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傷寒

傷寒治療

傷寒西醫治療方法

(一)一般治療與對癥治療

有嚴重毒血癥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療配合下使用激素.常用氫化可的松25~50mg或地塞米松1~2mg,每日1次靜脈緩慢滴註;或口服強的松5mg,每日3~4次,療程不超過3天.

若傷寒合並血吸蟲病,尤其是急性血吸蟲病時,一般宜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配合傷寒的病原治療,待體溫被控制,全身情況明顯改善後,才給予口服吡喹酮治療血吸蟲病.對兼有毒血癥和顯著鼓腸或腹瀉的患者,激素的使用宜慎重,以免發生腸出血及腸穿孔.

(二)傷寒患者抗菌藥物的選擇

1.氟喹諾酮類藥物為首選,氟喹諾酮類藥物具有下列共同特點:

①抗菌譜廣,尤其對革蘭陰性桿菌活性高;

②細菌對其產生突變耐藥的發生率低;

③體內分佈廣,組織體液中藥物濃度高,可達有效抑菌或殺菌水平;

④大多品種系口服制劑,使用方便;

⑤因其影響骨骼發育,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慎用.目前常用的有氧氟沙星,劑量:300mg每日兩次,口服或200mg每8~12小時一次,靜滴,療程14天.環丙沙星,劑量:500mg每日兩次或每8小時一次,口服或靜滴,療程:14天.

2.頭孢菌素類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在體外對傷寒桿菌有強大抗菌活性,毒副反應低,尤其適用於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以及氯黴素耐藥菌所致傷寒.可用頭孢三嗪,劑量:成人1g,每12小時一次,兒童每天100mg/kg,療程:14天.頭孢噻肟,劑量:成人1~2g,每8~12小時一次,兒童每天100~150mg/kg,療程:14天.

3.氯黴素劑量:為每天25mg/kg,分2~4次口服或靜脈滴註,體溫正常後,劑量減半.療程:兩周.

註意事項:

①新生兒,孕婦,肝功能明顯損害者忌用;

②註意毒副作用,經常復查血象,白細胞低於2500/mm3時停藥.

4.氨芐(或阿莫)西林劑量:成人2~6g/d,兒童每天100~150mg/kg,分3~4次口服或靜脈滴註.阿莫西林成人2~4g/天,分3~4次口服,療程:14天.

註意事項:

①本藥效果不太理想,故療程宜長,以減少復發及排菌.

②一旦出現藥疹,應及時停藥.

5.復方新諾明劑量:成人,2片每日兩次,兒童每天SMZ40~50mg/kg,TMP10mg/kg,一日二次,療程:14天.(三)帶菌者的治療

1.氨芐西林

(或阿莫西林)劑量:成人氨芐西林4~6g/天或阿莫西林6g/天加丙磺舒2g/天,分3~4次口服,療程:6周.

2.氧氟沙星或環丙沙星劑量:氧氟沙星300mg一日二次,環丙沙星500~750mg,一日二次口服,療程:6周.

(四)並發癥的治療

1.腸穿孔除局限者外,腸穿孔伴發腹膜炎的患者應及早手術治療,同時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如氯黴素或氨芐青黴素與慶大或卡那黴素聯合應用,以控制腹膜炎.

2.腸出血

①絕對臥床休息,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神志變化及便血情況;

②暫停飲食,或進少量流質;

③靜脈滴註葡萄糖生理鹽水,註意電解質平衡,並加用維生素K,安絡血,抗血纖溶芳酸,止血粉等止血藥;

④根據出血情況,酌量輸血;⑤如病人煩躁不安,可註射鎮靜劑,如安定,苯巴比妥鈉,禁用瀉劑及灌腸;⑥經積極治療仍出血不止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3.中毒性心肌炎嚴格臥床休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維生素B1,ATP,靜註高滲葡萄糖液.如出現心力衰竭,應積極處理,可使用洋地黃和速尿並維持至臨床癥狀好轉,但病人對洋地黃耐受性差,故用藥時宜謹慎.

4.中毒性肝炎除護肝治療外,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5.膽囊炎按一般內科治療.

6.溶血性尿毒綜合征

①控制傷寒桿菌的原發感染,可用氨芐青黴素或羥氨芐青黴素;

②輸血,補液;

③使用皮質激素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強的松龍等.尤對兒童患者可迅速緩解病情;

④抗凝療法,可用小劑量肝素每日50~100u/kg靜註或靜滴,控制此征有顯著療效,也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靜滴;

⑤必要時行腹膜或血液透析,以及時清除氮質血癥,促進腎功能恢復.

7.DIC給予抗凝治療,酌情輸血,並應用氨芐青黴素控制原發感染.

(5)慢性帶菌者的治療慢性帶菌者的治療常較困難.一般認為有膽石癥或膽囊疾患的慢性帶菌者,須同時處理膽囊膽道疾患,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1氨芐西林3~6g/d,丙磺舒1~1.5g/d,分次口服,聯合用藥,療程4~6周以上.

2磺胺甲?唑/甲氧芐啶(復方磺胺甲?唑)2片/次,2次/d,療程1~3個月,有一定效果.

3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等,用藥後膽汁中的濃度高,可用於治療慢性帶菌者.

預後

傷寒的預後與病人的情況,年齡,有無並發癥,治療早晚,治療方法,過去曾否接受預防註射以及病原菌的毒力等有關.

有效抗菌藥物應用前病死率約為20%,自應用氯黴素以來病死率明顯降低,約在1%~5%.老年人,嬰幼兒預後較差,明顯貧血,營養不良者預後也較差.並發腸穿孔,腸出血,心肌炎,嚴重毒血癥等病死率較高.國內一組傷寒,副傷寒死亡38例中,腸穿孔占39.5%,毒血癥39.5%,心肌炎9.9%,中毒性休克5.3%,腸出血2.6%,肺炎2.6%,心力衰竭2.6%.曾接受預防接種者病情較輕,預後較好.

傷寒中醫治療方法

1、中成藥(1)白花蛇舌草湯,白花蛇舌草50g,水煎服.適用於傷寒早期,氣分濕熱者.

(2)地錦草湯:地錦草助呂,水煎服.適用於傷寒早,中期患者.

(3)黃芩,生地榆各15g,紅藤、馬齒莧、敗醬草各30g、水煎服.

2、針灸

(1)耳針胃、腸、交感壓痛點,用毫針淺刺不留針,每日1次.

(2)體針腹脹可針足三裡、氣海、關元;發熱可針刺大椎、外關、合谷、少商,留針20至30分鐘.

3、辯證治療:臨床辨證加減用藥:表濕較重而惡寒無汗者,酌加蒼術、香薷等以芳香宣透;如裡濕蘊阻較重而脘痞惡心較甚者,可去杏仁之苦潤,加蒼術、佩蘭以燥濕和中;裡濕蘊熱,心煩溲赤,則去厚樸之溫燥,加山梔、淡竹葉以泄熱利濕.濕濁偏重,熱勢不甚而舌苔白膩者,可加用蘇合香丸以芳香化濕壁穢開竊.熱勢偏重,竊閉較甚而神昏譫語者,可加至寶丹以清心開竊;如痰熱交阻、痰粘不易咯吐者,加鮮竹瀝水以清熱化痰;兼肝風內動而痙厥抽搐者,可加全蠍、地龍、蜈蚣、僵蠶息風;兼喉間痰湧有窒塞氣道之虞者,急加猴棗散以化痰濁;便下瘀紫血塊者,可加茜草、赤藥等行瘀止血之品;便血綿綿不止,血色較淡者,可於黃土湯內加炮薑炭以溫中止血;便血漸少.精神倦怠,少氣懶言者,可加黨參、黃芪以補益元氣;氣脫亡陽而汗出較多者,可於參附湯中加龍骨、牡蠣以固脫止汗.

①氣陰兩傷,餘熱未清:治宜益氣生津,清解餘熱.常用竹葉石膏湯加減.方中竹葉,石膏清熱瀉火;黨參、麥冬益氣養陰:半夏降逆止嘔;甘草、粳米調養胃氣.若胃陰不足,胃火上逆,出現口舌糜爛,舌紅而幹者,加鮮石斛、天花粉.如胃火熾盛,舌紅脈數者,加天花粉、知母之類.

②濕遏衛氣:治宜芳香辛散,宣化表裡濕邪.常用藿樸夏苓湯.方中杏仁宣肺利水;白蔻仁芳香醒脾;半夏、厚樸芳香化濁以燥濕;苡仁健脾滲濕;藿香芳香化濕.

③熱入營血:治以清營泄熱,涼血散血.常用清營湯.方中水牛角、生地涼血止血;赤芍、丹皮涼血散瘀;黃連、地榆清熱解毒.用時配合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

④氣虛血脫:治宜補氣固脫止血.常先服獨參湯,後用黃土湯加人參.也可服生脈散加阿膠、地榆、烏梅、仙鶴草、山萸肉等養血止血之品.

⑤胃腸濕熱:治宜清利濕熱,理氣和中.常用王氏連樸飲.方中川連苦寒清熱燥濕;厚樸苦溫行氣化濕;半夏燥濕和胃,降逆止嘔;菖蒲芳香化濁;梔子、豆豉清宣鬱熱;蘆根清熱生津止渴.若濕象較重,胸悶脘痞,身重不渴,腹脹便溏,舌苔滑膩者,治以宣氣化濕;佐以淡滲,方藥用三仁湯加減.若熱象較著,高熱煩渴,面赤大汗,氣粗,苔黃膩,脈洪者,治以清熱化濕,方藥用白虎湯加味.

傷寒並發腸出血的治療

(1)雲南白藥:成人2~3g/日,兒童每日0.05g/kg,分4~6次溫開水沖服或鼻飼;肉眼出血停止後,再用藥3~5天,或至大便潛血陰性停藥.

(2)中藥處方:制大黃3g,炒槐花、柏葉各12g,參田七、白芨各10g,每日一劑,分2次口服.

(3)復方紫珠草湯:含生地、阿膠、田七、紫珠草、血餘炭、水煎服,連用3~5日.

(4)大黃白及粉:大黃3份,白及2份,研沫.大便潛血+服1g;潛血++~+++,少量柏油樣便服2g;潛血+++,大量柏油便服3g;每日3次.

傷寒驗方

1、傷寒勞復(身熱,尿赤如血色).用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殼),加蜜半兩拌勻,炒至微焦,研細,再加豬膽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薑二片、烏梅一個,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後,去渣留尿,加溫,飯後將藥丸送下.

2、傷寒勞復(按:指傷寒病後,身體未復原而性交,引起舊病復發).用鼠尿十四粒、韭根一大把,同煮開,去渣,再煮開二次,溫服,得汗即愈,無汗可再服一劑.

3、傷寒發狂,胡言亂語.用鐵粉二兩、龍膽草一兩,共研細,磨刀水調服.每服大人一錢,小兒五分.又方:用蚯蚓泥,涼水調服.又方:吞生雞蛋一枚,有效(癥見熱極煩躁).

4、傷寒無汗.用代赭石、幹薑,等分為末,熱醋調勻搽在兩手心上,然後緊握雙拳夾在大腿間.蓋被靜臥,汗出病愈.

5、傷寒尿澀,小腹脹滿.用石燕研細,蔥白湯調服半錢.以消脹為度.

6、傷寒咳逆.用雄黃一錢、酒一杯,同煎,病人趁熱嗅其氣.

傷寒飲食

一、百日咳食療方:

1.初咳期:

1)大蒜白糖飲:大蒜克,白糖糖克.大蒜搗爛,加糖置杯中,開水沖滿浸泡小時,每天天劑,分次服,連服4天.

2)荸薺甘蔗飲:荸薺克、甘蔗克,洗凈絞碎榨汁,加水適量.雪梨隻,冰糖隔水蒸,熟後吃梨飲汁,每日一劑.

3)綠豆羹:綠豆克,魚腥草炔克,冰糖糖克.綠豆浸1小時,魚腥草洗凈煎水取汁患毫升,與綠豆冰糖共煮,成糊狀即可,每日劑,分次服完,連服三天.

2.痙咳期:

1)牛膽粉:牛膽粉,淀粉,白糖糖.研粉,淀粉炒熟,與白糖混合.膽方:雞膽、白糖.雞膽置碗內刺破加白糖適量.隔水蒸猛分鐘即可.歲以下天服完;歲以下兩天服完;歲以上天服完.因味苦可分數次服完.

2)羅漢果茶:羅漢果個,生橄欖祥隻洗凈同蒸,熟後去渣入冰糖克當茶飲.每日劑,分次服.7天為1個療程.

3.恢復期:

1)雞蛋羹:雞蛋個,冰糖糖克.雞蛋打碎攪勻,合冰糖加水適量,隔水蒸熟,一次食完, 每日次.五汁飲 荸薺汁、雪梨汁、紅蘿卜汁、白蘿卜汁、鮮芹菜汁各⒑毫升.將以上食物洗凈取汁,混合後隔水蒸隔分鐘,飲用,每日劑,分次服完.

2)百合燉排骨湯:甜百合,豬排骨.洗凈,排骨斬成小塊,共入砂鍋,文火燉爛,即可食用.每日次.

二、百日咳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宜選擇細、軟、爛易消化吸收,且宜吞咽的半流質或軟食.因病程較長,註意選擇熱能高,含優質蛋白質,營養豐富的食物.

三、百日咳患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辛辣油膩食物

薑、蒜、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對氣管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炎性改變;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膩食物易損傷脾胃,使其受納運化功能失常,可使病隋加重.故本病患兒應食清淡、營養豐富的食物.

2.海鮮發物

百口咳對海腥、河鮮之類食物特別敏感,咳嗽期間食人海腥之物,會導致哆嗽加劇,這類食物包括海蝦、梭子蟹、帶魚、蚌肉、淡萊、河海鰻、螃蟹等.

3.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往往損傷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而使機體康復功能減弱,並且使痰量增多.百日咳患兒往往在食人生冷食物後咳嗽加劇,特別是棒冰、冰凍汽水、冰淇淋,這些食品是又冷又甜,吃下去後痙咳加劇是常見的事情.再則食物必須煮熟煮爛,使之易於消化,百日咳患兒病程較長,食物宜以熟、爛、易於消化為主.在冬季發病時.應忌吃火鍋.

4.激素

本病治療時如未經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就用激素治療,可使炎癥擴散,不利於患兒康復.

5.溫補類藥物本病炎癥期和痙咳期忌用溫補類藥物,如紅參、生薑、丁香、菟絲子、淫羊藿等,以免助陽生火,導致病情加重.即使在恢復期也應視病情而定,非極度虛弱一般以不用為好.

傷寒並發癥

傷寒的並發癥復雜多樣,發生率不一,同一患者可同時或先後出現多種並發癥.

1.腸出血:為常見的嚴重並發癥,發生率約2.4%~15%,多見於病程第2~3周,從大便隱血至大量血便,少量出血可無癥狀或僅有輕度頭暈,脈快;大量出血時熱度驟降,脈搏細速,體溫與脈搏曲線呈交叉現象,並有頭暈,面色蒼白,煩躁,冷汗,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有腹瀉者並發腸出血機會較多,病程中活動過多,飲食成分不當,過於粗糙,過量飲食,排便時用力過度以及不適當的治療性灌腸等均可成為腸出血誘因.

2.腸穿孔:為最嚴重的並發癥,發生率約1.4%~4%,多見於病程第2~3周,腸穿孔常發生於回腸末段,但亦可見於結腸或其他腸段;穿孔數目大多為一個,少數為1~2個,也有報告多達13個者,腸穿孔的表現為突然右下腹劇痛,伴有惡心,嘔吐,冷汗,脈細速,呼吸促,體溫與血壓下降(休克期),經1~2h後腹痛及其他癥狀暫緩解(平靜期),不久體溫又迅速上升並出現腹膜炎征象,表現為腹脹,持續性腹痛,腹壁緊張,廣泛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減弱至消失,腹腔內有遊離液體,X線檢查膈下有遊離氣體,白細胞數較原先增高伴核左移(腹膜炎期),腸穿孔的誘因大致與腸出血相同,有的病例並發腸出血的同時發生腸穿孔.

3.中毒性心肌炎:發生率3.5%~5%,常見於病程第2~3周伴有嚴重毒血癥者,臨床特征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減弱,心律不齊,期前收縮,舒張期奔馬律,血壓偏低,心電圖顯示P-R間期延長,T波改變,S-T段偏移等,這些癥狀,體征及心電圖改變一般隨著病情好轉而恢復正常.

4.中毒性肝炎:發生率約10%~68.5%(多數在40%~50%),常見於病程第1~3周,主要特征為肝大,可伴有壓痛,轉氨酶活性輕度升高,甚至出現輕度黃疸,臨床上容易與病毒性肝炎相混淆,隨著病情好轉,肝大及肝功能可較快恢復正常,僅偶爾可出現肝衰竭危及生命.

5.支氣管炎及肺炎:支氣管炎多見於發病初期;肺炎(支氣管肺炎或大葉性肺炎)則常發生於極期及病程後期,多為繼發感染,極少由傷寒桿菌引起,毒血癥嚴重者可有呼吸急促,脈速及發紺,咳嗽卻不明顯,體檢可發現肺部囉音和(或)肺實變征.

6.急型膽囊炎:約占0.6%~3%,其特征為發熱,右上腹痛及壓痛,常有嘔吐,可出現黃疸,白細胞數較原先增高,傷寒並發膽囊炎後有助於膽石形成,易導致帶菌狀態,亦有認為原有慢性膽囊炎,膽石癥的患者易於產生傷寒帶菌狀態.

7.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國外報道的發病數有高達12.5%~13.9%,國內亦有本征報道,一般見於病程第1~3周,約半數發生於第1周,主要表現為溶血性貧血和腎衰竭,並有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加,血小板減少及紅細胞碎裂現象,此征可能由於傷寒桿菌內毒素誘使腎小球微血管內凝血所致.

8.溶血性貧血:傷寒可並發急性血管內溶血,表現為急進性貧血,網織紅細胞增多,白細胞數增高伴核左移,部分病例有血紅蛋白尿,少數出現黃疸,也可發生尿毒癥,患者大都伴有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少數則合並血紅蛋白病,溶血的發生常與傷寒感染本身和(或)氯黴素應用有關.

9.DIC:國外報道一些傷寒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現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減少及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符合DIC的實驗室所見,隨著病情好轉,這些凝血障礙常可完全恢復正常,傷寒並發DIC偶可表現為嚴重全身廣泛出血,若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10.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大多見於發熱期,也可出現於發熱前或熱退後,有的患者表現為感染性精神病,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伴有錯覺,幻覺以及情緒,行為失常,有的則表現為中毒性腦病,除精神,意識障礙外,還伴有強直性痙攣,偏癱,腦神經麻痹,病理反射陽性及帕金森綜合征,個別可發生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球後視神經炎等,傷寒並發虛性腦膜炎約占傷寒病例的5%~8%,但傷寒桿菌腦膜炎則極少見(0.1%~0.2%),傷寒並發精神神經疾病一般隨著傷寒病情好轉,常在短期內恢復,有報道傷寒可並發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cutedisseminatedencephalomyelitis),發病原理可能與其他原因所致感染後腦炎相似.

子午  搏擊手  海珍品  國手  人民至上  菱悅  船點  堠北莊  別動  湖橋  歡樂跑  數據共享  中屋  周林  木樨  南洋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