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休克
来源:74U閱讀網
幹槽癥
幹槽癥百科
幹槽癥主要發生於下頜阻生智齒拔除後,是由口腔細菌引起的骨創感染.目前多認為創傷和感染及拔牙窩大是其主要病因.因此,為瞭預防幹槽癥的發生,在拔牙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創傷,拔牙後應盡量縮小拔牙創口,應壓迫頰、舌側骨板,使之復位以縮小創口,並應拉攏縫合牙齦,縫合不可過緊過密,以防術後腫脹;拔牙前後可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幹槽癥
幹槽癥病因
病因:
病因可能與損傷、感染、牙槽窩過大、血液供應不良以及患者身體抵抗力下降所致.組織病理學表現為牙槽窩骨壁的淺層骨炎或輕微的局限型骨髓炎.
拔牙(40%):
拔牙是口腔科最常用的治療技術.因拔牙可造成局部組織的損傷,引起出血、腫脹、疼痛等反應,也可導致血壓、體溫、脈搏的波動,所以必須慎重對待.
創口感染(30%):
醫學上的感染,是指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侵入人體所引起的局部組織和全身性炎癥反應.引起本病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口腔細菌引起的創口感染.
幹槽癥
幹槽癥癥狀
主要癥狀是在拔牙後3--4天,感覺局部有持續性劇烈疼痛,並且牽涉到耳顳部痛.局部牙槽窩內凝血塊呈暗灰色,壞死組織逐漸脫落,使牙槽骨暴露.拔牙創口周圍牙齦紅腫,牙槽骨壁表面骨質壞死,有灰白色假膜覆蓋,創口有臭味.局部淋巴結腫大,壓迫時疼痛,張口受限、低熱、伴全身不適.
幹槽癥
幹槽癥檢查
牙齒感染癥狀為疼痛如局限於某個牙齒並是由甜或冷引起,常為齲已接近含有神經的牙髓而致.這樣的痛常很快地消失.患者應避免引起疼痛的刺激,用較溫和的鎮痛劑,並應盡快就診.臨床表現是拔牙後2~3天開始自發疼痛,並向耳源部或前牙放射,醫生檢查時發現拔牙窩內血凝塊脫落,骨壁暴露,並呈灰白色,探針碰到骨壁時十分疼痛,如果不及時治療,病程可持續半個月或更長.
幹槽癥預防
為瞭預防幹槽癥的發生,在拔牙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創傷,拔牙後應盡量縮小拔牙創口,應壓迫頰、舌側骨板,使之復位以縮小創口,並應拉攏縫合牙齦,縫合不可過緊過密,以防術後腫脹;拔牙前後可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