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作性睡病
来源:74U閱讀網
小腦幕腦膜瘤
小腦幕腦膜瘤百科
小腦幕腦膜瘤是指腫瘤基底附著在小腦幕(包括幕切跡和竇匯區)的腦膜瘤,可向小腦幕上或幕下兩個方向發展,亦可呈啞鈴形生長因此有幕上型、幕下型和啞鈴型之分也有人將向幕下生長者歸入後顱窩腦膜瘤.
小腦幕腦膜瘤
小腦幕腦膜瘤病因
發病機制
腫瘤經纖維型居多,血供主要來源於基底動脈和腦膜動脈,國內有學者將其分為:幕上型,可壓迫枕葉和中腦;幕下型,可壓迫小腦與腦幹;幕上下型,可壓迫上下相鄰結構,從手術入路考慮,可分為四型:幕葉型,腫瘤起源於小腦幕本身(小腦幕葉的上下表面).切跡型,腫瘤起源於小腦幕的遊離緣.鐮幕型,腫瘤起源於大腦鐮與小腦幕的結合處.匯周型,腫瘤起源於竇匯周圍.
小腦幕腦膜瘤
小腦幕腦膜瘤癥狀
小腦幕腦膜瘤易向幕上及幕下兩個方向生長,故可出現顳枕及小腦兩種癥狀,發生於小腦幕下的腫瘤,多數以小腦癥狀為主,由於腫瘤多偏向一側,故小腦體征多出現一側,或以一側為主,如粗大水平眼球震顫,指鼻及輪替動作不靈等,往往以病變側表現為典型,由於腫瘤起源於腦實質外,所以小腦體征出現晚於顱內壓增高癥狀,腫瘤向幕上生長者,影響大腦半球枕葉和顳葉,可引起視野改變,出現象限性視野缺損或同向偏盲,個別患者出現幻視,由於小腦幕腦膜瘤生長緩慢,早期癥狀多不明顯,許多病人就診時已出現顱內壓增高,其中還有10%病人因繼發視盤水腫或偏盲而就醫.
小腦幕腦膜瘤
小腦幕腦膜瘤檢查
1.頭顱平片:正位片可發現枕鱗部局限性骨質增生或破壞;頭顱側位片可見到顱骨內板或外板增生,腫瘤有時穿透顱骨向頭皮下侵犯,還可出現軟組織腫物陰影.
2.腦血管造影:行腦血管造影檢查對較大腫瘤或腫瘤位於小腦幕切跡者是必要的,在腦血管造影片上可以觀察到因腫瘤壓迫相應動脈出現移位及腫瘤染色,腫瘤的供應動脈可以來自小腦幕切跡動脈(發自頸內動脈硬膜外段),幕下者可有小腦上和大腦後動脈供血,腫瘤向幕上侵犯可出現顳枕部占位病變征象,大腦中動脈末梢抬高及向前移位,腫瘤侵犯小腦幕的重要標志是小腦幕切跡動脈顯影,該動脈自頸內動脈硬腦膜外段(C4~5)分支,正常情況下該動脈不顯影,但發生腫瘤供血時,管徑增粗,可以顯影,通往腫瘤區並分出腫瘤血管,椎動脈造影,發現病側小腦上動脈遠端呈弧形向內移位,大腦後動脈亦可移位,出現病理血循環,另外在靜脈期,對小腦幕切跡腫瘤應註意直竇是否被擠壓移位,為手術時分離腫瘤提供資料.
3.CT及MRI檢查:起源於小腦幕切跡處的腦膜瘤沿小腦幕緣向鄰近生長,由於跨小腦幕處生長受阻,常形成一切跡,近巖骨部位的腦膜瘤可類似腦橋小腦角處腦膜瘤,來自橫竇或竇匯區的腦膜瘤向幕上或幕下生長,軸位掃描很難判斷腫瘤與小腦幕的關系,應行冠狀位掃描,而橫竇,竇匯區的腦膜瘤常引起局部骨質增生甚至引起橫竇,竇匯內血栓形成,MRI可清楚顯示腫瘤與鄰近血管,血竇及腦幹的關系,由於血管的“流空效應”,在T1和T2加權像上均為低信號,與周圍腫瘤組織形成明顯對比,MRI亦可顯示腦膜瘤引起的顱骨改變,但不及CT清楚.
小腦幕腦膜瘤預防
無特殊,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