攣痹
来源:74U閱讀網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百科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在肢體局部表現,是全身性動脈內膜及其中層呈退行性、增生性改變,使血管壁變硬,縮小、失去彈性,從而繼發血栓形成,致使遠端血流量進行性減少或中斷.可發生於全身各主要動脈,多見於腹主動脈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動脈.發生在腎動脈以下的腹主動脈與兩髂總動脈者稱為Leriche綜合征.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病因
目前對本病的發病原因還不明瞭,可能是綜合因素導致發病.
1.類代謝紊亂:應用高膽固醇和動物脂肪飲食給傢兔等動物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結果與人類相似,提出瞭脂類代謝與本病有關的看法,高脂血癥如何侵犯血管壁?經血管緊張素和其他血管收縮劑實驗表明:可能是通過血管收縮劑增加細胞收縮和細胞松解,使細胞裂隙加大,有利脂類進入,在人類高脂血癥者有多少人發生瞭動脈粥樣硬化還不清楚,但糖尿病者可見經常發生動脈硬化,而且起病較早,同時高脂血癥者未必都會患動脈粥樣硬化癥,這在近年的研究已得到證實,可能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比例未見失調,或與載脂蛋白比例失調等有關.
2.血栓生成說:有人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斑系血凝塊之誤,並無脂質瀦留在血管壁,但此說雖難以證實,然而,可看到血栓形成,纖維蛋白堆積和纖維蛋白的溶解,在本病的發病中是起一定作用的.
3.動脈壁血供改變:正常的動脈血管營養來源有:
①血管滋養管分支穿過外膜,但不進入內膜.
②血管腔內營養物質直接供應內膜,當動脈一旦出現病變,則毛細血管形成並穿進內膜,與血管滋養管分支吻合,伸到血管腔內,若壓力改變或支撐組織壞死,這些血管即破裂,引起內膜下小出血,其結果引起脂肪變性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4.動脈壁異常負載:高血壓病人的動脈粥樣硬化,其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且血壓的高,低與動脈硬化及組織學改變的程度成正比,高壓血流對動脈壁產生張力性機械性損傷,促使局部血栓形成,脂肪變性沉積物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5.遺傳因素:如同一傢族或同胞兄弟本病發生率較其他人高,應引起重視.
6.感染:近年來,感染因素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病中的作用,引起瞭諸多學者的重視,感染可以引起血管壁細胞功能改變,血管通透性改變,以及形成的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血管壁,激活補體進一步損傷血管內膜,都可促使血栓形成,另外感染影響脂質代謝也可促使動脈硬化.
7.其他:肥胖,糖尿病,維生素缺乏,微量元素平衡失調等因素,都與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的關系.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癥狀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臨床癥狀主要由於動脈狹窄或閉塞引起肢體局部血供不足所致,我國目前采用的Ⅲ期三級的臨床分期方法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早期出現的癥狀是患肢發涼,麻木,間歇跛行等,根據病變侵犯血管的不同,臨床表現亦不同,常侵犯的血管為:
1.主動脈分叉處閉塞:發病年齡較輕,多在55歲以下,男多於女,表現為陰莖不能勃起,股動脈以下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若病變發展慢,閉塞程度輕,側支循環迅速建立,患肢皮膚溫度和皮色無明顯改變,早期多不出現皮膚營養障礙,5~10年後,出現下肢皮膚營養障礙,且逐漸加重,最終發生肢體壞疽.
2.髂股動脈閉塞:閉塞的部位常見於髂總動脈起始部,臨床主要表現為:間歇跛行引起的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臀部及股部內側,患側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足部皮膚溫度降低,趾甲生長緩慢,足汗減少.
3.股,膕動脈閉塞:病變常開始於關節後面及內收肌群,股動脈是最易受累的部位,當股動脈閉塞時,小腿部肌肉供血不足,間歇跛行痛點在小腿部,足部怕冷發涼,皮膚幹燥,膕動脈以下動脈搏動消失.
4.脛前和脛後動脈閉塞:其中一支動脈閉塞,通常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但長時間的脛後動脈閉塞,足部可發生缺血,足溫低,脛後動脈或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檢查
1、常規檢查
心電圖及超聲心動檢查可瞭解心功能情況.證實有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心肌缺血.眼底檢查可以直接觀察有無眼底動脈硬化,並確定硬化程度和進展速度,進而明確頭部缺血的程度,還可以作為評價治療效果的指標.X線平片可以發現有動脈鈣化陰影,在腹主動脈或下肢動脈顯示有不規則鈣化斑點分佈,在診斷上有特殊價值.
2、彩色超聲
多普勒檢查是近年廣泛應用的無創檢查方法,簡便易行,能較好地顯示局部的動脈病變,如管腔形態,內膜硬化斑塊,血流狀態等,目前還有連續掃描的超聲血管造影,以顯示整個動脈的走行和病變,彩色超聲多普勒也是術後隨訪監測移植血管的常用檢查方法,但該檢查方法須依靠有經驗的檢查人員方能得到滿意的判定結果,對某些深在部位的血管顯示困難.
3、動脈造影和數字減影
血管造影是最精確的檢查方法,也是目前診斷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對於診斷動脈閉塞性疾病有著重要的價值,動脈造影不僅能清楚顯示動脈的形態,明確動脈阻塞的部位,也能詳細地瞭解阻塞部位遠端血管以及側支循環建立的情況,有助於確定外科治療方案及估計手術預後,然而,這畢竟是一種介入性檢查方法,尤其是造影劑可能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用受限,因此,該方法多用於需要手術或經皮介入治療的病人,目前動脈造影技術主要應用於血管外科手術前後,除應用於診斷血管疾病外,還可以借助造影法進行狹窄血管的擴張,血管栓塞,血管內支架等血管介入性治療等.
動脈造影:
①下肢動脈病變,胭,股動脈以上病變占60%以上.
②動脈多為節段性閉塞,閉塞段之間的動脈和近心端動脈多呈迂曲,狹窄,因粥樣斑塊沉積,動脈呈蟲蝕樣缺損.
③由於廣泛肢體動脈硬化,側支血管很少,而腸系膜下動脈,骶中動脈,髂內動脈和股深動脈等主要分支動脈,就成為側支血管,可發生迂曲,狹窄,閉塞.
4、行走試驗
令患者在規定的時間內作一定速度的原地踏步,直到出現跛行時為止,根據肌肉酸痛,疲勞及緊固感所出現的部位和時間,可初步判斷病灶的部位和嚴重程度.
5、患肢抬高及下垂試驗
肢體抬高到水平以上1~2分鐘,正常人足底保持粉紅色;該病患者則足底變蒼白,坐起,使肢體下垂,正常人足背靜脈充盈時間<20秒,發紅時間<10秒,如肢體發紅在15秒內不恢復者,為中度缺血;30秒內不恢復者,為明顯缺血;60秒內不恢復者,為重度缺血,操作應在暖室中進行,包括:磁共振血管造影,多層螺旋計算機血管成像等.
動脈硬化性閉塞癥預防
1、患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嚴密監視病情,切勿掉以輕心,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
2、走路步伐不宜過快,以免引起缺血癥狀發作,適當運動可增加側支循環,但不能搬動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