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外翻
来源:74U閱讀網
上頜竇炎
上頜竇炎百科
上頜竇炎主要為患側或雙側鼻竇、前鼻滴涕或後鼻滴涕,有時鼻分泌物隨頭部姿勢改變而流出,患者自訴痰多且臭,分泌物為粘液膿性或膿性.患者常有頭昏或膿性.患者常有頭昏頭痛,記憶力減退,思想不能集中.但有一部分患者忘記瞭自己的癥狀,及至鼻部檢查才發現有慢性上頜竇炎.
上頜竇炎
上頜竇炎病因
一、病因:
1.全身抵抗力減弱
貧血、低蛋白血癥、低免疫球蛋白血癥、糖尿病及營養不良等,上頜竇被細菌感染後不易治愈,常發展為慢性上頜竇炎.有不少上頜竇炎查不出急性期病史,開始即為慢性.
2.竇口引流阻塞
上頜竇自然開口位置在中鼻道內變異很多,容易阻塞,如鉤突、中鼻甲肥大、泡性中鼻甲、鼻中隔高位彎曲和鼻息肉等,可妨礙上頜竇開口,影響其通氣、引流和粘膜纖毛清除功能,可導致慢性發炎.
3.篩竇慢性感染
前組篩竇的下部氣房延伸到上頜竇的內上角,骨壁甚薄,感染很易蔓延到上頜竇.另外,篩竇炎的膿性分泌物經中鼻道流入上頜竇內,也是常見原因之一.
4.鼻變態反應
因上頜竇粘膜水腫,纖毛消除功能障礙,可能導致竇口通氣及引流不暢,而發生慢性炎癥,即過敏與炎癥混合存在.
5.齒源性感染.
上頜竇炎病期長短不一,病理變化也不一致,可分息肉、乳頭、濾泡、腺體各和纖維五型.各種炎型常互相混合或變化,現分述如下:
1.息肉型 亦稱肥厚型和水腫型,常與變態反應有關.粘膜呈不同程度的水腫,內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嗜酸性白細胞浸潤,重者呈息肉性變化和囊性變,久這滑壁發生疏松變化.
2.乳頭狀增生型 粘膜由假復層柱狀上皮變為復層鱗狀上皮,表層增厚突起呈乳頭狀,與病毒感染和細菌侵入有關.
3.濾泡型 粘膜有大量淋巴細胞聚集,呈濾泡狀.
4.腺體型 有粘液腺和漿液腺增生,腺管阻塞也形成囊腫.
5.纖維型 亦稱硬化型或萎縮型.常有小動脈內膜炎和動脈周圍炎,使動脈阻塞,粘膜供血不足,腺體退化,分泌減少、變稠,甚至可引起粘膜萎縮、纖毛消失和結痂形成.
上頜竇炎
上頜竇炎癥狀
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同側尖牙窩處,有時可出現同側面頰和牙齒的陣發性神經痛、同側前額、眉根和眼球後疼痛,但無額竇底部及前壁明顯壓痛和叩擊痛.頭痛晨起輕,午後或久坐時加重,這主要是因為上頜竇內經過半天的時間,膿液平面到達自然孔開始流出,刺激開口而發生頭痛,直到臥床半小時後,則頭痛減輕.
上頜竇炎
上頜竇炎檢查
一、檢查
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1、上頜竇內窺鏡檢查
該項檢查是診斷上頜竇病變的最新方法,,由Messerklinger等人於70年代應用於臨床,可在冷光源照明下於竇內取病理活檢,或者攝片、錄象,可克服檢查的盲目性,提高診斷率.
2、鼻鏡檢查
註意中鼻甲有無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無阻塞及膿性分泌物,鼻中隔有無偏曲.再用1%麻黃素棉片收縮鼻粘膜,然後做頭位試驗,使患側上頜竇居上,數分鐘後觀察患側中鼻道有無膿液流出.
3、X線攝片
取鼻頦位(water位),觀察兩側上頜竇的密度,與眼眶密度相對比,大於眼眶密度者表示陰影模糊,應懷疑粘膜增厚或竇內有膿性分泌物,應進一步檢查.
4、上頜竇造影
在上頜竇沖洗後,將碘油2ml註入竇內,變換頭位,再行X線攝片,觀察粘膜有無增厚和息肉,以及竇內腫瘤、囊腫和竇腔其他情況,粘膜厚度在3mm以上者為增厚.
5、其他
5、粘膜清除功能試驗
在碘油造影後第4天再行攝片檢查,粘膜清除功能正常者碘油應已排空,若仍有碘油瀦留在上頜竇內,表示粘膜失去清除功能.
6、上頜竇口阻力測定
上頜竇穿側,向竇內註水,當液體平穩流出時,測量測壓管的水柱壓力.若經沖洗註藥3~4次後竇口阻力仍在6kPa,需行手術治療.
上頜竇炎預防
暫無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