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水
来源:74U閱讀網
腹水
腹水百科
正常狀態下,人體腹腔內有少量液體(一般少於200ml),對腸道蠕動起潤滑作用.任何病理狀態下導致腹腔內液體量增加,超過200ml時,稱為腹水(ascites).
腹水
腹水病因
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25%):
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依靠白蛋白來維持,血漿白蛋白低於25g/L或同時伴有門靜脈高壓,液體容易從毛細血管漏入組織間隙及腹腔,若水分漏入腹腔則形成腹水,此種情況見於重度肝功能不全,中晚期肝硬化(蛋白合成減少),營養缺乏(蛋白攝入不足),腎病綜合征與蛋白丟失性胃腸病等情況.
鈉,水瀦留(30%):
常見於心,腎功能不全及中晚期肝硬化伴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肝硬化與右心衰竭時,利鈉因子活性降低,使腎近曲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增加,近年認為近曲小管的鈉重吸收機制較醛固酮作用於遠曲小管更為重要;心功能不全及晚期肝硬化引起大量腹水使有效血容量減少,刺激容量感受器及腎小球裝置;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加,使腎血流量減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小管回吸收增加,促使鈉,水瀦留,使腹水持續不退,因此認為腎臟的鈉,水瀦留是腹水的持續因素.
內分泌障礙(15%):
肝硬化或肝功能不全時,肝降解功能減退,一方面抗利尿激素與醛固酮等滅活功能降低致鈉,水瀦留;另一方面血液循環中一些擴血管性血管活性物質濃度增高,這些物質引起外周及內臟小動脈阻力減低,心排血量增加,內臟處於高動力循環狀態,由於內臟血管床擴張,內臟淤血,造成有效循環血容量相對不足及低血壓,機體代償性釋放出血管緊張素Ⅱ及去甲腎上腺素,以維持血壓,這樣因反射性地興奮交感神經系統釋放出一些縮血管物質,使腎血流量減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加之抗利尿激素釋放,引起腎小管鈉,水回吸收增加,導致鈉,水瀦留並形成腹水.
腹水
腹水癥狀
對腹水的體格檢查除有移動性濁音外常有原發病的體征,由心臟疾病引起的腹水查體時可見有發紺,周圍水腫,頸靜脈怒張,心臟擴大,心前區震顫,肝脾腫大,心律失常,心瓣膜雜音等體征,肝臟疾病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黃無光澤,皮膚鞏膜黃染,面部,頸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痣或有肝掌,腹壁靜脈曲張,肝脾腫大等體征,腎臟疾病引起的腹水可有面色蒼白,周圍水腫等體征,面色潮紅,發熱,腹部壓痛,腹壁有柔韌感可考慮結核性腹膜炎,患者有消瘦,惡病質,淋巴結腫大或腹部有腫塊多為惡性腫瘤.
腹水
腹水檢查
實驗室檢查常為發現病因的重要手段,肝功能受損,低蛋白血癥可提示有肝硬化,大量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提示腎功能受損,免疫學檢查對肝臟和腎臟疾病的診斷也有重要意義.
通過腹腔穿刺液的檢查可確定腹水的性質和鑒別腹水的原因.
1.一般性檢查
(1)外觀:漏出液多為淡黃色,稀薄透明,滲出液可呈不同顏色或混濁,不同病因的腹水可呈現不同的外觀,如化膿性感染呈黃色膿性或膿血性;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腹水呈綠色;黃疸時呈黃色;血性腹水見於急性結核性腹膜炎,惡性腫瘤;乳糜性腹水呈乳白色可自凝,因為屬非炎性產物故仍屬漏出液.
(2)相對密度:漏出液相對密度多在1.018以下;滲出液相對密度多在1.018以上.
(3)凝塊形成:滲出液內含有纖維蛋白原及組織,細胞破壞釋放的凝血活素,故易凝結成塊或絮狀物.
2.生化檢查
(1)黏蛋白定性(qualitativetestofmucin)試驗:漏出液為陰性;滲出液為陽性,定量,漏出液小於0.25g/L;滲出液大於0.25g/L.
(2)胰性腹水淀粉酶升高.
(3)細菌學及組織細胞學檢查:腹水離心後塗片染色可查到細菌,抗酸染色可查到結核桿菌,必要時可進行細菌培養或動物接種,可在腹水中查瘤細胞,對腹腔腫瘤的診斷非常必要,其敏感度和特異性可達90%.
3.超聲及CT檢查
不僅可顯示少量的腹水,還可顯示肝臟的大小,肝臟包膜的光滑度,肝內占位性病變,心臟的大小,結構,心臟流入道及流出道的情況,血流情況,腎臟的大小,形態,結構等.
4.心電圖檢查
可發現心律的變化,心臟供血情況.
腹水預防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