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積膿
来源:74U閱讀網
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百科
感染性腹瀉(也稱急性胃腸炎)系指各種病原體腸道感染而引起的腹瀉.根據腹瀉的持續時間長短,可將其分為急性(<14天),持續性(14~29天)或慢性(≥30天).病原體主要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和真菌等.其染病途徑大致相同,主要“病從口入”即糞-口傳播,少數由個體接觸傳播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諾如病毒等),但是仍然有些病例病原體的實際傳播途徑不明瞭.不同感染接種劑量直接影響疾病的傳播方式和易感性.發病機制為毒素和(或)病原體直接侵犯胃腸道黏膜而致病.其臨床表現均可有腹痛、腹瀉,並可有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最後確診須依賴病原學檢查.各種腹瀉處理原則亦相似,但不同病原體引起的腹瀉,在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上又有不同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將霍亂定為甲類傳染病,將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定為乙類傳染病,除上述以外的感染性腹瀉定為丙類傳染病.
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病因
一、病因
感染性腹瀉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原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其流行面廣,發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
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癥狀
一、癥狀
腹瀉,大便每日3次,糞便的性狀異常,可為稀便、水樣便,亦可為粘液便、膿血便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發熱及全身不適等
病情嚴重者,大量丟失水分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
二、分泌性腹瀉
指病原體或其產物作用於腸上皮細胞,引起腸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礙而導致的腹瀉
病人多不伴有發熱,糞便性狀為稀便或水樣便,糞便的顯微鏡檢查多無細胞,或可見少許紅、白細胞
屬於此類腹瀉的除霍亂外,還有腸產毒性大腸桿菌腸炎、致瀉性弧菌腸炎、非O1/非O139霍亂弧菌腸炎、輪狀病毒腸炎、隱孢子蟲腸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現的臘樣芽胞桿菌腹瀉,金黃色葡萄球菌腹瀉等
三、炎癥性腹瀉
病原體侵襲上皮細胞,引起炎癥而致的腹瀉
常伴有發熱,糞便多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糞便的顯微鏡檢查見有較多的紅、白細胞
屬於此類感染性腹瀉的除細菌性痢疾外,還有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彎曲菌腸炎、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腸炎等
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檢查
一、檢查
糞便常規一、檢查:糞便可為稀便、水樣便、粘液便、血便、或膿血便.鏡檢可有多量紅、白細胞,也可僅有少量或無細胞
病原學一、檢查:糞便中可檢出霍亂、痢疾、傷寒、副傷寒、腸致瀉性大腸桿菌、沙門菌、輪狀病毒或藍氏賈第鞭毛蟲等,或檢出特異性抗原、核酸或從血清檢出特異性抗體
感染性腹瀉預防
一、預防
一、預防措施:
1、健康教育:加強以預防腸道傳染病為重點的衛生宣傳教育,搞好環境衛生,提倡喝開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
2、改變有些農村人畜共舍的生活習慣.
3、免疫接種:本組傳染病病原體種類多,尚沒有理想的免疫制品.
4、加強飲用水衛生:要加快城鄉自來水建設及自來水衛生監督管理,在一時達不到要求的地區,必需保護水源,改善飲用水衛生,實行飲用水消毒.
5、抓好飲食衛生:加強宣傳和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特別要加強對飲食行業、農貿集市、集體食堂等的食品衛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