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細胞瘤
来源:74U閱讀網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百科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潰瘍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統性疾病、遺傳、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潰瘍的發生、發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病因
消化系統疾病(15%):
患系統性疾病的患者易發生口腔潰瘍,主要是通過影響免疫系統而致病.口腔潰瘍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肝炎等有關.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潰瘍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情況.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潰瘍.
營養因素(25%):
如缺乏微量元素鋅、鐵,缺乏葉酸、維生素B12以及營養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的可能性.
感染因素(13%):
有人提出鏈球菌和幾種病毒在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中起病原的作用.
遺傳因素(10%):
如父母雙方均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時,其子女約有80-90%患病,若雙親之一患此病時,其子女約有50-60%患病.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癥狀
1.輕型口瘡:好發於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數目不等,散在分佈,邊緣整齊,周圍有紅暈,感疼痛,有自限性及復發史,愈後不留瘢痕.
2.皰疹樣口瘡:潰瘍小且數目可多達20個以上,分佈較廣泛,無成簇及融合現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頭痛,低熱等全身癥狀,愈後不留瘢痕.
3.腺周口瘡:好發於唇內側及口角區粘膜,潰瘍多單個發生,且大而深,呈“彈坑"狀,邊緣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長,愈後可留下瘢痕.
4.白塞綜合征:若已出現口,眼及生殖器,皮膚損害時,則應結合其他系統損害分析並進行診斷.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檢查
單純性口腔潰瘍,口腔視診即可;如口腔潰瘍病程長或為其他疾病的伴隨癥狀,則還應檢查原發疾病.若為非特異性炎癥,初期出現嚴重的血管及炎性反應,形成潰瘍後,其表面有纖維素性假膜覆蓋,下方有少量壞死組織,固有層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膠原纖維可水腫,玻璃樣變或斷裂消失,腺周口瘡的病變與以上基本變化相同,但范圍大而深,且唾液腺腺泡破壞,腺管擴張,上皮增生.
該病好發於20~45歲間的女性,男女之比約為2∶3,據有關資料統計,發病率不底於10%,多發生於口腔粘膜無角化或角化較差的區域,如唇內側,舌尖,舌緣,舌腹,頰,軟腭,前庭溝等處粘膜.
口腔潰瘍預防
口腔潰瘍在很大程度上與個人身體素質有關,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發生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盡量避免誘發因素,仍可降低發生率.
具體措施是:
1、註意口腔衛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避免事情和著急.
3、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4、註意生活規律性和營養均衡性,養成一定排便習慣,防止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