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室管膜腫瘤

室管膜腫瘤

室管膜腫瘤

室管膜腫瘤百科

室管膜細胞腫瘤是來源於腦室與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細胞或腦內白質室管膜細胞巢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由Virshow於1863年首先發現.按1993年WHO對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新分類,室管膜細胞腫瘤分為室管膜瘤,間變性(惡性)室管膜瘤、黏液乳頭狀室管膜瘤與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四類.室管膜瘤為低惡性,相當Kernohan的Ⅰ級與Ⅱ級,而間變性室管膜瘤相當於KernohanⅢ級與Ⅳ級.黏液乳頭狀室管膜瘤絕大多數見於脊髓馬尾.

室管膜腫瘤

室管膜腫瘤

室管膜腫瘤病因

發病原因:

室管膜瘤多位於腦室內,少數腫瘤的主體位於腦組織內,後顱凹室管膜瘤主要發生於第四腦室的頂,底和側壁凹陷處,腫瘤位於第四腦室者大多起於腦室底延髓的部分,腫瘤的增長可占據第四腦室而造成梗阻性腦積水,有時腫瘤可通過中間孔向枕大池延伸,少數可壓迫甚至包繞延髓或突入椎管而壓迫上頸髓,部分腫瘤起源於第四腦室頂,占據小腦半球或蚓部內,偶可見腫瘤發生於橋小腦角者.

幕上腫瘤多見於側腦室,可起源於側腦室各部位,常向腦實質內浸潤,發生於第三腦室者少見,位於其前部者可通過室間孔向兩側腦室延伸,幕上室管膜瘤被認為是起源於側腦室或三腦室的室管膜上皮,腫瘤既可以完全在腦室內,也可以部分在腦室內,部分在腦室外,但是,腫瘤也可能發生於大腦半球內的任何地方而完全位於腦室外,腫瘤起源於室管膜細胞嵴,可能是神經管內折疊時形成畸形的結果,這樣的腫瘤好發於額葉,顳葉,頂葉和第三腦室.

發病機制:

研究發現在室管膜瘤中,50%以上有22號染色體片段的丟失,但尚未能明確所丟失片段上的基因序列,另有研究表明猴空泡病毒(SV40)與室管膜瘤的關系較為密切,SV40可在感染細胞內表達“T抗原”(Tag),Tag可通過與人DNA聚合酶α作用,刺激病毒DNA復制,並可抑制p53蛋白的功能,Bergsagel等在對11例室管膜瘤的研究中發現其中10例瘤細胞內含SV40基因相關序列,且證實有Tag的表達,腫瘤的病理學表現:

1.室管膜瘤 多位於腦室內,少部分可位於腦實質內及橋小腦角,腫瘤呈紅色,分葉狀,質地脆,血供一般較為豐富,邊界清,幕上腦室內腫瘤基底較寬呈灰紅色,有時有囊變,光鏡下室管膜瘤形態不完全一致,細胞中度增殖,核大,呈圓形或橢圓形,核分裂象少見,可有鈣化或壞死,低倍鏡下腫瘤切面如“豹皮”樣,為室管膜瘤診斷性標志之一,高倍鏡下室管膜瘤有兩種結構特征:其一為由腫瘤細胞按突起的方向向腫瘤血管壁排列所形成的“柵欄樣”結構,稱為“假玫瑰花”結節,其中央血管周圍為由長而內含膠質纖維的細胞突起所構成的無核區,外周由腫瘤細胞核所緊密圍繞;另一為室管膜瘤所特有的所謂“真室管膜玫瑰花”結節,此結構整體看較“假玫瑰花”小並少見,但對室管膜瘤有診斷價值,“真室管膜玫瑰花”結構由少量形態一致的多角腫瘤細胞放射狀排列所成,中央形成一管腔,免疫組化染色可見GFAP,維蒙亭(vimentin)及纖維結合素(fibronectin)等呈陽性.

2.間變性室管膜瘤 分別占幕上與幕下室管膜細胞腫瘤的45%~47%與15%~17%,又稱惡性室管膜瘤,鏡下可見腫瘤細胞增殖明顯,形態多樣,細胞核不典型,核內染色質豐富,分裂象多見,腫瘤喪失室管膜上皮細胞的排列結構,腫瘤內間質排列紊亂,血管增殖明顯,可出現壞死,間變性室管膜瘤易出現腫瘤細胞腦脊液播散並種植,其發生率為8.4%,幕下腫瘤更高達13%~15.7%.

3.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多位於腦室系統內,邊界清楚,除位於腦室內者,尚可生長於透明隔,導水管及脊髓中央管內,腫瘤常有一血管蒂與腦幹或腦室壁相連,光鏡下表現為腫瘤細胞水腫,內含致密的纖維基質與膠質纖維,瘤細胞核為橢圓形,染色質點狀分佈,核分裂象極少,部分瘤內可有鈣化或囊變,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內未見有星形細胞存在,可與室管膜下巨細胞型星形膠質瘤鑒別.

而壓迫上頸髓,部分腫瘤起源於第四腦室頂,占據小腦半球或蚓部內,偶可見腫瘤發生於橋小腦角者,

幕上腫瘤多見於側腦室,可起源於側腦室各部位,常向腦實質內浸潤,發生於第三腦室者少見,位於其前部者可通過室間孔向兩側腦室延伸,幕上室管膜瘤被認為是起源於側腦室或三腦室的室管膜上皮,腫瘤既可以完全在腦室內,也可以部分在腦室內,部分在腦室外,但是,腫瘤也可能發生於大腦半球內的任何地方而完全位於腦室外,腫瘤起源於室管膜細胞嵴,可能是神經管內折疊時形成畸形的結果,這樣的腫瘤好發於額葉,顳葉,頂葉和第三腦室.

室管膜腫瘤

室管膜腫瘤

室管膜腫瘤癥狀

1.不同類型腫瘤的表現:

幕下室管膜瘤患者病程較長,平均10~14個月,幕下室管膜瘤主要表現為發作性惡心,嘔吐(60%~80%)與頭痛(60%~70%),以後可出現走路不穩(30%~60%),眩暈(13%)與言語障礙(10%),體征主要為小腦性共濟失調(70%),視盤水腫(72%),腦神經障礙(20%~36%)與腱反射異常(23%),第四腦室室管膜瘤最常見的癥狀為步態異常,幕上室管膜瘤以頭痛,嘔吐,嗜睡,厭食及復視等顱高壓癥狀為主(67%~100%),並可有癲癇發作(25%~4O%),位於小腦腦橋角的室管膜瘤可有耳鳴,耳聾及後組腦神經癥狀,2歲以下的兒童癥狀特殊,主要為激惹,嗜睡,食欲不振,頭圍增大,前囟飽滿,頸項硬,發育遲緩及體重不增.

間變性室管膜瘤由於腫瘤生長較為迅速,患者病程較短,顱高壓癥狀明顯,約40%室管膜下室管膜瘤患者出現癥狀,腫瘤位於透明隔,Monro孔,導水管,第四腦室及脊髓者常引起癥狀,患者主要表現為頭痛,視物模糊,走路不穩,記憶力減退,腦神經癥狀,眼球震顫,眩暈及惡心,嘔吐,88%的患者有腦積水.

2.不同部位腫瘤的表現:

由於腫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室管膜瘤病人表現的臨床癥狀有很大的差別,惡心,嘔吐和頭疼相對沒有特異性,對幕上和幕下都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一般來說,後顱凹腫瘤表現有顱內壓增高癥狀(嘔吐和頭疼)的同時也伴有步態不穩;幕上腫瘤多表現有局部運動功能障礙,視力障礙和癲癇,癲癇癥狀的出現占幕上室管膜瘤患兒的25%,頸部疼痛,僵硬也是後顱凹室管膜瘤常見的癥狀,可能與腫瘤侵犯頸神經根有關.

在任何部位的室管膜瘤患兒中最常見的體征是視盤水腫,其他的體征根據腫瘤的部位變化,眼震,腦膜征和測距不良在後顱凹病變最常見,而偏癱,腱反射亢進和視野異常是幕上腫瘤最常見的征象,共濟失調在幕上和幕下病變均可見到.

在明確診斷前,癥狀持續期在1.5~36個月,多數患兒病程持續大約12個月,病程的長短根據腫瘤的部位和級別變化,幕上腫瘤的平均病程為7個月(2周~3年),而後顱凹室管膜瘤的平均病程為9個月(2周~2年),一般來說,良性病變比惡性病變有較長的病程,對周圍結構有侵犯的後顱凹室管膜瘤出現癥狀需5.4個月,而大體上沒有侵犯的腫瘤出現癥狀需11個月;有鈣化的幕上室管膜瘤比沒有鈣化的腫瘤的癥狀出現期限要長,但是後顱凹室管膜瘤中表現有鈣化和無鈣化者的癥狀持續期沒有顯著差異.

(1)第四腦室室管膜瘤:由於腫瘤位於腦室內,極易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常早期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當腫瘤壓迫第四腦室底部諸腦神經核或向側方壓迫小腦腳時,臨床上可引起腦神經損害及小腦癥狀.

①顱內壓增高癥狀:其特點是間歇性,與頭位變化有關,晚期常呈強迫頭位,頭多前屈或前側屈,由於體位改變可刺激第四腦室底部的神經核團,尤其是迷走神經及前庭神經核,表現為劇烈的頭疼,眩暈,嘔吐,脈搏,呼吸改變,意識突然喪失及由於展神經核受影響而產生復視,眼球震顫等癥狀,稱為Brun征,由於腫瘤的活動,可突然阻塞正中孔或導水管引起腦脊液循環受阻,因而可呈發作性顱內壓增高,此現象多由於體位突然改變時發生,嚴重的顱內壓增高可發生小腦危象.

②腦幹癥狀和腦神經損害癥狀:腦幹癥狀較少,當腫瘤壓迫或向第四腦室底部浸潤生長時,可以出現腦橋和延髓諸神經核受累癥狀,多發生在顱內壓增高之後,少數也有以腦神經癥狀為首發癥狀,腦神經損害癥狀的出現,受累過程和范圍與腫瘤的發生部位和延伸方向有密切關系,腫瘤在第四腦室底上部多影響第Ⅴ,Ⅵ,Ⅶ,Ⅷ腦神經核,沿中線生長影響內側縱束,可出現眼球向患側註視麻痹,還可產生眼球運動偏斜扭轉,第四腦室底下部的腫瘤則主要影響第Ⅸ,Ⅹ,Ⅺ,Ⅻ腦神經核,常以嘔吐,呃逆為首發癥狀,隨之出現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因迷走神經刺激而出現的內臟癥狀,有時甚至產生括約肌功能障礙和呼吸困難;起始於第四腦室側隱窩的腫瘤,常向同側腦橋小腦角發展,以第Ⅴ,Ⅶ,Ⅷ腦神經受累為主,主要表現為顏面部感覺障礙,聽力和前庭功能減退和眩暈等癥狀,腦幹長傳導束受累時,多是腫瘤或慢性枕大孔疝壓迫腦幹所致,可有肢體力弱,腱反射低下或消失,病理反射常為雙側性,四腦室的室管膜瘤常向下經枕大孔而發展到上頸髓,最低可達頸2~3水平,有時可繞上頸髓一周,表現為頸部疼痛,僵直,多發生後組腦神經麻痹.

③小腦癥狀:小腦癥狀一般較輕,因腫瘤沿側方或背側生長影響小腦腳或小腦腹側所產生,表現為走路不穩,常可見到眼球震顫,部分病人表現共濟失調和肌力減退.

(2)側腦室室管膜瘤:側腦室室管膜瘤起自側腦室壁,以側腦室額角及體部為多見,腫瘤生長緩慢,可以長得很大而充滿全部側腦室,少數瘤體可經過室間孔鉆入第三腦室內,側腦室腫瘤的癥狀如下:

①顱內壓增高癥狀:因為腫瘤生長緩慢,在造成腦脊液循環障礙之前癥狀多不明顯,由於腫瘤在腦室內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隨著體位的改變產生發作性頭疼伴嘔吐,時輕時重,不易被發覺,病人時常將頭部保持在一定的位置(即強迫頭位),當腫瘤的體積增大足以引起腦脊液循環受阻時,才出現持續頭疼,嘔吐,視盤水腫等一系列顱內壓增高的癥狀,急驟的顱內壓增高,可引起昏迷或死亡,兒童病人可因為長期顱內壓增高使頭顱增大和視力減退.

②腫瘤的局部癥狀:早期由於腫瘤對腦組織壓迫較輕微,局部癥狀多不明顯,腫瘤生長較大時,尤其當侵犯丘腦,內囊和基底節或腫瘤向腦實質內侵犯時,可表現對側輕偏癱,偏側感覺障礙和中樞性面癱,腫瘤造成癲癇發作者少見.

(3)第三腦室室管膜瘤:

第三腦室室管膜瘤極為少見,腫瘤多位於第三腦室後部,由於第三腦室腔隙狹小,極易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造成梗阻性腦積水,早期出現顱內壓增高並呈進行性加重,有時由於腫瘤的活瓣狀阻塞室間孔及導水管上口,出現發作性頭疼及嘔吐等癥狀,並可伴有低熱,位於第三腦室前部者可出現視神經壓迫癥狀及垂體,下丘腦癥狀,位於第三腦室後部者可以出現眼球上視運動障礙等癥狀.

(4)腦內室管膜瘤:

部分室管膜瘤不長在腦室內面而位於腦實質中,其組織來源為胚胎異位的室管膜細胞,也可能是起源於腦室壁的腫瘤向腦實質內生長,幕上者多見於額葉和頂葉內,腫瘤常位於大腦深部臨近腦室,亦顯露於腦表面,臨床表現與腦各部位占位癥狀相似,在較小兒童常見,腫瘤多巨大,術前確診較為困難.

室管膜腫瘤

室管膜腫瘤

室管膜腫瘤檢查

絕大多數病人腰椎穿刺壓力增高,特別是在幕下腫瘤合並腦積水時更加突出,約半數病人腦脊液蛋白增高,約近1/5的病人腦脊液細胞數增高,由於常有腫瘤細胞脫落於腦脊液中,故鏡檢腦脊液時需要註意和白細胞鑒別.

頭顱CT與MRI對室管膜瘤有診斷價值,腫瘤在CT平掃上呈邊界清楚的稍高密度影,其中夾雜有低密度,瘤內常有高密度鈣化表現(圖1),幕上腫瘤鈣化與囊變較幕下腫瘤多見,部分幕上腫瘤位於腦實質內,周圍腦組織呈輕至中度水腫帶,在MRI上,T1加權為低,等信號影,質子加權與T2加權呈高信號,註射增強劑後腫瘤呈中度至明顯的強化影,部分為不規則強化(圖2).

間變性室管膜瘤在CT與MRI上強化明顯,腫瘤MRI表現T1W為低信號,T2W與質子加權像上為高信號,腫瘤內信號不均一,可有壞死囊變(圖3).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在CT上表現為位於腦室內的等或低密度邊界清楚的腫瘤影(圖4),在MRI上腫瘤表現T1W為低信號,T2W與質子加權呈高信號影(圖5),約半數腫瘤信號不均一,由鈣化或囊變引起,註射增強劑後部分腫瘤可有不均勻強化.

室管膜腫瘤預防

預防:目前暫無有效預防措施.

羊角錘  辦妥  打開支付寶  情侶裝  元吉  金成  雌雄異株  滅蚊燈  蔣傢灘  安逸  層積  雁群  其名為鵬  堂八  破舊不堪  新郝莊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