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痹
来源:74U閱讀網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百科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種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極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真菌性角膜炎起病緩慢、病程長,病程可持續達2至3個月,常在發病數天內出現角膜潰瘍.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病因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種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極高的感染性角膜病.
1.常見致病真菌
為鐮刀菌和曲黴菌.其他還有念珠菌屬、青黴菌屬和酵母菌等.
2.眼部植物性外傷心史
常見有樹枝、甘蔗葉、稻草等刺傷.
3.局部抵抗力下降
如角膜接觸鏡的擦傷或角膜手術後,致病真菌可侵犯角膜,因為3%~28%健康人的結膜囊中也可分離出這些真菌.
4.機體免疫功能失調
與一些菌種的發病有關.如全身或局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癥狀
起病緩慢,亞急性經過,刺激癥狀較輕,伴視力障礙.
角膜侵潤灶呈白色或灰色,致密,表面欠光澤,呈牙膏樣或苔垢樣外觀,潰瘍周圍有膠原溶解形成的淺溝,或抗原抗體反應形成的免疫環.有時在角膜病灶旁可見偽足或衛星樣侵潤灶,病灶後可有斑塊狀纖維膿性沉著物.前房積膿,呈灰白色,粘稠或呈糊狀.真菌穿透性強,進入前房或角膜穿破時易引起真菌性眼內炎.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檢查
診斷比較困難,必須與細菌性角膜潰瘍進行鑒別,有農業性眼外傷史,典型的臨床表現,是診斷的主要依據,再者,疑為真菌感染時,應作角膜病變處刮片,將取下的壞死組織放於玻片上,滴5%氫氧化鉀一滴,覆蓋破片,立即鏡檢,尋找真菌菌絲,有條件時應進行真菌培養.
1.刮片檢查
(1)取材:表面麻醉(最好應用0.5%丙氧苯卡因,因該藥較其他表面麻醉劑的抑菌作用輕)後,用圓刃刀片從病灶深部或邊緣刮取組織.
(2)染色法:常用的方法有革蘭染色法,Giemsa染色法及KOH濕片法,有時也可采用特殊真菌染色法(Gomorimefhenamine),其染色的陽性率分別為55%,66%,33%及85%,革蘭染色最為簡單,真菌呈革蘭陽性(深紫色),其他組織為陰性(紅色),KOH濕片法是利用KOH溶解刮片中的非真菌雜質而顯示菌絲,有報道同時加入亮綠,甲綠或墨水染色(10%氫氧化鉀和墨汁以9∶1的比率混合而成的混合液)能增加對比度,光鏡下可見真菌細胞壁有墨水或綠色小顆粒附著,而膠原纖維及炎性細胞則未著染,對比強烈,容易識別,缺點為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最近有人采用caleofluor-white染色(CFW染色),此染色劑能與真菌細胞壁的殼多糖和纖維素緊密結合,在熒光顯微鏡下真菌顯示強烈的深綠色.
2.真菌培養
刮片檢查簡單而迅速,但隻能確定是真菌,而不能鑒別真菌菌種及進行藥敏試驗,因此,還必須進行真菌培養,常用的培養方法及培養溫度如下.
(1)血瓊脂(bloodagar),25℃及37℃下培養.
(2)sabouraud葡萄糖瓊脂,25℃及37℃下培養.
(3)馬鈴薯葡萄糖瓊脂,25℃及37℃下培養.
多數酵母菌易在血瓊脂中生長,絲狀菌易在sabouraud瓊脂和馬鈴薯葡萄糖瓊脂生長(註意鐮刀菌在37℃時,2~3天即可生長,而其他真菌在37℃時,則需要1周以上時間才能生長).
3.聚合酶鏈反應技術(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
國外已有將臨床分離出的真菌進行體外培養,並應用PCR技術進行分型診斷,認為PCR技術對於角膜真菌的快速診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但需要解決假陽性結果的問題.
4.應用幾丁質鑒別真菌
Lamps(1995)指出幾丁質是在真菌和節肢動物中含有的多糖結構,而在哺乳動物中缺乏,真菌細胞壁的幾丁質成分隨著菌種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具有很高的特異性,不同熒光標記的凝集素可以與不同幾丁質特異性結合,發出特異熒光,以快速診斷並鑒別菌種,國外目前認為此技術為快速特異的真菌診斷手段,國內尚未見報道.
5.角膜活檢
當刮片和培養均為陰性結果,臨床仍然懷疑真菌感染時除應反復多次進行檢查外,還應做角膜活檢,用尖刀片切取病灶組織,或用穿透性角膜移植術鉆取的病灶組織,石蠟包埋固定後作病理切片,然後染色鏡檢,光鏡檢查的染色法有:PAS染色,HE(蘇木精-伊紅)染色及抗酸染色等;熒光顯微鏡檢查有吖啶橙(acridineorange)染色及CFW染色,組織學上所見:
(1)“菌絲苔被"是由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角膜基質層的凝固性壞死及膠原纖維腫脹所構成,很少見到完整的真菌.
(2)菌絲苔被病灶周圍有大量菌絲,菌絲沿角膜板層平行蔓延,也可垂直穿通角膜小板向前向後生長,並穿過後彈力膜到達前房或後房引起炎癥反應.
(3)“羽毛狀邊緣"是圓形細胞及漿細胞浸潤,並非是真菌的菌絲.
6.共焦顯微鏡(confocalmicroscope)
共焦顯微鏡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新興的一種活體非創傷性的角膜疾病檢查方法,可以從細胞水平觀察角膜的不同層次結構,已應用於HSK和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診斷,Winchester(1997)應用共焦顯微鏡觀察曲黴菌性角膜炎,角膜中可見高清晰度的菌絲直徑6?m,長60~40?m,在時間,敏感性,安全性方面,共焦顯微鏡都明顯優於以往任何一種診斷方法.
真菌性角膜炎預防
眼角膜外傷及藥物的濫用是真菌性角膜炎發病的主要相關因素;避免眼角膜外傷,禁止濫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對於長期局部需要應用激素的患者應做好監測,是預防本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