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樹根
来源:74U閱讀網
白毛藤別名:苻,鬼目草,白草,白幕,排風,排風草,天燈籠,和尚頭草,望冬紅,酸尖菜,排風藤,土防風,耳墜菜,金線綠毛龜草,葫蘆草,毛風藤,蜀羊泉,毛相公,望風藤,毛千裡光,毛秀才,
白毛藤簡介:白毛藤,中藥名。為茄科茄屬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S.dulcamara L.var.lyratum(Thunb.)Sieb.et Zucc.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膽囊炎,膽石癥,腎炎水腫,風濕關節痛,婦女濕熱帶下,小兒高熱驚搐,癰腫瘰癧,濕疹瘙癢,帶狀皰疹。
白毛藤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治
濕熱黃疸,膽囊炎,膽石癥,腎炎水腫,風濕關節痛,婦女濕熱帶下,小兒高熱驚搐,癰腫瘰癧,濕疹瘙癢,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者30-60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或搗汁塗,滴耳。
註意事項
本品有小毒,不宜過量服用,過服會出現咽喉灼熱感及惡心、嘔吐、眩暈,瞳孔散大等中毒反應。
化學成分
莖含甾體糖苷SL-a、SL-b、SL-c、SL-d,3,5-去氧替告皂苷元(25R)-螺甾二烯,蜘蛛抱蛋苷,甲基原蜘蛛抱蛋苷等;倍半萜成分:蒼術內酯。葉中含有去半乳糖替告皂苷,蜀羊泉次堿。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白毛藤熱水提取物(每60kg幹燥藥材可得提取物4kg,含甾體皂苷)具有抗腫瘤作用。在體外,提取物SL-c和SL-d對人宮頸癌JTC-26細胞有明顯抑制作用,8μg/ml抑制率可達100%,SL-b也表現抑制作用,15μg/ml抑制率可達100%,而化學結構與SL-b相似的SL-a對JTC-26卻沒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本經》:“主寒熱八疸,消渴,補中益氣,久服輕身延年。”
2、《新修本草》:“煮汁飲,解勞。”
3、《本草拾遺》:“主煩熱,風疹,丹毒,瘧瘴寒熱,小兒結熱。”
4、《開寶本草》:“別本註雲:莖葉煮粥,極解熱毒。”
5、《百草鏡》:“藤幹之浸酒,雲可除骨節風濕痛。”
6、《分類草藥性》:“治驚風,咳嗽。”
7、《湖南藥物志》:“消腫止痛,解毒殺蟲。用於傳染性肝炎,斑疹,風濕關節炎,偏正頭痛或風痰瘰癧,紅崩白帶,腫痛,中耳化膿,目疾。”
8、《湖北中草藥志》:“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抗癌止痛。用於感冒發熱,黃疸型肝炎,痢疾,腎炎水腫,膽囊炎,膽石癥,淋巴結核,食管癌、腸癌、子宮頸癌,子宮頸糜爛,白帶,癰癤腫毒,帶狀皰疹,濕疹等癥。”
白毛藤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膽囊炎:白英60g,梔子24g,金錢草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風痛:桑黃二兩,白毛藤二兩。切碎,用紹興原壇酒六斤,煎三炷香。每日服一飯碗。(《楊春涯經驗方》)
3、治風濕關節痛:排風藤30g,忍冬30g,五加皮30g。好酒500g泡服。(《貴陽民間藥草》)
4、治小兒高熱驚厥:白英9g,蟬蛻3隻,橄欖核3枚。燉服。(《福建藥物志》)
5、治皮膚瘙癢癥:白英、苦楝樹葉各適量,水煎湯洗患處。(《青島中草藥手冊》)
6、治疥瘡:白毛藤全草30-40g(幹品24-36g),和肥豬肉180g,酌加水煎,分兩次吃下。(《福建民間草藥》)
7、治風火赤眼:白英鮮葉搗爛,調人乳外敷眼瞼。(《福建中草藥》)
白毛藤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10月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幹。
白毛藤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有分枝,長短不等,長可達1.2m,直徑2-7mm。表面黃綠色至棕綠色,密被灰白色柔毛,粗莖通常毛較少或無毛。葉互生,葉片皺縮卷曲,暗綠色,展平後戟形或琴形,被毛茸;葉柄長1-3cm。有時附黃綠色或暗紅色的果實。莖質硬而脆,斷面纖維性,髓部白色或中空;葉質脆易碎。氣微,味苦。
白毛藤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茄科茄屬植物白英。形態特征
多年生蔓生草本,高達5m。基部木質化,上部草質,莖、葉和葉柄密被具節的長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3cm;葉片多戟形或琴形,長3-8cm,寬1.5-4cm。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側生;花萼5淺裂,宿存;花冠藍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絲極短,花藥頂孔開裂;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小,頭狀,子房卵形,2室。漿果球形,熟時紅色。種子近盤狀,扁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2800m陰濕的路邊、山坡、竹林下及灌木叢中。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陰濕。適宜砂質壤土及黏壤土栽培。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及分根繁殖。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4-5月播種,條播,行距40cm,保持土壤濕潤,2星期左右出苗,苗出齊後按株距15-20cm間苗。2、分根繁殖:宜春、秋季進行。當苗高20cm左右時,要搭架縛藤,以利生長。病蟲防治
蟲害有紅蜘蛛為害。