茶飲。(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瘧疾:龍眼葉七葉,合芝麻一酒盞,清水二杯煎杯。在瘧疾發作前2h內服1-2次。
3、治孕娠胎動腹痛:龍眼葉十多葉,生米一盞,食鹽少許合煎湯內服。(2、3方出自《泉州本草》
4、治頭瘡:龍眼葉研末,和鮮雞蛋清或茶油調勻,塗患處。
5、治牙疳:龍眼葉燒灰研末,撒牙齦上。(4、5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龍眼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老葉全年均可采收,3-4月采收嫩芽,鮮用或曬幹。龍眼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龍眼。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偶數羽狀復葉,互生;葉連柄長15-30cm,或更長;小葉4-5對,很少3或6對,小葉柄長通常不超過5mm;葉片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常不對稱,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有時稍鈍頭,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色,兩面無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頂生和近枝腋生,密被星狀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質,三角狀卵形,長約2.5mm,兩面均被黃褐色絨毛和成束的星狀毛;萼片、花瓣各5,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僅外面被微柔毛;雄蕊8,花絲被短硬毛。果近球形,核果狀,不開裂,直徑1.2-2.5cm,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花期3-4月,果期7-9月。
分佈區域
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福建、臺灣最盛,廣東次之,多栽培於堤岸和園圃,廣東、廣西南部及雲南亦見野生或半野生於疏林中。生長見習
龍眼是亞熱帶果樹,喜高溫多濕,溫度是影響其生長、結實的主要因素,一般年平均溫度超過20℃的地方,均能使龍眼生長發育良好。耐旱、耐酸、耐瘠、忌浸,在紅壤丘陵地、旱平地生長良好,栽培容易,壽命長,產量高,經濟收益大,群眾喜種植。繁殖方式
先用實生繁殖培育砧木苗,然後用嫁接繁殖。栽培技術
7-8月龍眼成熟時,選取適應性強,粗生易長,病蟲害少的母樹采種,種子容易喪失發芽力,采種後,立即播種可提高種子發芽率。用點播或條播,按行距20cm開溝播種,每1hm2播種種量750kg左右。播種後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當幼苗高度超過25cm時,進行摘頂,促進主幹增粗,隨時剪除基部分枝,保持主幹離地面10-17cm光滑直立,利用嫁接的操作,經過1-2年培育的砧木苗可進行嫁接。春季嫁接4-6月,秋季嫁接以9-10月份較適宜。接穗應從經過鑒定的優良母樹上選取。嫁接方法用芽片貼接法或舌接法。春、秋兩季均可定植,多采用長方形或正方形栽植。定植行株距一般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